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
- 2023(1849)
- 2022(1488)
- 2021(1311)
- 2020(1053)
- 2019(2225)
- 2018(2195)
- 2017(3675)
- 2016(2010)
- 2015(2311)
- 2014(2309)
- 2013(2334)
- 2012(2247)
- 2011(1962)
- 2010(1995)
- 2009(1743)
- 2008(1653)
- 2007(1575)
- 2006(1362)
- 2005(1234)
- 学科
- 业(10697)
- 技术(10027)
- 企(9193)
- 企业(9193)
- 管理(8979)
- 济(8193)
- 经济(8192)
- 技术管理(5575)
- 方法(4066)
- 数学(3550)
- 数学方法(3520)
- 学(2639)
- 新技术(2503)
- 高新(2498)
- 高新技术(2498)
- 农(2190)
- 农业(1837)
- 中国(1793)
- 业经(1792)
- 贸(1604)
- 贸易(1604)
- 易(1590)
- 环境(1436)
- 产业(1427)
- 理论(1370)
- 教学(1313)
- 信息(1254)
- 技术经济(1254)
- 出(1214)
- 划(1196)
- 机构
- 学院(33891)
- 大学(33702)
- 研究(13775)
- 济(12731)
- 经济(12470)
- 管理(12344)
- 理学(10578)
- 理学院(10489)
- 科学(10463)
- 管理学(10259)
- 管理学院(10203)
- 农(8955)
- 中国(8800)
- 业大(8734)
- 所(8137)
- 京(7891)
- 研究所(7657)
- 农业(7107)
- 技术(6636)
- 江(5761)
- 省(5740)
- 中心(5729)
- 院(5536)
- 北京(5008)
- 林业(4767)
- 农业大学(4725)
- 研究院(4676)
- 室(4403)
- 科技(4307)
- 州(4217)
共检索到49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德祥 杨灵仙 蒋明 钱滕 宋金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用方差分析方法,提出了安徽省马尾松大田育苗截根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深度。通过3a的试验初步得出:截根深度以9cm和10cm较好,截根时间8月中旬至9月中旬较好,造林成活率为97%。
关键词:
马尾松 育苗 技术 截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傅秋华 陆媛媛
采用营养土加过磷酸钙,有助于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菌接种和幼苗生长。用芽苗移植入容器,或浸种沙藏催芽后移植入容器,4月初为宜。
关键词:
马尾松 容器育苗 容器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促进了苗木生长,苗高比非菌根化的提高109.7%,地径提高66.4%,干物重提高411.2%;改善了容器基质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疏松良好,水分涵养能力增强,提高了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促使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比例的变化,R/S比值减小。
关键词: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茎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胤 姚瑞玲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的主要树种,受种苗良种化限制,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构建高效马尾松优良种质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良种推广利用,加快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很有必要。【方法】以马尾松骨干育种资源桐棉种源为研究对象,未成熟球果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胚发生技术获取成熟胚状体作为本试验供试材料,针对马尾松体胚萌发率低、芽苗活性差、生根成苗困难等技术瓶颈,系统分析了活性炭(AC)、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体胚萌发及萌发体胚芽苗复壮与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1)AC能显著提升成熟胚状体萌发培养效果,但过高浓度AC会导致培养效果减弱,其中以0.83 mol/L AC效果最佳。在附加AC基础上,利用高N、低NH_4~+/NO_3~-比,K、Ca量适中的1/2MMS基本培养基能进一步提升萌发效果,萌发率可达94.1%。(2)0.42 mol/L AC能有效促进萌发体胚芽苗伸长,在4μmol/L TDZ作用下,腋芽诱导效果好,有效芽增殖系数5.6/35 d,芽高9.2 cm/50 d。(3)经1.2μmol/L NAA+2μmol/L PBZ处理60 d,单芽生根率达94.3%、根条数6.4,移栽3个月后成活率为95.8%。【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体胚发生与器官发生途径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高效组培繁育体系,可用于马尾松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为马尾松良种产业化以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来端 林开敏 王锦上 陈小月 赵大洲
1994—2001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进行马尾松扦插育苗及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圃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剪顶高度在8cm为宜,每公顷可产600万根合格的穗条。培育扦插苗可先于12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植到苗圃培育,平均苗高可达22 6cm,地径0 44cm,当年可出圃造林。用此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试验表明马尾松扦插苗是可以用于生产性造林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周运超
应用原位显色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幼苗根际pH值及Eh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肥马尾松幼苗苗木质量较好,苗高、地径分别达到8.08 cm及1.38 mm,根系发达,侧须根较多,根表面积大,且施磷肥根际土壤pH值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宽,下降快,10 h时从6.0下降到5.2,关于MnO2的Eh变化不明显;而施氮肥则相反,苗木质量较差,侧须根不发达,主根长,为7.47 cm,根表面积小,pH值变化范围窄,变化缓慢,高锰酸钾显色法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苗木根际范围内褪色,为还原态。
关键词:
马尾松幼苗 根系 根际环境 施肥 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艺 杨凯来
【目的】研究5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幼苗在持续干旱和复水后生长、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优良菌根苗,为马尾松抗旱栽培育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幼苗为宿主,接种褐环乳牛肝菌7 (Suillus luteus)、褐环乳牛肝菌1 Suillus lute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以未接种的幼苗作为对照(CK),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接种和未接种处理幼苗进行持续干旱7 d、14 d、21 d、28 d、35 d处理和持续干旱14 d、21 d、28 d后复水处理,比较分析苗木的生长情况、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情况。【结果】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菌株幼苗高度、地径、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幼苗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胁迫的21 d达最大值;5种菌根苗的各项指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7.8 %和36.5%,生物量提高48.3 %,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分别提高67 %、45 %、204 %、122 %、450 %,N、P、K含量分别增加129 %、111 %、212 %。复水后菌根幼苗的恢复能力明显高于对照,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14~21 d)后复水有利于菌根化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重度干旱胁迫(28~35 d)对马尾松幼苗产生了一定伤害,复水后生长难以恢复;复水后褐环乳牛肝菌1显著促进了苗木根长、侧根数生长,胁迫14 d复水后达最大,增幅为59.6 %、23.5 %。持续干旱及复水后苗木的生物量与P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接种彩色豆马勃复水后的马尾松菌根苗生物量与根长、>5cm侧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了苗木生物量,促进根部生长及养分吸收,增加持续干旱和复水后苗木的抗逆性。在轻度干旱地区选择褐环乳牛肝菌1进行菌根化育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苗木对干旱的适应性。
关键词:
马尾松 菌根 干旱 复水 生长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国峰 吴天林 金国庆 鄢振武 陈高杰 蔡忠明
主要报道应用舒根型容器与半轻型基质,培育马尾松优质容器苗3a的研究结果。(1)舒根型容器培育苗木,根系顺导向槽往下伸展,不会形成卷曲根,并可通过空气自然截根,促使产生大量侧、须根,同时根系与基质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根团,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2)两种舒根型容器相比较,以合式容器为优,苗高生长与苗株生物量要比管形容器分别大12.8%和24.6%,茎根比小,根系发达,苗木质量高。(3)在基质比较试验中,按苗木生长、根系数量、理化性能与保水供肥性能4项综合权衡,半轻型基质以20%~40%树皮粉、20%~40%锯木屑、10%~20%猪栏粪、30%~40%营养土、2%~3%钙镁磷肥的(体积)比例配制为最...
关键词:
马尾松,容器育苗,舒根型容器,半轻型基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娅惠 徐瑾 雷蕾 万一 曾立雄 肖文发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度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根系生理生化特征,以探究马尾松应对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为低磷区域的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石英砂盆栽的方法,基于全国马尾松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2.250 0 mg·kg~(-1)),设计0 (P_0)、0.562 5 (P_1)、1.125 0 (P_2)、2.250 0 (ck)、4.500 0 (P_3)、9.000 0 (P_4) mg·kg-1共6个有效质量分数度,分析了2个采样时间[8月(处理1.5个月)与9月(处理3.0个月后)]马尾松幼苗根系活力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以及3种抗氧化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差异。【结果】①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ACP活性与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_0处理的ACP活性在8和9月均显著高于ck (P<0.05),P_4处理的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ck(P<0.05)。②8月ck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P_0、P_1、P_3、P_4处理(P<0.05)。【结论】低磷胁迫会使马尾松幼苗根系MAD增加并影响其根系活力,但是马尾松幼苗通过增加根ACP活性与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以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来应对低磷胁迫的影响。图3表1参39
关键词:
马尾松幼苗 磷 根系活力 抗氧化保护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星 周运超 陈婷敬 李华林 丁光玲 雍俊
为探索马尾松优质种源在不同岩石发育土壤上的育苗情况,采用大田育苗试验研究马尾松古蓬种源在4种不同岩性土壤上的发芽和生长,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在4种土壤的出苗率、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苗木的出苗率、苗高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最大,分别达56.1%、33.1 cm;苗木在长石石英砂岩土壤中地径最大,达4.2 mm;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总生物量达4.57 g为最大;苗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响应,揭示了马尾松育苗在养分高、容重小、有效水高、砂砾多的土壤中效果明显,为今后马尾松育苗地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晓蔓 丁贵杰 王艺
【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刘国龙 张效林 余良富 曾平生 黄冬青
根据苗木根系分泌物能促进菌根真菌萌发和生长的原理,结合我国林业育苗的特点,提出了松树幼苗截根与人工接种菌根真菌结合的育苗方式。结果表明,截根菌根化育苗在促进根系发育和菌根形成,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生物量、苗木质量和产苗量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苗木的侧根数、侧根总长、苗木菌根化率、吸收根菌根化率、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分别提高20.0%~960.0%、56.2%~389.5%、0.0%~400.0%、56.2%~1792.0%、22.3%~179.3%、31.2%~253.8%、33.3%~918.2%和21.8%~740.0%,苗木成活率和Ⅰ级苗分别提高9.0%~22.1%和49.3%~150...
关键词:
松树,截根苗,菌根接种,菌根化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庞丽 周志春 张一 丰忠平
【目的】研究低P胁迫下N沉降持续增加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有效调控以充分发挥菌根潜力提高苗木对土壤P表的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优良家系为试材,设置持续2个生长季的N沉降与同质低P(介质表层与底层均缺P)、异质低P(介质表层P丰富、底层缺P)耦合条件下菌根共生的盆栽试验,量化分析不同低P胁迫下持续N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物量积累、根系发育、N和P效率以及菌根土养分等的影响。【结果】1)同质低P下,土壤中N素累积、P素相对严重匮缺,从而显著抑制马尾松苗木的菌根侵染,降低菌根化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异质低P下,土壤原有的N/P改变,从而促进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清彬 仲崇禄 陈羽 张勇 陈珍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
关键词:
马尾松 红菇菌根食用菌 接种 生长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艺 丁贵杰
利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马尾松幼苗对N、P、K的吸收。随胁迫加剧,菌根化苗N、P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其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对N、P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56.65%和44.32%;接种彩色豆马勃和褐环乳牛肝菌1的马尾松苗的K含量随胁迫的加剧先增后降,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221.99%和200.00%。N和K主要分布在叶中,而P在根、茎、叶中分布较均匀,菌根的形成有利于马尾松幼苗N、K的上行...
关键词:
马尾松 水分胁迫 外生菌根 幼苗养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