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1)
2023(2643)
2022(2366)
2021(2190)
2020(1861)
2019(4167)
2018(4139)
2017(7589)
2016(4217)
2015(4606)
2014(4481)
2013(4401)
2012(4201)
2011(3847)
2010(3956)
2009(3436)
2008(3413)
2007(2899)
2006(2548)
2005(2296)
作者
(13937)
(11627)
(11605)
(11002)
(7416)
(5679)
(5208)
(4633)
(4497)
(4106)
(4019)
(4010)
(3814)
(3780)
(3780)
(3586)
(3533)
(3503)
(3392)
(3341)
(3061)
(2959)
(2953)
(2724)
(2639)
(2622)
(2564)
(2508)
(2476)
(2392)
学科
(12080)
经济(12051)
管理(11605)
(10506)
(9383)
企业(9383)
(6818)
(5039)
方法(5030)
(4487)
银行(4461)
(4375)
(4080)
(3891)
金融(3891)
(3754)
数学(3742)
数学方法(3661)
业经(3632)
(3545)
体制(3128)
中国(3090)
人事(3024)
人事管理(3024)
(2876)
(2711)
税收(2666)
(2632)
农业(2537)
理论(2515)
机构
大学(58821)
学院(57336)
研究(24017)
管理(20159)
中国(19946)
科学(18212)
(18080)
经济(17628)
理学(17048)
理学院(16754)
管理学(16336)
管理学院(16227)
(13925)
(13691)
(13328)
研究所(13094)
业大(11398)
中心(10777)
农业(10595)
(9830)
(9807)
(9225)
(8788)
北京(8652)
(8429)
实验(8244)
(8203)
师范(8049)
研究院(7977)
实验室(7898)
基金
项目(43279)
科学(33794)
基金(32435)
(31300)
国家(31124)
研究(26576)
科学基金(25276)
自然(19269)
自然科(18815)
自然科学(18812)
自然科学基金(18469)
基金项目(17620)
(15740)
社会(15609)
(14690)
社会科(14639)
社会科学(14636)
资助(12770)
教育(11822)
重点(10781)
计划(9765)
编号(9730)
(9138)
科研(9049)
科技(9009)
(8628)
(8539)
创新(8081)
专项(7877)
成果(7871)
期刊
(19489)
经济(19489)
研究(15171)
学报(14541)
科学(13748)
中国(11772)
(11116)
大学(10383)
学学(10074)
管理(7984)
(7394)
农业(7196)
(6528)
金融(6528)
林业(5568)
资源(4962)
教育(4430)
(4385)
业大(4148)
财经(3570)
科技(3466)
(3411)
(3055)
技术(3001)
业经(2982)
自然(2850)
经济研究(2779)
农业大学(2760)
(2746)
现代(2570)
共检索到86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超  范付华  徐刚  
[目的 ]旨在揭示马尾松次生维管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和细胞离析等手段,研究马尾松维管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变化。[结果 ]维管形成层分化形成新生韧皮部和木质部时会逐渐富集纤维素;韧皮部发育过程中筛胞发生形变、细胞壁木质化,韧皮部纤维素含量占比下降。木质部管胞由早材向晚材的发育过程中,纹孔直径降低,纹孔数量下降,次生壁木质化程度增加,胞腔面积下降,纤维素含量占比下降,弦向壁及径向壁增厚。[结论 ]次生维管组织内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细胞结构和成分随发育进程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木质部细胞的胞内及胞间输导能力下降,机械强度上升;次生韧皮部丧失输导能力,机械强度上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湘南  张丽云  
采用标准地调查与方差分析、统计假设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整树和相对高度两个角度对湖南省永顺县马尾松干材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马尾松人工林中被压木干材密度最大,平均木次之,优势木最小;各高度干材密度变化范围为364.73~516.39 kg.m-3,样木内干材密度的变动系数在1.96%~13.36%之间,平均变动系数为7.24%,0.2~0.8 H(H为树高)处双样本分析的t检验大于临界值2.042,0.1H处t检验值绝对值最小,为-0.740,在外业调查中可以用树干基部密度代替整株树干密度。样木DBH处密度t检验值为-2.717,因此不能把胸径处的密度等同于整株干材密度,建立胸径密度与整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周金星  李志辉  黄玲玲  杨模华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著,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瑾  雷蕾  曾立雄  刘娅惠  万一  倪妍妍  简尊吉  邓秀秀  张佳佳  肖文发  
[目的 ]研究马尾松幼苗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响应,揭示马尾松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机制,为马尾松林经营管理和精准的生长模拟预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两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培养基质以有效磷含量2.325mg·kg~(-1)为对照组(CK),另设无磷(0AP)、 1/8倍磷(1/8AP)、 1/4倍磷(1/4AP)、1/2倍磷(1/2AP)、2倍磷(2AP)和4倍磷(4AP)等磷浓度梯度,经过2021年5月—11月的培养,分析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 ]马尾松幼苗株高的相对生长增量(RHI)和光合参数受到生长时间和磷浓度的影响。5—6月的RHI显著高于7—8月和9—10月,4AP条件下的RHI显著高于1/8AP。株高相对生长速率与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磷浓度的升高而线性增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受到磷浓度、生长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秀秀  肖文发  曾立雄  雷蕾  施征  
【目的】解析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植株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揭示马尾松生产力形成过程,为探讨不同环境干扰下马尾松光合产物分配过程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1.5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标记,标记结束后第0、2、5、17、24、72、120、168、216和360 h,按不同部位对马尾松幼苗进行全收获取样,测定~(13)C含量,以监测近期合成的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同时测定光合产物全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各个器官的积累量。【结果】1)标记的光合产物在针叶中合成后,向各库器官的运输量随着时间延长由多逐渐减少,具体表现为标记结束后0~24 h内最多,24~216 h逐渐减少,216 h之后运输完成,且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0~24 h内运输到各库器官。2)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后,在各器官的分配大小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与生物量的分配大小一致,但与库活力大小不同,其库活力依次为当年生叶>当年生枝>1年生叶>根>1年生枝>茎干。3)各器官全碳和NSC积累量的分配与近期合成光合产物的分配大小一致,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结论】马尾松幼苗光合产物运输速率大于0.1 m·h~(-1),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合成后的0~24 h内完成向各个库器官输出。新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功能器官(叶和根)居多,这一分配规律有利于马尾松幼苗阶段的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雪华  杨茂瑞  刘永敏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 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卢翠香  项东云  陈健波  徐峰  任世奇  刘媛  唐继新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μm,47.85μm,11.47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μm,37.30μm,20.45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静静  唐丽玉  姚林强  陈崇成  
以马尾松生长发育的观测数据为依据,提出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几何建模方法,模拟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几何模型。试验证明:这种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几何建模技术对模拟和表现马尾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德燕  周运超  
[目的]在不同供Ca2+水平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马尾松生长的钙浓度,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及合理施用钙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半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砂培,研究不同供Ca2+水平(0.0、0.4、1.0、2.0、3.0、4.0 mmol·L(-1)(CK))对马尾松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供Ca2+水平处理5个月后,在Ca2+水平为1.0、2.0 mmol·L(-1)时,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较高,其中,2.0 mmol·L(-1)Ca2+水平的株高增量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凡斌  
采用标准枝法以及可见半面树冠法研究了马尾松开花时间、球花和果实在树冠的分布特征 ,采用球果切开法测定球果结籽数量。运用线性回归方法 ,建立马尾松树体性状、花、果与种子相互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1)雌花芽在树冠中由上至下数量逐渐减少 ,雌花集中分布在第Ⅱ~Ⅳ年龄段 ;雄花呈相反分布 ,雄花主要分布在第Ⅷ~Ⅹ年龄段 ;(2 )幼果主要分布在第Ⅲ~Ⅵ年龄段 ,成熟球果 (以下简称成果 )主要分布在第Ⅳ~Ⅶ年龄段 ;(3)树木胸径与开花强度及单株结实量之间呈强正相关 ,马尾松平均胸径 15 0cm、开花强度 0 4以上的林分结实能力强 ;(4)基本预测模型拟合以一元一次线性回归精度及相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冬  彭楚才  黄鑫  郑夔荣  滕明君  周志翔  孙林山  刘小宇  
[目的]以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演替趋势以及天然更新展开研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对研究区不同林龄(9 a、18 a、28 a和48 a)和不同林分密度(1 088■2 644株·hm~(-2))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进行调查,并测量林内透光率,分析了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和多样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演替树种为樟树、冬青、杉木、苦楝和短柄枹栎5种。马尾松人工林的主林层与演替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龄级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林内透光率对更新层(P<0.01)和演替层(P<0.05)的多样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的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与乔木树种的幼树幼苗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更新层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的顶级群落为冬青+樟树+短柄枹栎混交林。研究区的人工林总体更新能力偏弱,在天然更新弱的区域可以采取补植阔叶树种幼树等方式来进行人工辅助更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屹  项文化  刘聪  方晰  
2009年我国马尾松林的面积达1.20×109 hm2,湖南省的马尾松林面积为1.21×106 hm2。马尾松林在木材和非木质产品生产、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特别是森林碳吸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利用湖南省1983~2009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分别采用各龄组林分平均生物量和材积源法估算湖南省及14个地市(州)马尾松林总生物量,分析过去25年间马尾松总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龄组结构变化对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25年湖南省马尾松林生物量变化为40.87×106~80.06×106 t,各地市(州)的马尾松林总生物量差别较大,不同时期总生物量也明显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简尊吉  倪妍妍  徐瑾  曾立雄  雷蕾  朱建华  肖文发  
[目的]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亚热带地区东南至西北8个研究点马尾松人工林0~20 cm矿质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利用回归分析法探索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法和冗余分析法分析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林分特征(年龄、密度和胸径)和土壤性质(pH值与黏粒含量)对其纬度变化的影响,采用方差分解法分析气候、林分和土壤因子对其纬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02、1.22、0.35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4.18、47.01、3.59;(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全磷含量无明显的纬度变化;(3)土壤碳氮比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碳磷比和氮磷比却显著下降(P<0.01);(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分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林分特征(43.3%)>土壤性质(35.5%)。[结论]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变化,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林分年龄、林分密度、胸径、土壤pH值、土壤黏粒含量是其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单独效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温佐吾  骆宗诗  马宏勋  吴冬生  李宗辉  黄以黔  
为提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次生林的经营水平,采用各类临时样地调查和设置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长期观测相结合,以及调查分析马尾松次生林现有经营管理措施等方法,在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划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用材林的基础上,针对防护林、建筑用材林和纤维刨花板原料林等不同经营目标,初步提出贵州省都匀地区马尾松次生林定向经营的配套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经营马尾松次生林要坚持严格封山,加强护林防火,保留母树15~30株.hm-2,更新后第2年及时间苗,保留密度为3000~5000株.hm-2。如经营生态公益林,在林下或林窗补植阔叶树苗木,可不进行幼林抚育、幼林及中龄林间伐和林地施肥。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庞丽  周志春  张一  金国庆  丰忠平  
[目的]在土壤有效P匮乏的立地条件下,揭示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马尾松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内30个无性系为试验对象,野外调查11年生时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与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各生长性状在马尾松二代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且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均达到0.95以上。马尾松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含量及N/P在二代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与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含量、N/P均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