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0)
- 2023(8398)
- 2022(6378)
- 2021(5622)
- 2020(4488)
- 2019(9655)
- 2018(9432)
- 2017(17507)
- 2016(9951)
- 2015(10758)
- 2014(10443)
- 2013(9921)
- 2012(8656)
- 2011(7587)
- 2010(7320)
- 2009(6745)
- 2008(6497)
- 2007(5644)
- 2006(4922)
- 2005(4374)
- 学科
- 济(36662)
- 经济(36619)
- 业(26231)
- 管理(25855)
- 企(19588)
- 企业(19588)
- 方法(14661)
- 数学(12961)
- 农(12883)
- 数学方法(12857)
- 中国(11955)
- 业经(10071)
- 学(10051)
- 财(9042)
- 农业(8942)
- 贸(7965)
- 贸易(7963)
- 易(7767)
- 地方(7129)
- 产业(6601)
- 制(6562)
- 技术(6267)
- 发(6108)
- 环境(6083)
- 银(5643)
- 务(5600)
- 银行(5596)
- 财务(5586)
- 财务管理(5580)
- 信息(5411)
- 机构
- 大学(140107)
- 学院(139732)
- 济(53584)
- 经济(52672)
- 研究(52319)
- 管理(49299)
- 理学(43706)
- 理学院(43146)
- 管理学(42181)
- 管理学院(41980)
- 农(38390)
- 科学(37820)
- 中国(36749)
- 业大(30981)
- 农业(30789)
- 京(29432)
- 所(28849)
- 研究所(27146)
- 中心(22448)
- 财(22213)
- 农业大学(20827)
- 江(20761)
- 院(19637)
- 财经(18533)
- 省(18392)
- 北京(17630)
- 经(17077)
- 室(16947)
- 经济学(16765)
- 科学院(16661)
- 基金
- 项目(106123)
- 科学(81467)
- 基金(77360)
- 家(73068)
- 国家(72488)
- 研究(66737)
- 科学基金(59639)
- 社会(43472)
- 省(42288)
- 基金项目(41651)
- 自然(41495)
- 社会科(41226)
- 社会科学(41214)
- 自然科(40585)
- 自然科学(40562)
- 自然科学基金(39885)
- 划(36120)
- 资助(29873)
- 教育(29521)
- 重点(24716)
- 编号(23917)
- 计划(23395)
- 发(23060)
- 创(22293)
- 部(21660)
- 科技(21656)
- 科研(21431)
- 创新(20992)
- 业(20695)
- 国家社会(19035)
共检索到192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促进了苗木生长,苗高比非菌根化的提高109.7%,地径提高66.4%,干物重提高411.2%;改善了容器基质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疏松良好,水分涵养能力增强,提高了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促使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比例的变化,R/S比值减小。
关键词: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茎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晓蔓 丁贵杰 王艺
【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艺 杨凯来
【目的】研究5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幼苗在持续干旱和复水后生长、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优良菌根苗,为马尾松抗旱栽培育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幼苗为宿主,接种褐环乳牛肝菌7 (Suillus luteus)、褐环乳牛肝菌1 Suillus lute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以未接种的幼苗作为对照(CK),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接种和未接种处理幼苗进行持续干旱7 d、14 d、21 d、28 d、35 d处理和持续干旱14 d、21 d、28 d后复水处理,比较分析苗木的生长情况、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情况。【结果】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菌株幼苗高度、地径、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幼苗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胁迫的21 d达最大值;5种菌根苗的各项指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7.8 %和36.5%,生物量提高48.3 %,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分别提高67 %、45 %、204 %、122 %、450 %,N、P、K含量分别增加129 %、111 %、212 %。复水后菌根幼苗的恢复能力明显高于对照,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14~21 d)后复水有利于菌根化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重度干旱胁迫(28~35 d)对马尾松幼苗产生了一定伤害,复水后生长难以恢复;复水后褐环乳牛肝菌1显著促进了苗木根长、侧根数生长,胁迫14 d复水后达最大,增幅为59.6 %、23.5 %。持续干旱及复水后苗木的生物量与P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接种彩色豆马勃复水后的马尾松菌根苗生物量与根长、>5cm侧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了苗木生物量,促进根部生长及养分吸收,增加持续干旱和复水后苗木的抗逆性。在轻度干旱地区选择褐环乳牛肝菌1进行菌根化育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苗木对干旱的适应性。
关键词:
马尾松 菌根 干旱 复水 生长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庞丽 周志春 张一 丰忠平
【目的】研究低P胁迫下N沉降持续增加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有效调控以充分发挥菌根潜力提高苗木对土壤P表的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优良家系为试材,设置持续2个生长季的N沉降与同质低P(介质表层与底层均缺P)、异质低P(介质表层P丰富、底层缺P)耦合条件下菌根共生的盆栽试验,量化分析不同低P胁迫下持续N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物量积累、根系发育、N和P效率以及菌根土养分等的影响。【结果】1)同质低P下,土壤中N素累积、P素相对严重匮缺,从而显著抑制马尾松苗木的菌根侵染,降低菌根化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异质低P下,土壤原有的N/P改变,从而促进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鲁敏 李英杰 王仁卿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回归分析,研究不同配方基质性质与油松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关系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的地径、高径比、单株鲜质量、地下干质量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苗木单株干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上鲜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基质的苗木在顶芽干质量、根系活力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基质的密度、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油松容器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基质中碱解氮的含量是影响容器苗地上与地下部分比例关系的主要因子;在北方培育油松容器苗,基质配方以表土40%、黄色粘土15%、松林表土20%、腐熟粪肥20、炉灰渣5%的配方比例,质地为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盛怡 吴统贵 楚秀丽 王斌 王秀花 张东北 周志春
[目的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在磷添加和接种菌根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磷吸收利用差异,为马尾松优质容器苗精准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为材料,在低P(50 g·m-3基质)和高P(900 g·m-3基质)2个小区内,分别设置接种和不接种菌根菌2个处理,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容器苗生长及磷素利用差异。[结果 ]磷添加对3个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P吸收利用均有促进作用,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整株P含量和吸收量高P水平较低P水平分别增加8.70%、21.73%、61.62%、30.25%和112.08%,高径比和根冠比降低10.62%和19.82%。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和整株P吸收量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2.34%、6.40%、20.69%和18.08%,高径比、根冠比和整株P含量分别降低4.09%、3.87%和3.23%。接种菌根菌可减小马尾松容器苗不同磷添加水平下地径和根冠比的差异,同时减小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磷添加×接种菌根菌对马尾松容器苗茎和根P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高P水平下接种菌根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家系对磷添加和菌根处理的生长响应不同,53号家系对磷添加最敏感,15号家系对接种菌根菌最敏感,37号家系较均衡。[结论 ]马尾松容器苗磷添加效应较家系和菌根处理明显,生产中可根据3个家系对磷肥的不同响应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马尾松家系 容器苗 磷添加 菌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傅秋华 陆媛媛
采用营养土加过磷酸钙,有助于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菌接种和幼苗生长。用芽苗移植入容器,或浸种沙藏催芽后移植入容器,4月初为宜。
关键词:
马尾松 容器育苗 容器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韩宁林
以10种培养基质,对马尾松和杉木两树种进行容器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以竹叶为基本材料配制基质,比纯黄心土基质培育的马尾松和杉木百日苗,干物质重分别增加93.2%和53.9%;与蛭石配制的基质相比,分别增加43.9%和104.0%;与松树皮配制的基质相比,分别增加25.0%和42.9%。以松针为基本材料配制的基质效果近似于竹叶。两者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与各处理相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培养基质理化性质与苗木生物量相关的矩阵分析,容器基质的容重和孔隙度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基质内有效养分含量,特别是磷含量的多少很重要。两树种对各种理化因子反映基本一致,但对具体营养元素的要求有所不同。马尾松要求含磷...
关键词:
马尾松,杉木,容器育苗,基质,苗木生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德祥 杨灵仙 蒋明 钱滕 宋金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用方差分析方法,提出了安徽省马尾松大田育苗截根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深度。通过3a的试验初步得出:截根深度以9cm和10cm较好,截根时间8月中旬至9月中旬较好,造林成活率为97%。
关键词:
马尾松 育苗 技术 截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煜 刘志峰
通过对不同育苗基质上生长的香椿、日本落叶松、侧柏、油松 4个育苗树种苗高、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总干重和地上—地下干重比进行定期生长监测和统计分析 ,初步筛选了具有当地生产意义的育苗基质 ;得出北亚热带温室 4个树种容器苗的苗期生长变化规律 ,对指导同类温室相同树种容器苗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温室 容器育苗基质 容器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颖 周志春 金国庆
利用待测系经过GCA初步测定的15个马尾松测交系子代,设置低磷与高磷2个磷素水平的盆栽试验,研究马尾松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的GCA/SCA相对重要性及磷素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素水平下马尾松测交系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全同胞遗传力在0.745~0.920。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生长和根系性状较多地受母本GCA和SCA效应的影响,父本GCA效应则较小。高磷条件下马尾松苗木生长表现尤其是根系性状主要由非加性遗传控制,加性基因效应次之,选配分别来自南部和北部的优良育种亲本进行杂交制种,可以创制生长量大、根系发达的杂交新品种;低磷条件下苗木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国峰 吴天林 金国庆 鄢振武 陈高杰 蔡忠明
主要报道应用舒根型容器与半轻型基质,培育马尾松优质容器苗3a的研究结果。(1)舒根型容器培育苗木,根系顺导向槽往下伸展,不会形成卷曲根,并可通过空气自然截根,促使产生大量侧、须根,同时根系与基质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根团,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2)两种舒根型容器相比较,以合式容器为优,苗高生长与苗株生物量要比管形容器分别大12.8%和24.6%,茎根比小,根系发达,苗木质量高。(3)在基质比较试验中,按苗木生长、根系数量、理化性能与保水供肥性能4项综合权衡,半轻型基质以20%~40%树皮粉、20%~40%锯木屑、10%~20%猪栏粪、30%~40%营养土、2%~3%钙镁磷肥的(体积)比例配制为最...
关键词:
马尾松,容器育苗,舒根型容器,半轻型基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海燕 李快芬 陈后英 丁贵杰
[目的 ]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半年生菌根和非菌根马尾松苗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浇铝法,分别设置0、0.2、0.4、0.8mmol·L-1 Al~(3+)(AlCl_3)处理,分析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Al的亚细胞分布,通过组织染色观察根尖ROS和MDA分布,并观察根尖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菌根/非菌根苗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在高铝(0.8 mmol·L-1)水平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最大,且非菌根苗受到铝的影响程度更大;(2)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根尖吸收的铝含量显著增加,且菌根苗吸收的铝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苗;(3)从细胞超微结构和Al的亚细胞分布看,大量Al~(3+)首先与细胞壁结合,细胞内的Al~(3+)与生物膜强烈结合,使细胞器物质向外渗漏作用加强,干扰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各种调节过程。而由于菌根对铝的吸附作用,降低了侵入细胞内的铝离子含量,保护亚细胞器结构的同时也维持了细胞的基本功能,从而缓解铝毒性。[结论 ]铝处理使马尾松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加,0.4 mmol·L-1以上的铝浓度产生明显铝毒害症状。而菌根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铝降低铝毒害,并提高植物耐铝能力,这很可能是马尾松菌根苗的一个重要外部抗性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君昂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长很弱。用液体培养的红汁乳菇接种马尾松幼苗可形成菌根化苗,苗木菌根形成率为73 3%,且菌根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菌根化苗可以提高马尾松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促进马尾松生长,为实现红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孟繁荣 田兴军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