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9)
2023(8960)
2022(8104)
2021(7786)
2020(6490)
2019(15253)
2018(15218)
2017(29474)
2016(16201)
2015(18287)
2014(18141)
2013(17939)
2012(16327)
2011(14588)
2010(14284)
2009(12876)
2008(12305)
2007(10455)
2006(8961)
2005(7498)
作者
(47617)
(39248)
(39089)
(37142)
(24952)
(18890)
(17664)
(15655)
(14975)
(13900)
(13616)
(13216)
(12438)
(12343)
(12168)
(12089)
(11935)
(11723)
(11182)
(11123)
(9942)
(9537)
(9392)
(8831)
(8804)
(8737)
(8705)
(8553)
(7993)
(7816)
学科
(59729)
经济(59665)
管理(44509)
(42179)
(35744)
企业(35744)
方法(30154)
数学(26145)
数学方法(25819)
(15742)
(15416)
中国(14355)
(14164)
业经(13388)
地方(12330)
理论(10778)
(10439)
农业(10363)
(10106)
贸易(10102)
技术(9886)
环境(9873)
(9791)
(9667)
(9456)
财务(9399)
财务管理(9385)
企业财务(8900)
教育(8774)
(8612)
机构
大学(225336)
学院(222807)
管理(92153)
(81705)
理学(80828)
理学院(79959)
经济(79786)
管理学(78507)
管理学院(78131)
研究(73940)
中国(52102)
科学(49882)
(48717)
业大(38153)
(38042)
(37651)
(35266)
研究所(35001)
中心(32715)
北京(30974)
(30783)
农业(29554)
(29480)
财经(29280)
师范(29156)
(28144)
(26717)
(25367)
技术(24301)
师范大学(23645)
基金
项目(163546)
科学(126513)
基金(117081)
研究(116881)
(103591)
国家(102747)
科学基金(87139)
社会(70202)
社会科(66378)
社会科学(66359)
(64513)
基金项目(63433)
自然(59328)
自然科(57882)
自然科学(57870)
自然科学基金(56813)
(54509)
教育(53084)
资助(48678)
编号(47881)
成果(37988)
重点(36445)
(34909)
(34043)
(33717)
课题(32709)
科研(32102)
创新(31390)
计划(30731)
大学(30060)
期刊
(85290)
经济(85290)
研究(61918)
学报(40284)
中国(36609)
科学(36577)
(32947)
管理(31922)
大学(29943)
学学(28321)
教育(24847)
(24771)
农业(23200)
技术(18751)
业经(15127)
(14538)
金融(14538)
林业(14196)
图书(13198)
财经(13083)
科技(12871)
经济研究(12813)
理论(11796)
(11523)
问题(11381)
实践(11168)
(11168)
(10903)
业大(10816)
(10540)
共检索到307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宁  郭文福  丁贵杰  赵总  李洪果  莫世宇  王维泽  蒙凤丽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 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 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 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 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文超  黄丽莉  
我国南方立地条件差的低丘岗地,营造马尾松纯林易遭病虫危害,水土流失严重,林地肥力降低,难于成材,为此,对江西高安县9年生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根系、土壤、植被、病虫害、枯落物、水土流失、小气候等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树高、胸径、每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比纯松林大30 9%、31 7%、10 7%,生物量是纯松林的2 24倍,枯落物是纯松、荷林的3 37、1 96倍,病虫害的株发生率、水土流失、小气候等的改善均优于纯松林。松 荷混交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低丘岗地上值得推广的优良针阔混交类型。在生产上,建议进行株间、行间或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小牛  李宏开  
本文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维持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与对照相比,12年生混交林蓄积量提高13.9%-72.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3%,全氮量增加24.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3.7%.25.2%和26.8%;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混交林增加了马尾松针叶内叶绿素的积累,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72mgCO2·dm-2·h-1,高于对照的20.8%。营造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以带行状和星状混交为宜;补植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的有效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昌雄  陈平留  肖才生  林元泰  
From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ed study on the stand structures of present the multi\|stories mixed uneven\|aged Pinus massoniana planted forests in Fujian, the co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structure,stand stock distribution structure, tree height and DBH were obtained. Sev...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飞  陈永瑞  
利用面积为21370m2的天然小流域,研究了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内K、P、Ca、Mg、Zn、Cu、Fe、Mn8种矿质元素1993~1995年间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养分的迁移、循环过程。通过分析矿质元素伴随天然降雨的输入与地表径流的输出,得出该生态系统养分收支状况在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并且有较高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国峰  荣文琛  洪炜  
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分布很广,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被誉为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马尾松耐瘠薄,所以对其施肥的重视和研究不够。耐瘠薄不等于喜欢瘠薄(周运超等,1997)。荒山绿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温恒辉  
对马尾松分别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及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6年生和11年生林分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年生林分,混交小区及纯林小区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为4.6 4.9 m,平均胸径为6.0 7.4 cm,不同混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生长不良;11年生林分,不同处理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照(马尾松纯林)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12.6 cm和121.05 m3.hm-2;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小,分别为8.7 cm和43.18 m3.hm-2。(2)11年生林分各树种平均树高顺次为:米老排(14.3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立华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陈琳  农友  雷丽群  李华  刘士玲  杨保国  
为了解树种与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南亚热带相同立地上,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33年生马尾松纯林(PCL)、红椎纯林(CCL)、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林(PCM)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5.38、196.40、144.59 t/hm2,处理间差异显著(P 土壤层>地被物层;CCL为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7.94%~98.63%,地被物层仅占1.37%~2.0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茂精  黄镜光  黄色贵  吴际平  
根据混交林在抗病虫害、改善气候、促进林木生长方面的作用原理,适地适树混交其它树种,能提高林木根系的吸收能力[1]和林分生产力,增强林分的抗逆性[2]。研究稀疏林分及其改造后的小气候变化,对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试验区自然概况广西凭祥市中国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歆宇  谭伟  杨深钧  余昆隆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型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共12块样地的立地因子和林木因子进行调查,并选择3块马尾松纯林样地作为对照,根据获取的调查数据,对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混交度等9种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降维后的主成分因子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混交林林分生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林分生产功能的结构指标主要为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林分密度指数以及混交比例。15个样地的生产功能评价值可以分成5个等级,当前马尾松纯林(第Ⅰ类)的生产功能指数最高。混交林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第Ⅱ类)生产功能最佳,以1∶2或2∶1均较适宜,密度在730~950株/hm~2之间,混交度为0.3~0.4,郁闭度0.6左右,大小比为0.48~0.49;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以2∶1比较适宜,其中马尾松×米槠(1∶1)、马尾松×梾木(1∶1)、马尾松×木荷(2∶1)等都需要调整密度和组成比例。【结论】混交比例不恰当和林分密度偏大是影响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功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密度和混交比例不适宜的林分都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混交林的生产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大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苔藓层。乔灌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 2 5 890 0 8kJ·m- 2 ,是对照群落的 15 6 1倍。对照的群落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植被盖度极低 ,光能转化效率很小 ,群落内昼夜温差大、土壤干旱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乔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净固定量分别达 2 70 92 0 3、5 82 5 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崇华  章伟成  冯宝贤  王宝女  周国模  
在湿地松马尾松低产林地营造福建柏混交林,结果表明福建柏在林内生长快,栽培容易,天然更新能力强,与稀疏松林混交能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松柏混交林每公顷蓄积量比松纯林提高111%,能显著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松低产林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佐吾  谢双喜  周运超  唐成万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虹妤  刘青华  周志春  金国庆  沈丹玉  宋新回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促进优质脂用马尾松的遗传改良。[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通过调查各单株生长性状以及测定松脂化学组分,揭示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和它们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共检测出23种松脂组分,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组分含量分别占松脂含量的7.29%、1.50%和91.17%。13种平均含量高于松脂总量0.1%且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的马尾松松脂主要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GCA效应,而SCA效应较不显著。除去氢枞酸主要受显性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炳堂  王学良  蔡宏明  洪顺山  封剑文  伊加生  
1992~ 1999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花岗岩发育的低丘红壤上 ,对马尾松幼林施肥进行了持续 8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在第 8年时 ,无论是施 P还是其它肥料 ,其对总生长量或连年生长量的增长效应已不显著 ;单施钙镁磷肥或再配合尿素、氯化钾肥料的效应至少可以持续到第 6年 ,至第 7年仍维持一定的增长效应 ;而单施尿素、氯化钾肥料的效应一直均无明显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