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6)
2023(7328)
2022(6171)
2021(5581)
2020(4400)
2019(10018)
2018(9847)
2017(17807)
2016(10091)
2015(11536)
2014(11668)
2013(11516)
2012(11528)
2011(10719)
2010(11103)
2009(10321)
2008(10250)
2007(9503)
2006(8805)
2005(8322)
作者
(33476)
(27989)
(27811)
(26169)
(17822)
(13590)
(12520)
(10994)
(10755)
(10209)
(9712)
(9485)
(9135)
(9109)
(9058)
(8525)
(8372)
(8217)
(8130)
(8032)
(7303)
(7123)
(7002)
(6505)
(6342)
(6307)
(6248)
(6187)
(5938)
(5685)
学科
(46661)
经济(46612)
管理(24136)
(24074)
地方(17496)
(17303)
企业(17303)
中国(17161)
(14656)
方法(11728)
(11695)
业经(11580)
农业(10117)
地方经济(9939)
(9674)
数学(9345)
数学方法(9123)
(9052)
金融(9051)
(8960)
银行(8924)
(8762)
(8549)
(8053)
贸易(8042)
环境(7869)
(7678)
(7669)
(7512)
技术(7218)
机构
学院(150510)
大学(148195)
研究(62718)
(56568)
经济(55125)
管理(48356)
中国(48116)
科学(41865)
理学(39355)
理学院(38689)
管理学(37696)
管理学院(37418)
(35490)
(35136)
(32021)
研究所(31732)
中心(27445)
(26355)
(26025)
农业(24899)
业大(24603)
北京(23689)
(23655)
师范(23374)
(23142)
(22628)
(21344)
科学院(19801)
财经(19336)
技术(19107)
基金
项目(93152)
科学(70824)
研究(66391)
基金(63050)
(57483)
国家(56917)
科学基金(45896)
社会(38808)
(37890)
社会科(36523)
社会科学(36515)
基金项目(32638)
(32422)
自然(29891)
教育(29570)
自然科(29144)
自然科学(29136)
自然科学基金(28586)
编号(27375)
(26699)
资助(26456)
成果(23365)
重点(22235)
课题(21091)
发展(20906)
(20545)
(18733)
(18573)
计划(18294)
科研(17496)
期刊
(77504)
经济(77504)
研究(49199)
中国(40487)
(31313)
学报(29377)
科学(26656)
教育(22742)
大学(21512)
农业(21395)
管理(20742)
学学(20080)
(19490)
(17360)
金融(17360)
业经(13890)
技术(13748)
经济研究(11768)
(11554)
财经(9751)
问题(9502)
图书(9378)
资源(8940)
(8560)
科技(8099)
林业(7964)
(7877)
业大(7865)
(7674)
世界(7647)
共检索到257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培蒂  秦国峰  
连续4a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种子为试材,研究其种仁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种仁的干重占成熟球果干重的4.8%。其贮藏物质随种胚发育而不断变化,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的最终含量分别为:44.76%、42.50%和7.14%(其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分别为4.26%与2.88%)。(2)酶蛋白的最大含量在原胚阶段初为20.83%,以后至幼胚阶段急剧减少到4.9%。(3)脂肪由4种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酸含量最高(亚油酸为65.7%,油酸21.7%);饱和酸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仅为9.2%和3.4%。(4)种仁的氨基酸主要有16种,其中有14种的最低含量出现在原胚阶段初;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邵岚  沈永宝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r and Masson Pine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a year storage period. The investigating indexes ar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D and POD activity as w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陈礼光  张梅  
本试验研究超干马尾松等种子在密封室温状态下贮藏 1a后其生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杉木种子在含水率为 4%~ 5 % ,马尾松种子含水率为 5 % ,木麻黄种子为 1%时 ,种子保持较高活力 ,说明超干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杉木及木麻黄种子贮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培蒂  秦国峰  
利用3个气候带5个产地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种子,采取2种贮藏方法贮藏,在采种后11a里对贮藏种子逐年进行品质测定。常温开放贮藏法,种子贮藏3~4a发芽率降到2%~0%,几乎丧失生活力;而2~4℃低温密封贮藏法,可使北亚热带种子贮藏8a,中亚热带种子10a以上,南亚热带种子3~4a,此时,种子发芽率仍能保持在贮藏前发芽率的70%。可供生产上继续使用。贮藏种子必须是发育正常、完全成熟的种子,为此应在最适采种期采种。),相关极紧密(详见图2)。2.3.3 发霉率 5个产地的种子发霉率在贮藏期间均以二次抛物型曲线增高(图3)。河南桐柏,浙江淳安和永康产地的发霉率随贮藏年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华丽  梅鸿献  刘日斌  彭金砖  郑永战  汪学德  
为明确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规律,以2个高木酚素芝麻品系SJ856、SJ857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及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种子干物质积累量先近似直线上升后下降,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达最大值(干基千粒质量为2.99 g);粗脂肪、粗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同步,均先近似直线增加后下降,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均达最大值(1.633 5,0.690 0 mg/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积累量也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而增加,在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均达最大值(17.103 4,6.134 1μg/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刘月洋  李天来  吴可  陈晓旭  
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1;层积前期(40d)与层积后期(120d)以积累蔗糖为主,以层积40d时CK处理蔗糖含量最大,其值高达2.3mg·g-1,同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化酶(SPS)活性升高;层积中期(90d)果糖和葡糖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以1500mg·L-1 GA3处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汉利  罗建勋  辜云杰  孙雁霞  邬晓勇  
为桢楠的栽培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的发展,本试验测定了4个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表现为从种子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随时间进展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可能是种子贮藏养分水解的生理响应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培蒂  秦国峰  
1990~1993年连续4a,对马尾松球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球果系2年成熟,授粉(4月上旬)后当年为幼球果形成期;第2年受精前的6月至以后的9月中旬为球果迅速生长期,9月下旬至10月为球果成熟期。(2)在2年生球果生长期间,球果干物质不断增加,而水分含量逐渐减少,10月底干物质与水分的含量达到平衡点。(3)球果养分的含量,l年生球果幼期N>K>P,三者变化趋势近乎一致,2年生球果含N量明显下降。种子内的N、K含量在7月中两者相当,此后N含量上升直至成熟期,到10中K与P的含量相近。(4)胚胎发育进程中,球果和种子的体积与养分含量在原胚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益  苏建荣  张志钧  
采用显微测量、石蜡切片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云南红豆杉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胚的长度、结构和萌发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新鲜种子胚的长度差异明显,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长度变化不明显;多数情况下,成熟种子的胚分化完全,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离体培养中,新鲜种子胚在2周左右萌发,萌发率为70%,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胚的萌发率会逐渐降低。因此推测种子休眠不是由胚的生物学特性引起的;胚在种子中能较长时间的保持活力,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但却是以损失萌发率为代价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仁林  李江  
HB柚果实从幼小的子房发育为成熟果实的过程中,在果实体积增大的同时,果实内部也在发生相应的"质量"变化,其中主要是内含物质的变化。掌握果实大小生长与内含物质相应的动态规律,有利于制定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研究HB柚果实含糖量、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HB柚果实大小(直径和高)生长和内含物质动态关系有如下规律:果实大小生长高峰期(早于)→重量生长高峰期(早于)→总糖积累高峰期。(2)HB柚果肉内有机酸的含量变化与果实大小生长、重量生长和总糖积累基本同步。HB柚果肉糖酸比有两次高峰;9月30日后果实糖酸比稍有下降,意味着HB柚果实成熟后延期采摘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曹岩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_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_a/w_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鸿有  蔡克孝  吴祖映  徐卫南  梁建迎  
对杉木、马尾松、柳杉、黄山松、柏木、金钱松、香椿和木麻黄8个树种的种子进行了长达11~12a的贮藏研究。根据结果本文提出了各树种种子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适宜含水量及在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组合条件下种子贮藏效果与贮藏年限。育苗试验表明,经过长期贮藏的林木种子所培育的苗木生长发育正常,只是小苗保存率有所下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桂萍  周丽娟  蔡士兵  巴青松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中含有3种以上的飞燕草苷;蓝色瓜叶菊总花青苷和主要的花青苷开花前4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上升,其后3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下降。通过分析,认为瓜叶菊花青苷积累与变化规律是植物提高传粉效率的一种适应机制,同时这种机制也符合多年生植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