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1)
2023(3635)
2022(3252)
2021(2980)
2020(2531)
2019(5928)
2018(5782)
2017(10807)
2016(6231)
2015(7045)
2014(6919)
2013(6972)
2012(6565)
2011(6113)
2010(6009)
2009(5559)
2008(5532)
2007(5035)
2006(4522)
2005(4038)
作者
(22869)
(19183)
(18726)
(17790)
(12021)
(9642)
(8655)
(7591)
(7478)
(6855)
(6594)
(6538)
(6454)
(6375)
(6195)
(6084)
(5965)
(5838)
(5668)
(5628)
(5114)
(4918)
(4830)
(4389)
(4378)
(4357)
(4352)
(4302)
(4178)
(4029)
学科
(21273)
经济(21246)
管理(16488)
(14940)
(11198)
企业(11198)
方法(10833)
(10129)
数学(9587)
数学方法(9421)
(8220)
(6566)
贸易(6565)
(6442)
产品(5199)
中国(4849)
(4565)
市场(4419)
农业(4410)
业经(4347)
地方(3882)
农产(3790)
农产品(3790)
(3790)
(3641)
环境(3630)
(3581)
价格(3544)
及其(3469)
产品价格(3461)
机构
大学(91920)
学院(91315)
研究(38454)
(32080)
经济(31324)
管理(31099)
科学(29654)
(29586)
中国(27587)
理学(26529)
理学院(26188)
管理学(25430)
管理学院(25329)
农业(24087)
(22853)
业大(22613)
(21805)
研究所(21354)
中心(16648)
(15149)
农业大学(15120)
(14930)
(14769)
(14309)
北京(13759)
(13330)
实验(13122)
(12729)
科学院(12597)
实验室(12586)
基金
项目(66977)
科学(49635)
基金(46609)
(45413)
国家(45093)
研究(40096)
科学基金(35451)
(27794)
自然(26966)
自然科(26308)
自然科学(26294)
自然科学基金(25811)
(24025)
基金项目(23977)
社会(22208)
社会科(20947)
社会科学(20935)
资助(20832)
教育(17710)
计划(16661)
科技(16559)
重点(16114)
编号(14422)
(14362)
科研(14102)
(13503)
(13142)
(13033)
专项(12819)
(12749)
期刊
(34698)
经济(34698)
(26624)
学报(26375)
研究(23004)
科学(21364)
中国(19869)
农业(18706)
大学(18556)
学学(17962)
管理(11491)
(10695)
(9434)
业大(8647)
林业(7976)
技术(7762)
教育(7431)
农业大学(6897)
业经(6322)
(6292)
科技(5942)
(5623)
金融(5623)
经济研究(5523)
中国农业(5315)
世界(4801)
自然(4712)
财经(4703)
资源(4703)
统计(4660)
共检索到137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采用缓冲液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粗细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沉淀pH对幼虫蛋白质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本文就光周变化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效应作了进一步观察。在28℃时,于不同光周处理条件下,马尾松毛虫的幼虫历期、虫龄和死亡状况均明显不同。当幼虫前期为长光周(L:D=15:9)时,15—Ⅰ和15—Ⅱ两组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30.8d和33.4d,其主要结茧龄期分别为5龄和6龄;当幼虫前期为短光周时(L:D=12:12),12—Ⅰ和12—Ⅱ两组幼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64.5d和145.0d,其主要结茧龄期分别是7龄和8龄;当幼虫后期为长光周时(15—Ⅰ,12—Ⅱ),其幼虫历期明显较短;短光周时(15—Ⅱ,12—Ⅰ),其幼虫历期明显较长,若整个幼虫期均为短光周时,幼虫可长到10龄,其历期最长可达5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王晓玲  孙虹  
为了研究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极性和毒性大小等性质,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幼虫毒素进行了抽提试验,并试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法作为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生物检测;毒素性质的研究表明,毒素活性成分的极性较大,较易溶于80%乙醇,可溶于水,较难溶于正丁醇和正己烷;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表明,毒素水提物中含毒素蛋白的量很小;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活性成分在常压105℃下热处理不稳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报道了苏云金杆菌注射处理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后对血淋巴抗菌物质的诱导效果、诱导动力学、抗菌物质的活性、抗菌的种类。结果表明,通过注射法可诱导马尾松毛虫幼虫产生抗菌物质,其活力高峰出现在诱导后42h。诱导后60h的血淋巴稀释100倍,对苏云金杆菌的溶菌活力仍达142×10-9mol·s-1。其抗菌物质对苏云金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王荫长  尤子平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后活动期和第一代五龄幼虫血淋巴中,酯酶活性日变化动态均呈“∽”形曲线,与血糖、血酯含量的日变化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用溴氰菊酯处理以后,敏感品系中酯酶活性在击倒期下降,至兴奋期回升,痉挛期又大幅度下降,恢复或濒死时又进一步回升,低剂量(LD_5)处理的变幅很大,高剂量(LD_(95))的变幅较小。耐药品系的酯酶活性在击倒期明显下降,以后逐步回升,变幅小于敏感品系。低剂量处理后,敏感品系酯酶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的变化,而耐药品系的酯酶不仅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而且与血糖之间出现负相关,说明两品系中毒以后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是不同的。另外,两品系在低剂量处理后恢复期及高剂量处理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书平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目的】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利用灰色灾变预测GM(1,1)模型预测了安徽省潜山县1989-2016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 1代和2代严重发生的年份。【结果】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为:■,其中k为年序号,■为灾变年序号。1代幼虫虫口数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为:■。2代幼虫虫口数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为:■。根据此模型求得已知年份的拟合值与观察值,对两者差异进行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即拟合值与观察值间吻合度高,各灾变年精度值平均为84.40%, 84.85%和84.08%,总体平均精度依次为96.25%, 92.34%和94.09%,模型精度高。由此推算未来时刻的预测值得到,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灾变年算起,再过10 a即2021年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灾变年算起,再过11 a即2022年为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灾变年算起,再过9 a即2020年为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大发生年。【结论】灾变预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灾变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表4参1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泽勇  
用黑光灯测报马尾松毛虫试验曹泽勇(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淳安311700)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预测;黑光灯(捕虫用)中图分类号S763.42黑光灯是广泛用于测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发生规律的工具。本文报道淳安县千岛湖区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宏  
在研究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中,人们往往注重平均温度的高低对昆虫发育的影响,而温变系数对昆虫发育的影响却常被忽略。笔者于1987年,用温变系数(温度标准差δ_x与平均温度(?)的比值,即δ_x/(?))对四川省南充地区森林病虫中心测报站1982-1987年的马尾松毛虫室内个体饲养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温变系数与昆虫发育速率间的关系,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小明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年  周健生  史德山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我国南方林区一种重要的森林害虫,全国年发生面积近333.3万hm~2,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4.5亿元,其危害性早已引起国家领导和各级科研部门的重视。对马尾松毛虫的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其中包括彭建文先生的人工生命表的研究;李天生先生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的研究;薛贤清先生的预测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真  李典谟  
马尾松毛虫的暴发过程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即不同的发生区,发生类型不一样,常灾区是典型的暴发发生类型,偶灾区和无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马尾松毛虫具备了成为暴发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暴发的启动因子为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暴发的上升期为正密度相关作用驱使,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由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的作用。松林和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的光照周期试验,平均温度为27.5℃,恒温与变温的临界光周值分别为13h33min和13h46min,肯定了温周对马尾松毛虫光照周期反应的影响。文章还结合作者在江西使用临界分化日方法预测当地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实例,强调了温周,特别是温、光联合效应,在生产实践中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英成  
在室内 ,就绿僵菌和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供试的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 3~ 4龄幼虫的毒力相当。在 2 5℃时 ,绿僵菌的致死中浓度为 6 38× 1 0 8个·L- 1 ,致死中时为 8 60~ 1 5 1 9d ;白僵菌的致死中浓度为 5 0 6× 1 0 8个·L- 1 ,致死中时为 7 80~ 1 4 79d (在孢子为 1 0× 1 0 1 1 ~ 1 0× 1 0 7个·L- 1 浓度下 )。试验还显示 ,与白僵菌相比 ,绿僵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能力。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绿僵菌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因此 ,绿僵菌在防治松毛虫上可能具有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国洋  方志刚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_(50)分别为2.5990,1.750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抑制试虫生长发育,在4.0μg/头剂量下,总抑制率分别为80.0%,70.0%和47.5%。印楝素和灭幼脲Ⅲ号还表现杀卵作用活性,200mg/kg印楝素处理1,4和7日龄卵其校正死亡率在76.6%以上;200mg/kg灭幼脲Ⅲ号则可达90.0%以上。试验中还观察记录了试虫受药后的症状反应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