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6)
2023(10657)
2022(9588)
2021(9033)
2020(7648)
2019(17714)
2018(17713)
2017(34091)
2016(18744)
2015(21154)
2014(20983)
2013(20915)
2012(19149)
2011(17199)
2010(17016)
2009(15518)
2008(15134)
2007(13012)
2006(11296)
2005(9735)
作者
(56667)
(46636)
(46613)
(44159)
(29868)
(22597)
(21067)
(18579)
(17988)
(16747)
(16137)
(15813)
(14908)
(14884)
(14580)
(14481)
(14174)
(14124)
(13483)
(13306)
(11864)
(11477)
(11422)
(10765)
(10493)
(10457)
(10338)
(10252)
(9546)
(9343)
学科
(72561)
经济(72475)
管理(53476)
(49691)
(42451)
企业(42451)
方法(35883)
数学(31028)
数学方法(30606)
(19053)
(17848)
(17756)
中国(17677)
业经(16023)
地方(14285)
理论(12811)
(12499)
贸易(12494)
(12239)
(12174)
(12066)
农业(11977)
(11416)
技术(11375)
财务(11357)
财务管理(11337)
环境(11183)
企业财务(10658)
(10071)
教育(10041)
机构
大学(267652)
学院(263521)
管理(104746)
(97473)
经济(95171)
理学(91446)
研究(90704)
理学院(90382)
管理学(88511)
管理学院(88084)
中国(64724)
科学(60915)
(58283)
(47281)
(47209)
业大(44560)
研究所(43572)
(43460)
中心(39622)
(37547)
农业(37469)
北京(36982)
财经(35446)
(34770)
师范(34343)
(33878)
(32270)
(30739)
技术(28975)
师范大学(27933)
基金
项目(188570)
科学(145931)
基金(135803)
研究(132636)
(121064)
国家(120082)
科学基金(101204)
社会(80218)
社会科(75766)
社会科学(75742)
(73647)
基金项目(72618)
自然(69386)
自然科(67721)
自然科学(67700)
自然科学基金(66489)
(63076)
教育(60348)
资助(56928)
编号(53363)
成果(42983)
重点(42397)
(40478)
(39354)
(38943)
课题(37129)
科研(37062)
创新(36291)
计划(36251)
大学(34518)
期刊
(103786)
经济(103786)
研究(75257)
学报(49610)
中国(47538)
科学(44211)
(41563)
管理(38140)
大学(36655)
学学(34598)
(31733)
农业(29177)
教育(29074)
技术(21930)
(18404)
金融(18404)
业经(16758)
财经(16632)
经济研究(16363)
图书(15330)
(15000)
科技(14346)
(14005)
林业(13619)
业大(13465)
理论(13333)
问题(13333)
(13068)
实践(12441)
(12441)
共检索到375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邢海涛  
人工近自然混交林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可持续经营方式,是针对当前人工林经营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对结构单一的针叶纯林进行通过补植乡土阔叶树种,形成多林层、异龄、多树种混交的林分,实现发挥人工林的多功能效益。本研究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南亚热带马尾松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分析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效果、近自然改造后马尾松混交林竞争强度、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树冠因子特征以及人工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和种间关系,得出人工马尾松近自然混交林林分结构、生长动态以及种间关系等参数,设计2种适用于南亚热带人工林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雪娅   徐明   文春玉   聂坤   杨雪   张健  
【目的】细根在土壤养分、水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对于表征不同生境中植物地下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中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林型细根性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 <0.01),其中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均表现为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2)两种森林类型中各细根性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且细根性状的变程大小基本上表现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3)普通Kriging插值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图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空间分布较马尾松纯林空间异质性强,且高值区较多;4)不同土壤因子对细根性状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存在差异;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变异在马尾松纯林的主要解释因子为AK,而在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的主要解释因子则为TP和pH值。【结论】两种森林类型的细根性状指标及细根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差异反映了在混交林中根系获取资源的策略与竞争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马尾松与阔叶树种的混交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飞  陈永瑞  
利用面积为21370m2的天然小流域,研究了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内K、P、Ca、Mg、Zn、Cu、Fe、Mn8种矿质元素1993~1995年间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养分的迁移、循环过程。通过分析矿质元素伴随天然降雨的输入与地表径流的输出,得出该生态系统养分收支状况在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并且有较高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光霖  周志春  
林木株间变异和株内变异是木材的两个主要变异来源,由于木材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性以及育林措施对木材的可塑性,人们可以培育出材质优异的木材,然而因变异的存在,在如何充分利用木材时却遇到了许多困难。林学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在充分掌握木材变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方法提高材质的均匀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洪  胡淑仪  李伟  李清湖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广东省东北部马尾松-木荷天然混交林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调查时间竞争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中主要树种所受的竞争压力依次为:华润楠>木荷>红锥>马尾松>湿地松。在两次调查中,红锥、马尾松和木荷的竞争指数显著增大,以华润楠所受的竞争强度最大。不同树种间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调查时间对种间竞争强度有显著影响。5年间,红锥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迅速增大。华润楠所受的种间竞争压力在两次调查中均最大。当前林分中主要树种所受的种内竞争压力依次为:红锥>木荷>马尾松>华润楠>湿地松;种间竞争压力依次为:华润楠>红锥>木荷...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亚琦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竹种,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木混交经营模式。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阔叶树冠幅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混交比例,设置10种不同混交比: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和50%以上,以物种竞争理论为基础,结合毛竹地上生物量指标,从树种间的生态关系,林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昌雄  陈平留  肖才生  林元泰  
From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ed study on the stand structures of present the multi\|stories mixed uneven\|aged Pinus massoniana planted forests in Fujian, the co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structure,stand stock distribution structure, tree height and DBH were obtained. Sev...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崇华  章伟成  冯宝贤  王宝女  周国模  
在湿地松马尾松低产林地营造福建柏混交林,结果表明福建柏在林内生长快,栽培容易,天然更新能力强,与稀疏松林混交能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松柏混交林每公顷蓄积量比松纯林提高111%,能显著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松低产林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志龙  周成军  周新年  郑群瑞  陈辉荣  李智丰  
选择以杉木和木荷为优势树种的中亚热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树种组成Ⅰ和Ⅱ,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杉木和木荷以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为主,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5和0.52,树种空间配置较简单,林分树种混交程度较低;杉木、木荷和苦槠大小比数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在0.5左右;其余树种大小分化明显,平均大小比数在0 0.88之间,既有占优势的树种(泡桐、马尾松和丝栗栲),也有受压的树种(柯木、漆树、枫香、青冈和虎皮楠),林分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0和0.52,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乔木层树种不稳定;在角尺度研究中,相对空间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懿祥  张守攻  陆元昌  孟京辉  曾冀  
2007年10月在相同林分条件的14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进行干扰树间伐,在间伐和对照地块各建立固定样地20块,并于2010年11月进行复测。基于间伐试验后的3年数据,研究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树间伐前后,目标树生长均明显快于非目标树;干扰树间伐后3年,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伐林分目标树的80%和55%,树高生长则差异较小,枝下高生长明显减慢,冠幅直径生长年均提高0.44 m,同时林分内较大径级的林木数量增加;随着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的增加,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增加,树高和枝下高生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霞  闵建刚  彭婷婷  刘娜  郝俊鹏  王东  关庆伟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设间伐强度分别为弱度(间伐株数比例为20%)、中度(间伐株数比例为40%)和强度(间伐株数比例为60%),以未间伐为对照,间伐5年后对马尾松人工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强度、中度和弱度间伐林分的植物种类分别增加15,17和15种,其中灌木种类增加14,13和12种,草本种类增加1,4和3种。强度与中度间伐林分的共有种最多,为23种,相似系数最大,为0.657 1;中度间伐林分与对照的共有种最少,为11种,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婷瑶  翟凯燕  金雪梅  袁在翔  陈斌  关庆伟  
【目的】研究实施不同强度间伐后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土壤活性氮组分在各季节的变化规律,以明晰间伐对土壤活性氮的影响程度,为确定适宜的间伐强度及森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2006年实施不同强度(弱度25%,中度45%,强度65%)间伐的2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间伐为对照,于2015年4,7,10,12月采集不同处理010和102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4种活性氮组分(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铵态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德辉  丁贵杰  陆晓辉  李燕  
为探索马尾松人工纯林养分循环过程中的养分归还动态,利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低、中、高3种密度类型马尾松人工纯林的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凋落松针中各养分浓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密度林分年凋落量最大,约为4.51 t/hm2,明显大于低、高密度林分,差异显著(P<0.05),低密度林分与高密度林分间差异不明显;各月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秋季凋落量最大;凋落物各组分中,松针所占比例最大,占70%以上;凋落松针中各养分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季与最小季之间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文超  黄丽莉  
我国南方立地条件差的低丘岗地,营造马尾松纯林易遭病虫危害,水土流失严重,林地肥力降低,难于成材,为此,对江西高安县9年生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根系、土壤、植被、病虫害、枯落物、水土流失、小气候等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树高、胸径、每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比纯松林大30 9%、31 7%、10 7%,生物量是纯松林的2 24倍,枯落物是纯松、荷林的3 37、1 96倍,病虫害的株发生率、水土流失、小气候等的改善均优于纯松林。松 荷混交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低丘岗地上值得推广的优良针阔混交类型。在生产上,建议进行株间、行间或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