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
2023(1104)
2022(1021)
2021(984)
2019(1941)
2018(1852)
2017(3244)
2016(2122)
2015(2326)
2014(2355)
2013(2448)
2012(2505)
2011(2299)
2010(2364)
2009(2379)
2008(2327)
2007(2232)
2006(2043)
2005(1997)
2004(1725)
作者
(9946)
(8300)
(8203)
(7848)
(5516)
(4144)
(3620)
(3319)
(3299)
(3147)
(3098)
(3008)
(2936)
(2929)
(2887)
(2605)
(2554)
(2488)
(2482)
(2473)
(2289)
(2233)
(2138)
(2001)
(1973)
(1961)
(1956)
(1900)
(1869)
(1803)
学科
(6623)
经济(6615)
(4809)
(4242)
管理(4009)
(3798)
企业(3798)
方法(2981)
(2536)
数学(2198)
数学方法(2125)
(2047)
及其(1957)
(1866)
(1819)
贸易(1815)
中国(1790)
(1770)
虫害(1738)
业经(1727)
(1687)
(1646)
(1576)
防治(1538)
(1536)
理论(1517)
地方(1510)
病虫(1387)
病虫害(1387)
(1375)
机构
大学(34886)
学院(34231)
研究(17318)
科学(14576)
(14030)
中国(11952)
(11672)
农业(11039)
研究所(10857)
业大(10654)
(9674)
经济(9390)
(9165)
管理(9088)
(8711)
(7409)
理学(7364)
理学院(7224)
(7044)
(6985)
农业大学(6967)
实验(6917)
管理学(6864)
管理学院(6819)
实验室(6605)
中心(6483)
林业(6325)
重点(6251)
(6152)
北京(6037)
基金
项目(24720)
(17615)
国家(17502)
科学(17113)
基金(16463)
科学基金(12637)
研究(12591)
(10465)
自然(10331)
自然科(10116)
自然科学(10111)
自然科学基金(9912)
(9026)
基金项目(8386)
科技(7801)
资助(7679)
计划(7011)
重点(6173)
社会(5913)
专项(5880)
科研(5558)
社会科(5516)
社会科学(5516)
教育(5279)
(5088)
(4941)
(4901)
(4533)
技术(4371)
(4360)
期刊
学报(14767)
(12491)
(11894)
经济(11894)
科学(11318)
大学(10447)
学学(10181)
研究(9551)
中国(8251)
农业(8244)
林业(6295)
业大(5406)
(4421)
管理(4085)
农业大学(3968)
(3618)
(3173)
科技(2957)
教育(2790)
自然(2781)
自然科(2500)
自然科学(2500)
(2431)
金融(2431)
(2422)
中国农业(2381)
农林(2316)
(2316)
技术(2256)
科技大(2247)
共检索到5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国洋  方志刚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_(50)分别为2.5990,1.750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抑制试虫生长发育,在4.0μg/头剂量下,总抑制率分别为80.0%,70.0%和47.5%。印楝素和灭幼脲Ⅲ号还表现杀卵作用活性,200mg/kg印楝素处理1,4和7日龄卵其校正死亡率在76.6%以上;200mg/kg灭幼脲Ⅲ号则可达90.0%以上。试验中还观察记录了试虫受药后的症状反应情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同海  张永安  王玉珠  严东辉  陈昌洁  王贵成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ffect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pine caterpillars, Dendrolimus punctatus, by B.t pesticide apparently.While using B.t pesticide,the mortality of D.punctatus de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dropped.From the result of 4 temperature gradient tests,it was showed that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王晓玲  孙虹  
为了研究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极性和毒性大小等性质,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幼虫毒素进行了抽提试验,并试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法作为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生物检测;毒素性质的研究表明,毒素活性成分的极性较大,较易溶于80%乙醇,可溶于水,较难溶于正丁醇和正己烷;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表明,毒素水提物中含毒素蛋白的量很小;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活性成分在常压105℃下热处理不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以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为对象,测定了南京、广州两地试虫在不同季节中对溴氰菊酯和灭幼脲Ⅲ号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不论是广州还是南京,在一年中该虫越冬代幼虫对杀虫剂均表现敏感,这是化学防治适期。研究中以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和酯酶为指标,分析了敏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并对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的化学防治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汤陈生  何学友  许耀昌  吴寿德  
In the paper, the ultra-low-volume spraying of oil formul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was used to control Dendrolimus punctatus. The results indoor and outdoor showed that conidial powder of B. bassiana had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D.punctatus with mortality of more than 80%, and started appearing w...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传山  曹传旺  王志英  
通过正交试验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最佳反应体系及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AChE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液质量浓度0.2g/mL、底物浓度0.8mmol/L、反应体系pH7.5、水浴温度35℃和反应时间5min。敌敌畏、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体外AChE活性产生不同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与杀虫剂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敌敌畏抑制效果最显著(IC50=3.018×10-4mg/mL),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IC50=1.436×10-2mg/mL),而阿维菌素对AChE活性抑制效果最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韩召军  王荫长  
研究了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 )和有机磷杀虫剂 (敌敌畏 )的抗性水平及对有机磷 (甲基毒死蜱 )、沙蚕毒素类 (杀虫单、巴丹 )、氯化烟碱类 (吡虫清 )、苯并吡唑类 (氟虫清 )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等 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与敏感品系相比 ,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极高的抗性 ,抗性指数分别为 81 41倍和大于 134 15倍 ,对敌敌畏则产生了中等的抗性 ,抗性指数为 10 0 6倍。活体增效试验显示 ,酯酶抑制剂TPP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 1 46和 1,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对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邹传山  曹传旺  张国财  王志英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国内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落叶松(Larix spp.)外,也危害红松(Pinus korai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云杉(Picea spp.)、冷杉(Abies spp.)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泽勇  
用黑光灯测报马尾松毛虫试验曹泽勇(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淳安311700)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预测;黑光灯(捕虫用)中图分类号S763.42黑光灯是广泛用于测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发生规律的工具。本文报道淳安县千岛湖区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宏  
在研究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中,人们往往注重平均温度的高低对昆虫发育的影响,而温变系数对昆虫发育的影响却常被忽略。笔者于1987年,用温变系数(温度标准差δ_x与平均温度(?)的比值,即δ_x/(?))对四川省南充地区森林病虫中心测报站1982-1987年的马尾松毛虫室内个体饲养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温变系数与昆虫发育速率间的关系,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小明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年  周健生  史德山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我国南方林区一种重要的森林害虫,全国年发生面积近333.3万hm~2,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4.5亿元,其危害性早已引起国家领导和各级科研部门的重视。对马尾松毛虫的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其中包括彭建文先生的人工生命表的研究;李天生先生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的研究;薛贤清先生的预测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真  李典谟  
马尾松毛虫的暴发过程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即不同的发生区,发生类型不一样,常灾区是典型的暴发发生类型,偶灾区和无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马尾松毛虫具备了成为暴发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暴发的启动因子为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暴发的上升期为正密度相关作用驱使,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由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的作用。松林和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的光照周期试验,平均温度为27.5℃,恒温与变温的临界光周值分别为13h33min和13h46min,肯定了温周对马尾松毛虫光照周期反应的影响。文章还结合作者在江西使用临界分化日方法预测当地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实例,强调了温周,特别是温、光联合效应,在生产实践中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