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2)
2023(2090)
2022(1869)
2021(1762)
2020(1490)
2019(3571)
2018(3576)
2017(6593)
2016(4313)
2015(4841)
2014(4816)
2013(4470)
2012(4200)
2011(3746)
2010(3914)
2009(3355)
2008(3227)
2007(2962)
2006(2596)
2005(2279)
作者
(13424)
(11467)
(11197)
(10710)
(7342)
(5487)
(5069)
(4422)
(4367)
(4143)
(3958)
(3904)
(3844)
(3837)
(3762)
(3644)
(3618)
(3396)
(3372)
(3306)
(3180)
(3093)
(2969)
(2749)
(2604)
(2560)
(2558)
(2552)
(2526)
(2377)
学科
(14187)
经济(14180)
方法(7100)
数学(6709)
数学方法(6637)
(6607)
管理(5565)
(5119)
(4340)
理论(4297)
教学(4252)
中国(4089)
地方(3894)
教育(3790)
(3592)
企业(3592)
农业(3227)
(3152)
税收(3084)
学法(3080)
教学法(3080)
(3071)
地方经济(3042)
学理(2841)
学理论(2841)
(2819)
贸易(2817)
(2800)
(2750)
研究(2243)
机构
学院(54942)
大学(53770)
研究(22923)
(19228)
经济(18800)
科学(16993)
(16883)
中国(14750)
管理(13917)
(13771)
农业(13557)
研究所(12859)
业大(12825)
理学(11873)
(11718)
理学院(11657)
管理学(11201)
管理学院(11141)
技术(9967)
(9819)
(9403)
中心(9023)
(8902)
农业大学(8827)
(8523)
(8087)
(7295)
实验(7250)
(7206)
(7190)
基金
项目(38577)
科学(27567)
研究(25228)
基金(24838)
(24078)
国家(23907)
科学基金(18146)
(17277)
(14408)
教育(13786)
社会(13149)
基金项目(12940)
自然(12915)
自然科(12588)
自然科学(12575)
社会科(12363)
社会科学(12360)
自然科学基金(12343)
资助(11358)
编号(10099)
重点(9970)
计划(9028)
科技(8906)
课题(8897)
(8795)
成果(8327)
(8169)
(7784)
科研(7701)
(7697)
期刊
(19910)
经济(19910)
学报(16580)
研究(15880)
(14925)
中国(14007)
教育(12244)
大学(11889)
科学(11826)
学学(11481)
农业(10311)
(6916)
技术(5887)
业大(5609)
(5342)
管理(5244)
林业(4688)
农业大学(4529)
职业(4488)
(3835)
经济研究(3774)
财经(3559)
(3374)
金融(3374)
(3163)
科技(2943)
技术教育(2913)
职业技术(2913)
职业技术教育(2913)
自然(2824)
共检索到84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裴致达  陈连庆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它又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我国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研究表明,马尾松苗木菌根感染率不同,对其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不同,且菌根化苗木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株高、茎粗、新梢高度均大大超过无菌根化苗木。因此,马尾松苗木菌根化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成小飞  花晓梅  李文钿  
以马尾松种胚作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基本培养基的种类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GD附加2.0mg/LB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达70%以上。IAA或NAA的加入不利于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在不定芽生长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IBA能促进不定芽的伸长生长。伸长至0.5cm以上的嫩枝在1/2GD附加4.0mg/LIBA的培养基上,生根状况良好。生根后的小植株,在1/2GD培养基上接种Rt49菌根真菌,菌丝侵染进入根部,形成组培菌根植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作者经过对褐环乳牛肝菌[Suilusluteus(L.exFr.)Gray]的一系列研究,业已证明它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树种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共生的优良菌根真菌。它具有生长快速、繁殖容易、拮抗性强、适生范围广、制剂简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模华  张冬林  李志辉  黄振  张留恩  柴建民  杨黎  
以马尾松春梢嫩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大小及处理方式、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和浓度对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春季嫩茎为材料,外植体大小以小于2 mm的材料随机接种,在改良GD培养基中添加0.300、.50 mg/L的NAA和0.50、2.00 mg/L的2,4-D,均有利于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2个最适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配方是:改良GD+0.50 mg/L NAA+2.00 mg/L 2,4-D+0.50mg/L 6-BA+2.00 mg/L KT和改良GD+0.50 mg/L NAA+0.50 mg/L 2,4-D+2.00 mg/L 6-BA,其中NAA和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盆播马尾松苗木接种不同菌根真菌接种剂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根接种剂的马尾松苗,其生长和N、P、K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试验筛选出P.t和S.p两个菌种作为马尾松苗木最适宜的优良菌根菌种。用P.t进行圃地菌根化育苗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菌种对马尾松苗木的菌根效应,它不但促进了苗木的生长,而且使其根、茎、叶的养分有高水平的富积。圃地接种菌根接种剂的最好方法是孔注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君昂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长很弱。用液体培养的红汁乳菇接种马尾松幼苗可形成菌根化苗,苗木菌根形成率为73 3%,且菌根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菌根化苗可以提高马尾松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促进马尾松生长,为实现红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庞丽  周志春  张一  丰忠平  
【目的】研究低P胁迫下N沉降持续增加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有效调控以充分发挥菌根潜力提高苗木对土壤P表的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优良家系为试材,设置持续2个生长季的N沉降与同质低P(介质表层与底层均缺P)、异质低P(介质表层P丰富、底层缺P)耦合条件下菌根共生的盆栽试验,量化分析不同低P胁迫下持续N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物量积累、根系发育、N和P效率以及菌根土养分等的影响。【结果】1)同质低P下,土壤中N素累积、P素相对严重匮缺,从而显著抑制马尾松苗木的菌根侵染,降低菌根化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异质低P下,土壤原有的N/P改变,从而促进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瑀琪  杨模华  段润梅  徐萌  张钰  陈艺  李亚婧  
【目的】针叶树器官发生组培快繁是对针叶树良种选育成果扩繁利用的有效途径,诱导出高质量的不定芽是建立针叶树高效组培体系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方法】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苄氨基嘌呤)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成熟胚不定芽诱导、茎段腋芽增殖、茎段芽伸长以及生根诱导的优化探讨。【结果】诱导培养基中的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成熟胚不定芽诱导的数量和芽长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交互效应。在特定的诱导时长(2~32 d)内,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诱导的不定芽数也随之增加(增殖系数从0增加到7.78);而在特定的6-BA浓度水平(4.4、11.1、44.4μmol·L-1)内,诱导不定芽数则随诱导时长(2~32d)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均以16 d诱导时长时其不定芽诱导数最高,且芽生长正常;而不定芽的芽长则随6-BA的浓度或诱导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变矮;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茎段腋芽诱导与增殖也有显著性影响,单个茎段腋芽增殖数平均在10左右,最高可达36~40个;低铵硝比(0.2~0.4)的WPM培养基有助于茎段腋芽的伸长培养;1/2WPM培养基中添加9.8μmol·L-1IBA,生根率在45.83%左右,其诱导产生的不定根其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生长状态良好,生根芽苗移栽可长成正常植株。【结论】不同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不定芽诱导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马尾松组培体系构建中,为诱导获得高质量的不定芽或腋芽,不仅应重点考虑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需同时考虑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外植体的诱导时长这一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构建了一套马尾松优良家系成熟胚高质量芽诱导的组培快繁植株再生体系,为扩繁利用紧缺的马尾松优良抗性育种材料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利方  陈泽斌  夏体渊  靳松  李育川  任禛  张瑜瑜  李静雯  
【目的】加快蓝莓品种"康维尔"组培苗快繁速度。【方法】以"康维尔"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p H梯度、不同蔗糖浓度梯度以及3种结构相似的细胞分裂素对蓝莓试管苗增殖的影响。【结果】p H 6.0时的鲜重和增殖系数都最高,说明蓝莓品种"康维尔"最适宜的酸碱度为6.0;当蔗糖浓度为25 g/L时,试管苗鲜重达到最大值,不再随蔗糖浓度增加而增加,蔗糖浓度2530 g/L的增殖系数和苗高都无显著差异,因此出于成本的考虑,可选择25 g/L作为生产上使用的蔗糖浓度;使用反玉米素核苷的试管苗无论是在鲜重、增殖系数和苗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伟  吴小芹  乔欢  
从江苏南京和安徽黄山12份马尾松根际土样中分离出45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真菌,其中解磷能力较强的有12株。通过进一步测定,获得解磷能力强的2株真菌JP-NJ1和JP-NJ4,其对Ca3(PO4)2的解磷能力分别为1 051.69和872.18 mg·L-1。通过形态学和18S rDNA序列分析,2株高效解磷真菌分别鉴定为泡盛曲霉和嗜松青霉。将2株高效解磷真菌接种马尾松苗,其菌悬液和代谢物都可明显促进植株生长,其中对根质量促生效果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谈建康  孔繁翔  
对马尾松和马尾松彩色豆马勃菌根植株内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酶进行测定,研究酸沉降(pH6·0、4·0、3·0、2·0)和铝胁迫(铝理论浓度为75、150μmol·L-1)对其体内糖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沉降和铝胁迫抑制了叶绿素和干质量的积累,两者呈较好的正相关(r=0·949)。叶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减少;轻度酸沉降促进根、茎内可溶性糖积累,强酸则抑制其积累;酸和铝胁迫抑制了糖向根系转运。低铝胁迫下酸沉降抑制菌根内海藻糖积累,而高铝胁迫促进其积累,并与海藻糖酶活性呈负相关(r=-0·857);轻度酸沉降促进根、茎、叶内葡萄糖积累,强酸沉降抑制其积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海藻糖酶活性受低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琳  陈展  尚鹤  
利用BIOLOG方法研究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方法,设置3种不同pH[5.6(CK),4.5,3.5]的模拟酸雨强度,分别设置彩色豆马勃接种和不接种的处理。结果表明:1)强酸胁迫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2)弱酸的对照处理(pH5.6)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可中和弱酸降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3)强酸处理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且改变碳源利用结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鹤  何煜波  
为了加速中国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通过正交试验 ,筛选出了用于发酵肉制品的乳酸菌发酵剂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 2 %蔗糖 +0 .5 %蛋白胨 +10 %大豆粉 +0 .5 %玉米浸提液 ,添加 0 .5 %的磷酸氢二钾可以促进乳酸菌的增殖 ,同时对其增殖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最佳培养温度为 37.5℃ ,最佳培养时间为 17h .采用上述增殖效果最佳的培养基及最佳培养条件 ,植物乳杆菌可达 4.5 5× 10 9cfu/mL ,发酵乳杆菌可达 1.85× 10 9cfu/mL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清彬  仲崇禄  陈羽  张勇  陈珍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