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3)
- 2023(8409)
- 2022(6824)
- 2021(6340)
- 2020(5351)
- 2019(12225)
- 2018(12060)
- 2017(22970)
- 2016(12637)
- 2015(13871)
- 2014(13499)
- 2013(12927)
- 2012(11428)
- 2011(10294)
- 2010(10282)
- 2009(9476)
- 2008(9202)
- 2007(7857)
- 2006(6715)
- 2005(5747)
- 学科
- 济(49659)
- 经济(49613)
- 管理(34243)
- 业(34234)
- 企(28259)
- 企业(28259)
- 方法(27628)
- 数学(25250)
- 数学方法(24714)
- 农(12890)
- 学(11689)
- 中国(11313)
- 业经(10960)
- 贸(10858)
- 贸易(10851)
- 财(10835)
- 易(10599)
- 农业(8664)
- 技术(8295)
- 理论(8014)
- 制(7954)
- 地方(7371)
- 环境(7303)
- 划(6902)
- 务(6892)
- 财务(6859)
- 财务管理(6848)
- 银(6542)
- 银行(6499)
- 和(6479)
- 机构
- 学院(178662)
- 大学(177241)
- 管理(69162)
- 济(68375)
- 经济(67126)
- 理学(61578)
- 理学院(60937)
- 研究(59635)
- 管理学(59360)
- 管理学院(59104)
- 中国(43039)
- 科学(42546)
- 农(41036)
- 京(36946)
- 业大(35994)
- 农业(33071)
- 所(32030)
- 研究所(30144)
- 财(27673)
- 中心(26454)
- 江(25091)
- 财经(23194)
- 北京(22644)
- 农业大学(22521)
- 院(21940)
- 经(21281)
- 经济学(20594)
- 范(20377)
- 技术(20330)
- 师范(19968)
- 基金
- 项目(133050)
- 科学(103058)
- 基金(97064)
- 家(90140)
- 国家(89491)
- 研究(84992)
- 科学基金(74987)
- 社会(53637)
- 自然(53503)
- 省(53236)
- 自然科(52378)
- 自然科学(52363)
- 基金项目(51446)
- 自然科学基金(51411)
- 社会科(51031)
- 社会科学(51015)
- 划(45613)
- 资助(40530)
- 教育(39442)
- 编号(31834)
- 重点(30699)
- 计划(28799)
- 创(28111)
- 部(27656)
- 发(27414)
- 科研(26753)
- 创新(26313)
- 科技(25940)
- 业(24026)
- 大学(23356)
共检索到23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爱琴 马祥庆 罗雪妹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不同混交林分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排序为:混交火力楠林分>混交红叶树林分>混交木荷林分>马尾松纯林。其中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是值得推广的新造林模式。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仕昆 周运超 谭伟 陈竹 黄剑峰
【目的】研究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近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得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学齐
【目的】探讨马尾松公益林林相改造后土壤肥力的变化,以便为马尾松公益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马尾松公益林中采用间伐后套种细柄阿丁枫、木荷、闽楠的林相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改造培育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并在改造当年、改造后5年、改造后10年、改造后20年对4种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4种林分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时间的进展而加大,增加的量表现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前3种林分相差较小,但前3种林分与马尾松纯林间的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20年(2016年)与套种当年(1996年)相比,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0~20 cm层土壤,干土>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5.21%、4.67%、3.78%、1.24%,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2%、3.78%、3.01%、0.49%,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9.67、8.39、7.26、2.84 g/kg,土壤全N含量分别增加了0.22、0.13、0.14、0.05 g/kg,土壤全P分别增加了0.10、0.06、0.05、0.04 g/kg。【结论】马尾松公益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形成的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有利于公益林的地力维持和持续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 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 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 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
关键词:
马尾松 连栽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地力衰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 ,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 :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 ,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土壤生物活性增强 ,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 ,速效养分增加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杉木 马尾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其云 曹继钊 李军 黄开勇 唐健
通过分析广西环江县桉树林及砍伐后种植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化学性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马尾松和荒地取代桉树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取代桉树林后,4.0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有效Zn有所提高,土壤pH值有所改善,而全N、全P、全K、交换性Mg和有效Cu有所减少。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B有所降低,20~40 cm层的反而有所提高。不同林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差。造林4年后,同土层马尾松林的土壤综合肥力低于荒地。除4.0龄荒地0~20 cm层的土壤综合肥力基本无变化外,其他4.0龄马尾松和荒地土壤综合肥力都有不同程度退化,而...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幼林 土壤肥力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旭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目的】基于土壤质量指数(SQI),研究华北落叶松林不同混交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0~20 cm土层的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质的调查研究,利用SQI法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建立SQI包括3个步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MDS),利用非线性得分函数计算MDS指标得分,利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SQI。【结果】不同混交方式间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落叶松纯林相比,落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有了明显改善;落樟混交林的土壤理化状况较差,土壤生物性质与落叶松纯林没有明显差异。在17个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中,MDS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全磷、氨氮3个指标组成。不同混交方式间SQI差异显著,表现为落桦混交林(0.59)>落叶松纯林(0.47)>落樟混交林(0.39)。【结论】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混交方式下差异显著,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利用指数法建立SQI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可为其他树种或其他地区的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混交林 土壤质量指数 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法领 刘君昂 谭益民 周国英 吴毅 路宗岩 伍南 闫瑞坤
马尾松人工林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低、土壤贫瘠、养分循环受阻等一系列的问题。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组合在林下进行植被恢复,以探索解决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问题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恢复前后林下土壤的微生态效应,分析了5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林肥模式1(紫穗槐+白三叶)对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为显著,增加幅度分别为40.78%、39.99%、39.77%;林肥模式2(大叶胡枝子+白三叶)对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和脲酶活性效果最好,增幅为865%、17.28%,这2种林肥模式对土壤中全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也较好;林药模式(大青+栀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石德
在未来气候变化中严重干旱事件将更加频发,这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施加重大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分析延长干旱及土壤重新获得降水后,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助于弄清土壤呼吸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设计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式:①零降水去除凋落物(NPNL);②零降水保留凋落物(NPCL);③自然降水去除凋落物(CPNL);④自然降水保留凋落物(CPCL)。结果表明:在零降水条件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仅为8.6%,显著低于同期自然降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杨章旗 颜培栋 吴东山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M4H1)、6∶1(M6H1)、9∶1(M9H1)及马尾松纯林对照(10∶0,M10)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林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结果】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不同混交比例林地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呈“V”形变化,均在M9H1时最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和渗透性均在M9H1时最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混交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M6H1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最大,M9H1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最大,M4H1中全钾的含量最大,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在M4H1中最小,显著低于M6H1和M10密度类型。林地的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持水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混交比例林地的综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以M9H1密度类型最大,其次是M6H1密度类型。【结论】在对森林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仅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而应综合考虑林分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功能,建议在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的同龄林种植过程中以9∶1的混交比例较为合适,其次为6∶1的混交比例,而应避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杨章旗 颜培栋 吴东山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M4H1)、6∶1(M6H1)、9∶1(M9H1)及马尾松纯林对照(10∶0,M10)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林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结果】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不同混交比例林地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呈“V”形变化,均在M9H1时最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和渗透性均在M9H1时最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混交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M6H1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最大,M9H1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最大,M4H1中全钾的含量最大,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在M4H1中最小,显著低于M6H1和M10密度类型。林地的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持水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混交比例林地的综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以M9H1密度类型最大,其次是M6H1密度类型。【结论】在对森林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仅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而应综合考虑林分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功能,建议在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的同龄林种植过程中以9∶1的混交比例较为合适,其次为6∶1的混交比例,而应避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波 高云华 张池 陈旭飞 任宗玲 李进 戴军
以地处典型赤红壤区域的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为研究范围,对4种不同耕作模式下12种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模式首先影响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电导率等,其次综合影响粘粒、有机质以及其他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田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全钾、有效磷和孔隙度,水旱轮作模式对pH值的影响最大,旱地模式主要造成了容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改变,菜地模式主要影响了电导率以及粘粒、全磷和碱解氮,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属性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赤红壤 耕作模式 土壤肥力属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礼清 张维 易建文
本研究通过25°紫色土坡地果园的定位试验观测,探讨了不同植物篱模式对坡地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技术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坡地果园用地和养地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植物篱根系吸收土壤深层养分并以刈割茎叶返还土壤,促进了养分的循环与再分配,发挥了养分泵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篱的阻滞和坡面覆盖,减少了由径流与侵蚀泥沙携带的养分损失,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性状。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肥力 坡地果园 川中丘陵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贵斌 曹福亮 程鹏 陈雷 刘婧 李群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
关键词:
银杏 复合经营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茂精 黄镜光 黄色贵 吴际平
根据混交林在抗病虫害、改善气候、促进林木生长方面的作用原理,适地适树混交其它树种,能提高林木根系的吸收能力[1]和林分生产力,增强林分的抗逆性[2]。研究稀疏林分及其改造后的小气候变化,对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试验区自然概况广西凭祥市中国林...
关键词:
马尾松,红椎,混交林,小气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