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0)
2023(4746)
2022(4341)
2021(3923)
2020(3694)
2019(8820)
2018(8764)
2017(17178)
2016(9832)
2015(11355)
2014(11722)
2013(11889)
2012(11391)
2011(10338)
2010(10490)
2009(9971)
2008(10156)
2007(9384)
2006(7861)
2005(7043)
作者
(31602)
(26726)
(26384)
(25387)
(16759)
(12791)
(12238)
(10558)
(9796)
(9419)
(8984)
(8780)
(8699)
(8465)
(8455)
(8407)
(8405)
(7958)
(7722)
(7679)
(6790)
(6602)
(6542)
(6077)
(6029)
(5953)
(5947)
(5885)
(5475)
(5454)
学科
(42827)
经济(42790)
(25770)
管理(25619)
方法(23367)
数学(20995)
数学方法(20814)
(20371)
企业(20371)
(11734)
(11089)
(10258)
中国(9581)
(8389)
贸易(8389)
(8128)
地方(8109)
业经(7642)
农业(7616)
(7295)
(7064)
财务(7051)
财务管理(7029)
(6796)
企业财务(6622)
(5994)
银行(5962)
理论(5939)
(5711)
金融(5709)
机构
大学(150078)
学院(148618)
(59491)
经济(58179)
管理(54851)
研究(51436)
理学(47254)
理学院(46690)
管理学(45757)
管理学院(45487)
中国(38060)
科学(34652)
(32143)
(31698)
(28265)
业大(26861)
(26759)
研究所(25962)
农业(25405)
中心(23824)
(23132)
财经(21553)
北京(20220)
(19417)
(18941)
师范(18679)
经济学(18581)
(18278)
(18060)
经济学院(17027)
基金
项目(98135)
科学(74810)
基金(69626)
研究(67634)
(62268)
国家(61787)
科学基金(50836)
社会(40524)
(39168)
社会科(38298)
社会科学(38282)
基金项目(37280)
自然(34364)
自然科(33501)
自然科学(33487)
(33229)
自然科学基金(32891)
教育(31495)
资助(29459)
编号(27761)
成果(22973)
重点(22598)
(21619)
(21083)
计划(19804)
(19782)
科研(19755)
课题(19325)
创新(18567)
大学(18070)
期刊
(62689)
经济(62689)
研究(39896)
学报(28875)
(27744)
中国(26034)
科学(24730)
(22045)
大学(20726)
学学(19736)
农业(18173)
管理(17068)
教育(13200)
技术(12531)
(11761)
金融(11761)
财经(10726)
业经(10301)
(10102)
经济研究(10051)
(9150)
问题(9021)
(8307)
技术经济(8027)
统计(7709)
理论(7531)
林业(7367)
业大(7306)
商业(7130)
(7105)
共检索到212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玉民  刘亚敏  马明  何丙辉  李昌晓  
对马尾松嫩枝扦插苗生根特性进行观测,研究其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PPO,POD,IAAO)活性、黄酮类物质和营养物质等內源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用适宜含量的生根剂GGR6处理马尾松插穗能显著提高其生根率和根系质量,且能改变內源物质的变化动态。在马尾松嫩枝扦插过程中,大部分內源物质均成规律性变化,其中PPO和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在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高峰,在根系形成期下降;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根系形成期均出现高峰。內源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扦插初期逐渐下降,30~50天又急剧升高,在愈伤组织大量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且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过氧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云龙  陈训  李朝婵  
以野生糙叶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NAA和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以及茎段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000mg·L-1 KNAA+2000mg·L-1 KIBA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达到78.65%。在扦插生根过程中,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糙叶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需要消耗一定的內源ZR;在生根过程中IAA/ABA比值较小,这可能是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文斌  聂东伶  吴思政  柏文富  沈素贞  
以3年生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硬枝为插穗,分别用清水浸泡(对照)和500 mg/L IBA溶液浸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扦插于黄土基质中,分析其生根特性,并测定生根过程中插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1年生嫩枝为材料,探寻短梗大参插穗生根的解剖学机理。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产生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对照的扦插生根率高达97%;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根诱导和表达阶段均比扦插前降低,最大降幅达64.75%,而在根生长阶段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明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季孔庶  王章荣  陈天华  王明庥  
分析马尾松同种源异龄(2 , 4 , 5 , 6 , 8 年生) 母株插穗的生根性状, 发现2 ~4 年生母株插穗的生根性状间无显著性差异, 从量化水平上证实运用常规的扦插技术, 采用4 年生以内的马尾松母株插穗是比较可行的。2 年生与5 年生母株间插穗的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和生根率差异显著, 根总长差异极显著; 5 年生以后各年龄级间的生根率均差异显著。认为4 年生以上母株的扦插繁殖年龄效应明显, 特别是8 年生母株, 无论是生根时间, 还是生根率及其他生根性状, 表现出极明显的年龄效应。建议利用优良亲本子代幼树作为采穗母株。经比较同龄扦插与实生起源母株的插穗生根性状, 发现继代扦插对马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国峰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马尾松组,从1988年开始对马尾松扦插繁殖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4年之中,应用扦插穗条近万株,先后进行了以下各项试验:①采穗母树年龄比较试验:从1~7年生母树上采下的穗条,除7年生的以外,其余各树龄穗条均有扦插生根成活的苗木。一般树龄越大生根成活率越低,树龄越小生根成活率越高,但树龄小繁殖指数也小。试验考虑到成活率与繁殖指数两方面的因素,选择采穗母树最佳年龄。②扦插基质的比较试验:利用河沙、蛭石、糠灰、松林上、圃地土、阔叶林腐殖土以及用几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来端  林开敏  王锦上  陈小月  赵大洲  
1994—2001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进行马尾松扦插育苗及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圃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剪顶高度在8cm为宜,每公顷可产600万根合格的穗条。培育扦插苗可先于12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植到苗圃培育,平均苗高可达22 6cm,地径0 44cm,当年可出圃造林。用此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试验表明马尾松扦插苗是可以用于生产性造林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邵岚  沈永宝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r and Masson Pine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a year storage period. The investigating indexes ar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D and POD activity as we...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罗健  
以"湘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XL1与XL4插穗为材料,研究了其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①油茶属于愈合组织生根类型;②XL1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始终高于XL4,可溶性蛋白均为"N"型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的积累为不定根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③XL4的POD活性始终大于XL1,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形成期和不定根诱导期出现高峰,利于根原基的诱导;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和不定根表达期下降,利于根原基发育及不定根的伸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若菁  庄捷  陈清松  陈文萍  
利用微核技术、TBA显色法、电导率仪法、NBT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等研究技术,对铅胁迫下马尾松染色体损伤及生理指标变异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马尾松微核率的影响经t检验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2)随铅浓度的加大,微核率、MDA、细胞伤害度、SOD和POD值逐渐上升,在铅浓度为2000mg·L-1时,MDA、细胞伤害度、SOD和POD值达到最高值,超过这个阈值,随着铅浓度的逐渐加大,MDA、细胞伤害度、SOD和POD值开始下降,说明马尾松的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对Pb2+毒害的保护作用有限度。3)铅浓度与微核率回归采用Cubic模式;微核率与伤害度,微核率与MDA,M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进  丁贵杰  全红梅  马良清  
2006年3月~6月间采用不同直径的穗条和不同洗脱处理进行马尾松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直径对马尾松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根总长等)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插穗直径的增加,扦插苗生根率、生根性状依次递增;直径3.6~5.0 mm的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显著大于直径≤0.5和2.6~3.0 mm的插穗;扦插育苗时,应选用直径大于3.0 mm的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材料;插前进行洗脱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均有较大影响,说明经洗脱处理后,一定程度上清除了生根抑制物质,有利于插穗的生根;用3%乙醇+0.5%高锰酸钾处理后的插穗的生根率比CK提高了5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陈礼光  张梅  
本试验研究超干马尾松等种子在密封室温状态下贮藏 1a后其生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杉木种子在含水率为 4%~ 5 % ,马尾松种子含水率为 5 % ,木麻黄种子为 1%时 ,种子保持较高活力 ,说明超干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杉木及木麻黄种子贮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向华  丁贵杰  
采用单因素砂培方法,在温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磷元素浓度的方法,研究马尾松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根冠比提高是马尾松对低磷胁迫的一种主动适应性反应机制;低磷逆境下,马尾松针叶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导致马尾松针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低磷条件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升高是影响其生物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尾松针叶MDA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增加,这2方面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是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主要生理响应机制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健  齐力旺  孙晓梅  张守攻  
为研究落叶松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以落叶松扦插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全同胞无性系为材料构建差异表达cDNA文库,获得正、反2个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正库和反库各500个克隆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整理后,正库得到272个UniEST,反库得到249个UniEST。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UniEST分别属于新陈代谢、信号途径、物质运输、抗性相关、生长发育等类别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基因,运用半定量PCR技术对这些基因在落叶松不同器官、不同扦插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对IBA的响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激素在落叶松扦插生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激素类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青华  魏永成  范辉华  沈丹玉  陈文荣  周志春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松脂组分间的相关性,为以松脂品质为目标的马尾松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11年生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每株样木树干胸径部位木质部内松脂化学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分析这些组分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利用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松脂化学组分对所有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从马尾松松脂中共检出20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β-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为松脂中含量较高的组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健晖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