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9)
- 2023(5677)
- 2022(5112)
- 2021(5001)
- 2020(4120)
- 2019(9078)
- 2018(8692)
- 2017(14404)
- 2016(8238)
- 2015(8947)
- 2014(8522)
- 2013(8136)
- 2012(7374)
- 2011(6883)
- 2010(6823)
- 2009(6737)
- 2008(6262)
- 2007(5101)
- 2006(4306)
- 2005(3994)
- 学科
- 济(24507)
- 经济(24489)
- 管理(17442)
- 业(16103)
- 企(13214)
- 企业(13214)
- 学(9813)
- 方法(9791)
- 中国(8488)
- 农(8210)
- 数学(8132)
- 数学方法(7966)
- 贸(6863)
- 贸易(6856)
- 易(6688)
- 财(6097)
- 业经(5966)
- 农业(5236)
- 地方(5018)
- 制(4889)
- 和(4850)
- 理论(4572)
- 环境(4413)
- 银(3863)
- 壤(3854)
- 土壤(3841)
- 银行(3808)
- 融(3805)
- 金融(3803)
- 策(3711)
- 机构
- 学院(107366)
- 大学(104735)
- 研究(45839)
- 济(35954)
- 经济(35135)
- 科学(33770)
- 管理(33383)
- 中国(33337)
- 农(28611)
- 理学(28385)
- 理学院(27935)
- 管理学(27011)
- 管理学院(26842)
- 所(26483)
- 研究所(24700)
- 京(24215)
- 业大(23016)
- 农业(22858)
- 中心(19397)
- 院(17704)
- 江(16725)
- 省(16252)
- 财(16124)
- 科学院(15406)
- 北京(15405)
- 技术(14785)
- 范(14723)
- 室(14656)
- 师范(14535)
- 农业大学(14532)
- 基金
- 项目(78529)
- 科学(58336)
- 基金(53957)
- 家(52249)
- 国家(51894)
- 研究(50551)
- 科学基金(40677)
- 省(31919)
- 自然(29403)
- 自然科(28677)
- 自然科学(28664)
- 社会(28467)
- 自然科学基金(28094)
- 划(28083)
- 基金项目(28022)
- 社会科(26753)
- 社会科学(26750)
- 教育(22890)
- 资助(22252)
- 编号(20113)
- 重点(19689)
- 计划(18206)
- 科技(17503)
- 发(17433)
- 科研(16148)
- 创(16093)
- 成果(15667)
- 课题(15381)
- 部(15263)
- 创新(15162)
共检索到167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学齐
【目的】探讨马尾松公益林林相改造后土壤肥力的变化,以便为马尾松公益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马尾松公益林中采用间伐后套种细柄阿丁枫、木荷、闽楠的林相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改造培育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并在改造当年、改造后5年、改造后10年、改造后20年对4种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4种林分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时间的进展而加大,增加的量表现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前3种林分相差较小,但前3种林分与马尾松纯林间的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20年(2016年)与套种当年(1996年)相比,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0~20 cm层土壤,干土>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5.21%、4.67%、3.78%、1.24%,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2%、3.78%、3.01%、0.49%,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9.67、8.39、7.26、2.84 g/kg,土壤全N含量分别增加了0.22、0.13、0.14、0.05 g/kg,土壤全P分别增加了0.10、0.06、0.05、0.04 g/kg。【结论】马尾松公益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形成的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有利于公益林的地力维持和持续经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敏 倪荣新 毛轩平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唐继新 贾宏炎 蔡道雄
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的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规律,筛选适宜的套种树种,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2月于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采伐,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Ⅰ)、300(Ⅱ)、375(Ⅲ)和450(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年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
关键词:
马尾松 套种 阔叶树 生长动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耀 张辉 黄智军 马祥庆 侯晓龙
以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补植枫香、马褂木、油桐3种阔叶树种,同时设置无补植的对照,以测定补植阔叶树种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后补植枫香和油桐的林冠层水分有效截留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4.77和3.75 t·hm~(-2),而补植马褂木的林冠层水分有效截留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补植油桐的枯落物层水分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对照,为3.29 t·hm~(-2),其他2种补植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种补植处理均提高了马尾松林灌草层及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但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林冠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能力发现,不同处理的水分有效拦蓄量排序为补植马褂木>补植油桐>补植枫香>无补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 882,200 875,221 745,221 652和245 941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 374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马尾松 混交林 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冰 李宝福 郑耀三 吴云忠 何德镇
为探讨桉树择伐后套种阔叶树的可行性和适生性,摸索适宜的桉树套种混交模式,对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择伐后分别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所形成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桉树择伐后,采用3桉∶3阔的行带状方式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的不同混交林中,3个阔叶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且生长良好,均可达到速丰林的年均生长量标准;桉树—米老排、桉树—卷荚相思、桉树—灰木莲混交均可以有效促进桉树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套种后混交林中的桉树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纯林提高3.35%~11.24%、4.05%~12.32%和11.85%~40.59%。3)米老排、卷荚相思和灰木莲与桉树的套种方式可作为桉树纯林择伐后套种混交的推荐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温恒辉
对马尾松分别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及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6年生和11年生林分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年生林分,混交小区及纯林小区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为4.6 4.9 m,平均胸径为6.0 7.4 cm,不同混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生长不良;11年生林分,不同处理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照(马尾松纯林)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12.6 cm和121.05 m3.hm-2;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小,分别为8.7 cm和43.18 m3.hm-2。(2)11年生林分各树种平均树高顺次为:米老排(14.3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徐高福 金国庆 何建平
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几种类型的马尾松次生林,实施"砍松留阔"择伐实验,以促使林下阔叶树种的恢复性生长,快速改善其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弱化松材线虫病的威胁。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次生林经40%~50%强度的择伐利用6a后,林下的苦槠、石栎、青冈等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呈快速的恢复性生长,林相结构得到快速恢复而形成新的森林景观。经过封禁,马尾松纯林恢复成为具有较多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松阔混交林,苦槠和石栎的重要值超过20%,林分密度达250株·hm-2;而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则快速向常绿阔叶林演替,乔木层中苦槠的重要值和林分密度提高了近1倍。分析表明,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择伐经营,不仅显著增强了松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爱琴 马祥庆 罗雪妹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不同混交林分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排序为:混交火力楠林分>混交红叶树林分>混交木荷林分>马尾松纯林。其中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是值得推广的新造林模式。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仕昆 周运超 谭伟 陈竹 黄剑峰
【目的】研究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近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得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 kg/(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
关键词:
马尾松 混交林 氮含量 氮储量 氮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 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 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 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
关键词:
马尾松 连栽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地力衰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其云 曹继钊 李军 黄开勇 唐健
通过分析广西环江县桉树林及砍伐后种植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化学性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马尾松和荒地取代桉树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取代桉树林后,4.0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有效Zn有所提高,土壤pH值有所改善,而全N、全P、全K、交换性Mg和有效Cu有所减少。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B有所降低,20~40 cm层的反而有所提高。不同林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差。造林4年后,同土层马尾松林的土壤综合肥力低于荒地。除4.0龄荒地0~20 cm层的土壤综合肥力基本无变化外,其他4.0龄马尾松和荒地土壤综合肥力都有不同程度退化,而...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幼林 土壤肥力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 ,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 :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 ,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土壤生物活性增强 ,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 ,速效养分增加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杉木 马尾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