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8)
2023(10837)
2022(9659)
2021(9179)
2020(7726)
2019(17743)
2018(17649)
2017(34157)
2016(18966)
2015(20876)
2014(20988)
2013(20822)
2012(18993)
2011(17095)
2010(16744)
2009(15195)
2008(14592)
2007(12566)
2006(10639)
2005(9163)
作者
(56544)
(47046)
(46547)
(44471)
(29982)
(22816)
(21166)
(18529)
(17798)
(16742)
(15996)
(15833)
(14952)
(14787)
(14639)
(14457)
(14364)
(14058)
(13401)
(13368)
(11897)
(11431)
(11397)
(10601)
(10571)
(10522)
(10411)
(10243)
(9625)
(9398)
学科
(69217)
经济(69139)
管理(51745)
(49865)
(42092)
企业(42092)
方法(35009)
数学(30286)
数学方法(29906)
(18997)
(17741)
(17693)
中国(16888)
业经(15095)
地方(13531)
理论(12458)
(11985)
财务(11925)
农业(11919)
财务管理(11906)
(11758)
技术(11738)
(11735)
贸易(11731)
(11729)
(11389)
企业财务(11354)
环境(10824)
(10164)
银行(10107)
机构
大学(265450)
学院(262564)
管理(103911)
(96080)
经济(93824)
理学(91184)
理学院(90124)
研究(89654)
管理学(88351)
管理学院(87892)
中国(62849)
科学(61171)
(56715)
(49050)
(46707)
业大(45729)
研究所(43414)
(43189)
中心(39554)
农业(38919)
(36975)
财经(35622)
北京(35440)
(34305)
师范(33893)
(33096)
(32510)
(30401)
技术(29029)
经济学(28014)
基金
项目(191385)
科学(148092)
基金(138062)
研究(133250)
(123417)
国家(122446)
科学基金(103367)
社会(81017)
社会科(76648)
社会科学(76628)
(75476)
基金项目(74268)
自然(70979)
自然科(69341)
自然科学(69321)
自然科学基金(68070)
(64128)
教育(60657)
资助(57423)
编号(53110)
重点(42972)
成果(42782)
(41069)
(39769)
(39613)
科研(37734)
计划(37370)
创新(36993)
课题(36795)
大学(34807)
期刊
(98909)
经济(98909)
研究(72825)
学报(51631)
科学(45094)
中国(44782)
(43661)
大学(37592)
管理(36530)
学学(35735)
(31481)
农业(30468)
教育(27571)
技术(20903)
(18761)
金融(18761)
财经(16665)
业经(16285)
经济研究(15813)
(15619)
科技(14595)
图书(14364)
业大(14249)
林业(14089)
(14034)
(13597)
理论(13143)
问题(12853)
实践(12299)
(12299)
共检索到364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荣文琛  秦国峰  吴天林  王明庚  骆启斌  
This paper is dealt with genetic variation of cold tolerance of ten representative of seed sources of masson pine which were raised and planted at three locations,Tonglu of Zhejiang,Liuan of Anhui and Tongbo of Hena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marke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绍惠  边立琪  郭泳  周永斌  才淑英  
通过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幼苗不能正常越冬的主要原因是冻害引起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内膜系统等结构破坏和严重失水所致。据此,以置地膜或罩地膜加盖草帘的防寒措施效果最好,可使越冬幼苗的保存率达81%—97.5%。进行白皮松抗寒育苗关键技术:一是播前种子处理,以温水浸种0—3℃下沙藏25天左右:二是4年生幼苗在4月下旬移栽,移栽后注意保持苗床湿润;三是对1—2年生播种苗和移栽后第1—2年的幼苗应采用罩地膜防寒,而后可采用覆盖稻草或玉米秆防寒,6—7年生以上幼苗在沈阳地区基本能正常越冬。此外,用BR(0.01μg/ml)浸种和喷洒幼苗,可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宇  杨成超  彭建东  杨志岩  张妍  
采用11个杨树无性系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和冻融处理,确定以4次冻融处理后(-40℃放置24 h然后转入20℃放置24 h)的枝条萌芽率为抗寒性的衡量指标。从生理生化物质、物理性状、生长性状、物候期等方面进行研究,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抗寒性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的5个指标——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率、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的主成分,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再结合隶属度函数值求得各无性系抗寒性的综合指数。依照综合指数,抗寒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小黑杨、小美旱、中绥12、小叶杨、3016杨、108杨、沙兰杨、辽育3、97杨、中辽1号、L35,其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擢溪  李振问  张沈龙  李春林  苏梦云  
黑剂树是重要的栲胶原料树种,原产澳大利亚,我国早有引种栽培。福建省尤溪县于1976年开始引种,长势良好。为了建立适度规模的黑剂树栲胶基地,引进了多个种源,1985年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但是该地区有时遇到冷冻天气,极端最低温度为-5.8℃,冷冻天气对黑剂树生长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因此对黑荆树种源进行抗冻性测定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清  肖国超  邹应斌  熊远福  
为探明抗寒种衣剂的作用效果,研究了2个早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代码分别为HET,YKJ,YKZYJ和ABA)包衣处理后在寒流低温胁迫下(8~10℃,4d)秧苗的生长和若干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成苗率、单株根数、百株鲜、干重增加,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苗体内蛋白质降解延缓,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说明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清  邹应斌  肖国超  熊远福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研究了两个早籼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HET种衣剂、YKJ种衣剂、YKZYJ种衣剂和ABA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结果】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秧苗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结论】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志春  谢钰容  金国庆  陈跃  宋振英  
选用5个对磷肥反应差异显著的马尾松种源,设计3种磷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确立种源磷效率的特异性指标。结果表明: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很大,尤以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福建武平种源最高,其磷效率高于70%,为最低磷效率种源的2倍左右,该种源在低磷胁迫下具有最大的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参试的3个南方种源中,广东信宜种源也具有相对较高的磷效率。低磷水平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磷素利用效率有关,而与磷素吸收效率相关性较小,磷效率和磷素利用效率高的种源其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其根体积、侧根数、侧根总长和须根总数等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永涛   胡宇   段慧荣   韩军   梁欢欢   田福平  
为全面地对披碱草属四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进行比较,本试验选择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Keng cv.Tongde)、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L. cv. Tongde)、‘陇中1号’肥披碱草(E. excelsus Turcz. ‘Longzhong NO. 1’)和甘南垂穗披碱草(E. nutans Griseb. cv. Gannan)四种披碱草属牧草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5℃、10℃、5℃和0℃四个温度梯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四个牧草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17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加权重的方法,综合评价这四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四个温度梯度下,同德短芒披碱草的Tr和Gs均差异显著(P < 0.05),同德老芒麦Pn、Ci和ETR值差异显著(P < 0.05) ,甘南垂穗披碱草的qP、Φ_(PSⅡ)和游离Pro积累量差异显著(P < 0.05),‘陇中1号’肥披碱草的SS积累和REC差异显著(P < 0.05)。综上可见,披碱草属四个牧草品种综合抗寒性排名为: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甘南垂穗披碱草 >‘陇中1号’肥披碱草。本研究为利用披碱草属牧草建植高寒人工草地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汪炳根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之一,苗期施肥作为马尾松培育壮苗的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与研究。但是,据以往报道,施肥试验仅停留在苗床,对苗木造林后的表现则不做深究。而苗木造林后生长的好坏,正是育苗工作者最为关切的问题,亦是衡量苗木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为此,进行此项试验,可供科研和生产单位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小平  李昌艳  胡光平  
对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后的半致死温度、MDA含量及SOD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该4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各不相同,乐东拟单性木兰最低(-17.07℃),观光木最高(-6.38℃);不同树种鲜叶中MDA含量出现的第1个峰值均在各自半致死温度之前,且出现最早的是观光木,最晚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与5℃相比,观光木SOD酶活性在-4℃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4℃之后SOD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余3个树种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根据上述指标千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能力排序为:乐东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紫花含笑(观光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乃杰  祖伟  孙聪姝  梁喜龙  杜吉到  张玉先  郑殿峰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化控种衣剂调控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方法】以常规种衣剂(ND)包衣为对照,以化控种衣剂(HK)包衣为处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分析了上述指标在低温逆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温胁迫后,化控种衣剂提高了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调节了叶片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平衡,增加了IAA/ABA、GAs/ABA、CTKs/ABA比值,化控种衣剂处理的曲线变化平缓。【结论】化控种衣剂通过促进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耀华  郑蓉  邵继锋  方伟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值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在1月份降到-5.10~-8.14℃;各地理种源绿竹的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上升幅度因种源而异。各抗寒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与POD、MDA和脯氨酸、POD和脯氨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纬度与LT50和MD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月桦  樊军锋  周永学  孙群  杨俊峰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种栽培的奥地利黑松、花旗松和乡土树种油松的针叶进行冰冻后测定其电导率,比较三者间的抗寒性;并对3个树种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其抗寒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的抗寒性与油松接近,而花旗松的抗寒性比二者稍强;花旗松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组织中K+含量非常高,奥地利黑松的可溶性糖和脱落酸(ABA)含量较高,油松则是K+和ABA含量较高。另外,油松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可能也对抗寒性有贡献。可见,3个树种虽然都是抗寒树种,但其抗寒机理有差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王章荣  陈天华  
1984年在南京近郊营造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以及其他松树试验林。1995年7月对该试验林(13年生)39个马尾松种源以及6种其他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线虫是从当地由于松材线虫病死亡的马尾松树材中提取的。每个种源或树种接种3株,共接135株树木。每株接线虫约5000条。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及感病进程变异很大。5个强抗性种源(广东高州、英德、信宜,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抗性显著高于其他种源,也高于黑松和晚松,但低于高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刚松。马尾松不同种源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模式具有随产地的纬度从南向北而不断减弱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垂直根生长能力强,植苗成活率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而树高小于油松,18年生单株材积0.0177 m3,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年均生长量介于0.30~0.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