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2)
2023(2592)
2022(2363)
2021(2098)
2020(1887)
2019(4346)
2018(4320)
2017(8069)
2016(4683)
2015(5281)
2014(5153)
2013(5231)
2012(5021)
2011(4688)
2010(4617)
2009(4406)
2008(4271)
2007(3848)
2006(3503)
2005(3112)
作者
(17469)
(14773)
(14674)
(13670)
(9228)
(7229)
(6431)
(5867)
(5755)
(5283)
(5118)
(4973)
(4957)
(4937)
(4895)
(4500)
(4490)
(4483)
(4374)
(4322)
(3986)
(3854)
(3692)
(3407)
(3384)
(3308)
(3307)
(3160)
(3149)
(3121)
学科
(18644)
经济(18616)
管理(12132)
(11560)
(10057)
企业(10057)
方法(9631)
数学(8394)
数学方法(8305)
(7641)
(4648)
中国(4589)
(3917)
(3722)
土壤(3709)
(3413)
(3364)
贸易(3363)
业经(3317)
地方(3276)
(3227)
理论(2902)
(2780)
(2630)
金融(2630)
(2619)
财务(2618)
(2610)
农业(2609)
财务管理(2609)
机构
大学(72071)
学院(69593)
研究(30926)
(24588)
经济(24015)
科学(23215)
管理(22076)
中国(21982)
(20998)
理学(19094)
理学院(18790)
(18598)
管理学(18169)
管理学院(18096)
研究所(17375)
(16999)
农业(16998)
业大(16374)
中心(12343)
(11791)
(11762)
(11324)
(11282)
北京(10992)
(10931)
农业大学(10777)
实验(10464)
科学院(10145)
实验室(9991)
(9732)
基金
项目(50357)
科学(37895)
基金(36504)
(36289)
国家(36036)
研究(28770)
科学基金(28099)
自然(21874)
自然科(21363)
自然科学(21350)
自然科学基金(21001)
(19264)
基金项目(19065)
(18031)
社会(16580)
资助(15957)
社会科(15533)
社会科学(15527)
教育(13158)
计划(12847)
重点(12522)
科技(12248)
科研(10684)
(10618)
(10532)
(10084)
专项(9691)
创新(9509)
(9378)
编号(9322)
期刊
(26952)
经济(26952)
学报(21712)
研究(19317)
(18281)
科学(17727)
中国(15433)
大学(15190)
学学(14679)
农业(12329)
管理(9216)
(8099)
(7100)
林业(6941)
业大(6913)
教育(6036)
农业大学(5252)
(5142)
金融(5142)
(4795)
经济研究(4723)
财经(4573)
技术(4397)
科技(4347)
(3966)
业经(3892)
自然(3848)
中国农业(3837)
问题(3553)
世界(3294)
共检索到10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温佐吾  
在贵州台江、江西安远、福建明溪及广西宁明设置马尾松造林地不同整地规格试验林。对试验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马尾松造林地整地规格与母岩和土壤质地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 ,在确定造林地整地规格时 ,应考虑母岩种类和土壤的质地状况。在我国南方山区 ,马尾松人工造林采用块状整地方式时 ,在母岩为板岩及变质砂岩 ,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的地区 ,整地的规格以 40cm× 40cm× 2 5cm的中穴为宜 ;在母岩为花岗岩和石英砂岩 ,土壤质地为砂质粘壤土的地区 ,造林地整地采用 30cm× 30cm× 2 0cm以下的小穴即可。表 4参 1 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 ,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 :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 ,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土壤生物活性增强 ,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 ,速效养分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忙顺兰  罗晓蔓  丁贵杰  
【目的】掌握菌根化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规律,为马尾松菌根苗栽培及土壤养分调控提供指导。【方法】将接菌Sl13和Sl12及不接菌(NS)马尾松的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施加到盆栽马尾松幼苗土壤中,浓度设置为高、中、低3水平(1、0.5、0.25 mg·mL-1),1%乙醇作为空白对照CK,测定盆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接菌的马尾松根系分泌物,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有机质含量,但土壤pH值有所降低。与CK相比,高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2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20.64%,接菌Sl13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1.10%,接菌Sl13的土壤pH值下降6.76%;中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和Sl12的脲酶活性均提高22.47%;低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的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分别提高26.71%、10.51%。但3种浓度处理下的接菌根系分泌物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影响均较小。不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提高土壤pH值,但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后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结论】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忙顺兰  罗晓蔓  丁贵杰  
【目的】掌握菌根化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规律,为马尾松菌根苗栽培及土壤养分调控提供指导。【方法】将接菌Sl13和Sl12及不接菌(NS)马尾松的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施加到盆栽马尾松幼苗土壤中,浓度设置为高、中、低3水平(1、0.5、0.25 mg·mL~(-1)),1%乙醇作为空白对照CK,测定盆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接菌的马尾松根系分泌物,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有机质含量,但土壤pH值有所降低。与CK相比,高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2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20.64%,接菌Sl13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1.10%,接菌Sl13的土壤pH值下降6.76%;中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和Sl12的脲酶活性均提高22.47%;低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的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分别提高26.71%、10.51%。但3种浓度处理下的接菌根系分泌物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影响均较小。不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提高土壤pH值,但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后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结论】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文韬  吴雪莲  辜夕容  姚永红  
在重庆市缙云山马尾松林地里按海拔及坡向设置了6个样地,检测分析了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拔高低显著影响马尾松林地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纤维素酶活性。海拔越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越高,低海拔下的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是高、中两个海拔下的38和8.6倍,坡向对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无显著影响;而Cx酶活性与滤纸酶活性则是在中海拔时最高,且3种海拔下都是阴坡高于阳坡;6个样地的滤纸酶活性均在6天时最高,但Cx酶活性最高的培养时间因海拔和坡向而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浙江省临安市郊马尾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分析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的酸度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还含有更丰富的有机碳和氮化合物,但根际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所占比例较低,因而腐殖质品质不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文德  李贤伟  彭培好  
依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构建植物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时间效应数学模型,对成都马尾松林地土壤母岩、土壤、活植物体和枯落物的5种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As、Hg、Pb、Al与Cd)含量进行分析,并对马尾松林土壤修复进程模拟预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吸收土壤5种污染元素的能力较强,尤其是对Pb、Al的吸附,在一定时间内,可使受污土壤达到完全净化态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忠松  丁访军  戴全厚  许丰伟  
以黔南地区独山县国有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对独山县国有林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分别在9.98~15.93 g/kg和9.69~14.48 kg/m2范围之间,平均值为11.98 g/kg和11.20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②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均表现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但差异不显著(p>0.05);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土壤全K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与土壤养分(N、P的全量和N、P、K有效量)均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婷瑶  翟凯燕  金雪梅  袁在翔  陈斌  关庆伟  
【目的】研究实施不同强度间伐后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土壤活性氮组分在各季节的变化规律,以明晰间伐对土壤活性氮的影响程度,为确定适宜的间伐强度及森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2006年实施不同强度(弱度25%,中度45%,强度65%)间伐的2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间伐为对照,于2015年4,7,10,12月采集不同处理010和102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4种活性氮组分(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铵态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晓堃  王鹏程  汪来发  肖文发  李祖梅  林英华  
土壤水分含量是对地表生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的生态因子,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杉木、马尾松混交林(A)和马尾松纯林(B),通过网格(3.00 m×3.00 m)取样,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群落(30.00 m×30.00 m)0.00~20.00 cm土壤水分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不同,样地A和样地B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表现出弱和中等强度的变异性;(2)两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半方差函数曲线可以用球状模型进行拟合。土壤水分的空间相关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效变程分别为51.00 m和12.37 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凌  丁贵杰  
采用1、2代马尾松林土壤浸提液,研究1、2代马尾松林的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浸提液浓度降低,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均增加。栽种代数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1代林土壤当浸提液浓度为1︰20时,芽苗生长的最好,而2代林土壤当浸提液浓度为1︰10时,芽苗生长最好。浸提液浓度与栽种代数对芽苗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2代后,自毒作用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宗英  路有成  潘志强  余益胜  蒋业科  
探讨了马尾松林土壤动物和松叶蜂的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郁闭度大,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缺少的林地土壤动物组成贫乏、数量少;植被结构复杂的中龄林比幼龄林土壤动物丰富多样;坡麓土壤动物比坡中、坡顶多。只发现宁国县马尾松林中有1种松叶蜂,叫荔蒲古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etHuang,天敌4种:青蜂Cleptessp.瘤角姬蜂Pleolophussp.,除姬蜂Olesicampesp.和选择盆地寄蝇Bessaselectafugaxrondani。天敌羽化率占总羽化率的57.5%,叶蜂占42.5%。空茧量占总茧量60.67%。松叶蜂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气温、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文利  朱平宗  赵建民  黄国敏  闫靖坤  陈宝生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形态特征,为浅沟侵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RTK-GPS测量技术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研究区典型坡面马尾松林地DEM,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定量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浅沟的形态特征,初步建立基于该研究区的浅沟临界地形模型。【结果】(1)研究区浅沟汇流面积均值为21.62 m~2,沟长均值为16.46 m,浅沟坡度均值为19.72°,沟宽均值为2.26 m,沟深均值为0.52 m,断面面积均值为0.58 m~2。其中浅沟汇流面积属强变异,其余形态参数均为中等变异。与黄土丘陵沟壑区及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浅沟相比,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的浅沟相对较短、较浅。(2)浅沟形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汇流面积与沟长、平均沟宽、平均沟深和平均断面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浅沟坡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浅沟坡度与沟长、平均沟宽极显著负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