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5)
- 2023(2216)
- 2022(1940)
- 2021(1730)
- 2020(1522)
- 2019(3408)
- 2018(3075)
- 2017(5456)
- 2016(3414)
- 2015(3419)
- 2014(3364)
- 2013(3404)
- 2012(3317)
- 2011(3004)
- 2010(2936)
- 2009(2619)
- 2008(2594)
- 2007(2364)
- 2006(2025)
- 2005(1792)
- 学科
- 济(8611)
- 经济(8594)
- 业(7930)
- 管理(7687)
- 企(6693)
- 企业(6693)
- 学(5726)
- 方法(4428)
- 数学(3963)
- 数学方法(3867)
- 财(3560)
- 农(2510)
- 技术(2457)
- 务(2319)
- 财务(2318)
- 财务管理(2315)
- 中国(2291)
- 企业财务(2254)
- 水产(2024)
- 及其(1942)
- 业经(1923)
- 森(1901)
- 森林(1901)
- 地方(1873)
- 制(1867)
- 林(1865)
- 动物(1829)
- 人事(1809)
- 农业(1809)
- 人事管理(1807)
- 机构
- 大学(48742)
- 学院(47700)
- 研究(23652)
- 科学(20384)
- 农(20138)
- 农业(16332)
- 中国(15551)
- 业大(15433)
- 所(15384)
- 研究所(14724)
- 济(12993)
- 管理(12971)
- 经济(12634)
- 京(11596)
- 省(11362)
- 理学(11229)
- 理学院(11035)
- 室(10896)
- 农业大学(10626)
- 实验(10625)
- 管理学(10528)
- 管理学院(10465)
- 实验室(10130)
- 院(9832)
- 重点(9587)
- 中心(9146)
- 业(8954)
- 林业(8837)
- 研究院(8592)
- 江(8409)
共检索到69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吴吉富 兰永兆 戴德升
利用 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 ,在肥力较低的缺磷立地上布设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 ,研究优良种源对不同磷投入水平的树高生长反应。结果显示 :5个优良种源对磷肥量的反应式样差异很大 ,有的种源对磷投入非常敏感 ,有的不敏感。不同种源对磷肥量的反应以及磷的时效性也很不相同。依据各种源对磷投入的不同反应初步制定了相应的幼林施肥原则。研究发现树高生长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与磷环境有关 ,适当施以磷肥就可显著提高马尾松种源试验效果。与种源效应和磷肥效应相比 ,虽然种源与磷肥互作效应较小 ,但不能忽略它的存在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磷投入水平 树高生长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颖 杨水平 周志春 吴吉富 兰永兆
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9年生试验林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敏感,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较小,而广东信宜种源的生长反应则一般。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岑溪、广东高州、广东信宜3个南部种源在1.5 m×2.0 m初植密度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适宜较高初植密度短周期经营,但也可在2.0m×2.5 m较稀初植密度下实现大径材培育目标。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两个中部种源在2.0 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颖 周志春 吴吉富 兰永兆
利用闽西地区缺磷立地上的10年生马尾松种源与磷肥交互作用试验林,研究优良种源施用磷肥10年内的生长反应特性和肥效持续性差异。结果表明: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对施用磷肥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是2个耐低磷优良种源,而广西岑溪种源早期生长对磷肥敏感而后期敏感性较小,广东高州和江西崇义2种源在造林头几年的磷肥效应主要体现在树高生长上,10年生时则体现在胸径和材积生长上,应依据种源对磷肥生长反应特性差异科学施用磷肥。各参试种源的肥效大小有异,但都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较之树高生长,径生长的肥效高、持续稳定,而高磷处理的肥效大于中磷处理,意味着施用磷肥与应用良种一样皆是营造马尾松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戴德升 吴吉富 兰永兆
在研究马尾松优良种源树高生长对不同磷投入水平遗传反应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优良种源与磷环境有关的抽梢行为和机理。试验林按种源 ( 5个 )和磷肥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设置磷不投入 (P0 )、低投入 (P1,10 0g·株 - 1钙镁磷肥 )和高投入 (P2 ,4 0 0g·株 - 1钙镁磷肥 ) 3种磷肥处理 ,3年生时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抽梢次数与磷环境关系较小 ,年梢生长对磷投入的敏感性因种源不同而异。不同种源年梢长度对施用磷肥的反应可由其固定生长量和自由生长量的变化来解释。与磷环境有关的性状遗传分析显示 ,随着磷环境的改善 ,种源间抽梢长度和自由生长量的差异增加 ,而固定生长量的差...
关键词:
马尾松 优良种源 磷营养环境 抽梢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黄光霖 金国庆
利用9个生长较好的马尾松种源区域试验点测定材料,建立24个种源在不同纬度上9年生树高的Gaussian反应函数,发现3个反应函数参数(模式纬度、内稳定性参数和尺度参数)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模式。北部种源大多在其原产地以南3~6个纬度的区域内生长表现最佳,而南部种源的原产地大致也是其生长的最适地。一般来讲,南部种源较北部种源具有较高的内稳定性和遗传可塑性,适宜栽植的区域较广。根据优良种源在不同纬度上的生长优势,并考虑到气候等安全因素,为几个马尾松优良种源确定了适合的推广栽植范围。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环境 反应函数 种子调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健晖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抗寒性 保护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荣文琛 岳水林 赵世远 廖明 赖天碧 戴唯娜
利用1976年开始的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13省(区)6批种源试验林(含局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及中试)材料,对幼林高径、材积生长,干形,结实,抗性,保存率等作性状间遗传、表型相关和年度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马尾松种源作早期选择是可行的。据两次全分布区试验多点材积资料分析,种源与造林区、种源与试验点间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种源材积在地点间相关密切;用Wright模型衡量两次试验各参试种源稳定性并划分类型;据保存率和抗寒性分析种源适应性差异。运用指数法为不同造林区和立地类型综合评选优良种源,发现我国马尾松优良种源区集中于南岭山地、云开大山及大娄山、武夷山地。不同造林区种源选择效果明显,材积增益平均达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胤 姚瑞玲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的主要树种,受种苗良种化限制,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构建高效马尾松优良种质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良种推广利用,加快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很有必要。【方法】以马尾松骨干育种资源桐棉种源为研究对象,未成熟球果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胚发生技术获取成熟胚状体作为本试验供试材料,针对马尾松体胚萌发率低、芽苗活性差、生根成苗困难等技术瓶颈,系统分析了活性炭(AC)、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体胚萌发及萌发体胚芽苗复壮与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1)AC能显著提升成熟胚状体萌发培养效果,但过高浓度AC会导致培养效果减弱,其中以0.83 mol/L AC效果最佳。在附加AC基础上,利用高N、低NH_4~+/NO_3~-比,K、Ca量适中的1/2MMS基本培养基能进一步提升萌发效果,萌发率可达94.1%。(2)0.42 mol/L AC能有效促进萌发体胚芽苗伸长,在4μmol/L TDZ作用下,腋芽诱导效果好,有效芽增殖系数5.6/35 d,芽高9.2 cm/50 d。(3)经1.2μmol/L NAA+2μmol/L PBZ处理60 d,单芽生根率达94.3%、根条数6.4,移栽3个月后成活率为95.8%。【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体胚发生与器官发生途径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高效组培繁育体系,可用于马尾松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为马尾松良种产业化以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万伏红 李传志 皮忠来 周志翔 郭国志
26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量、材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广东高州种源马尾松树高、胸径和材积是当地种源(湖北当阳)的1.6倍、1.5倍和2.91倍。广东高州种源木材管胞较长(3276μm)、长宽比大(73.21)、壁腔比小(0.433)、腔径比大(0.756),这些特征值均优于其它种源;广东高州种源木材密度较小(0.384g/cm3),低于当地种源,但其单位面积上干物质量是当地种源的3.16倍。高州种源马尾松木材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综合评估广东高州马尾松种源是鄂中丘陵岗地造纸用材林培育基地的优良种源。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造纸材 生长量 材性材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志春 谢钰容 金国庆 陈跃 宋振英
选用5个对磷肥反应差异显著的马尾松种源,设计3种磷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确立种源磷效率的特异性指标。结果表明: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很大,尤以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福建武平种源最高,其磷效率高于70%,为最低磷效率种源的2倍左右,该种源在低磷胁迫下具有最大的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参试的3个南方种源中,广东信宜种源也具有相对较高的磷效率。低磷水平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磷素利用效率有关,而与磷素吸收效率相关性较小,磷效率和磷素利用效率高的种源其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其根体积、侧根数、侧根总长和须根总数等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已...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低磷胁迫 磷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瑾 雷蕾 曾立雄 刘娅惠 万一 倪妍妍 简尊吉 邓秀秀 张佳佳 肖文发
[目的 ]研究马尾松幼苗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响应,揭示马尾松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机制,为马尾松林经营管理和精准的生长模拟预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两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培养基质以有效磷含量2.325mg·kg~(-1)为对照组(CK),另设无磷(0AP)、 1/8倍磷(1/8AP)、 1/4倍磷(1/4AP)、1/2倍磷(1/2AP)、2倍磷(2AP)和4倍磷(4AP)等磷浓度梯度,经过2021年5月—11月的培养,分析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 ]马尾松幼苗株高的相对生长增量(RHI)和光合参数受到生长时间和磷浓度的影响。5—6月的RHI显著高于7—8月和9—10月,4AP条件下的RHI显著高于1/8AP。株高相对生长速率与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磷浓度的升高而线性增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受到磷浓度、生长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
关键词:
马尾松 磷 光合作用 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章旗 李巨仲 唐朝强 韦元荣
广西藤县大芒界马尾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长迅速,材积生长比当地商品种增益40.56%~100.00%,且干形通直圆满,适应性强。该良种主要通过播种繁殖,适宜海拔300~800 m的高丘、低山或低中山,由砂页岩、花岗岩、页岩、片麻岩、紫色砂页岩等母岩发育的酸性红壤,坡度小于35°,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立地指数≥16的地区种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晴 张振 孙凯 姜培坤
【目的】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在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存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植硅体碳封存潜力较强的马尾松种源。【方法】在浙江淳安姥山林场采集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样品,20个种源分别来自于全国11个省区的20个产地。以各样品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树干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来分析不同马尾松种源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差异。【结果】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的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变动于467.6~489.6、0.305~0.845、126.8~210.2、0.049~0.128 g·kg~(-1);马尾松标准株树干生物量和植硅体碳储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76.48~295.39 kg·株~(-1)和4.83~31.58 g·株~(-1);种源聚类分析可以将20个马尾松种源划分为4类,以湖北通山84、广西恭城111、江西吉安63和广西岑溪115植硅体碳封存能力较强的种源为1类;以河南桐柏21、湖南安化72、广东信宜105为代表的7个马尾松种源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次之;以浙江淳安56、贵州都匀123、福建永定95为代表的8个马尾松种源为第3类;浙江庆元54为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差的一类。【结论】不同种源马尾松树干的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和植硅体碳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广西岑溪115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强,因此在马尾松生态系统中,可通过推广广西岑溪115来提高植硅体碳封存量。图3表2参3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m×2.0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嘉彤 陈思琪 芦贤博 张非凡 潘振海 柳妍如 葛丽丽 赵曦阳
【目的】通过对红松种源评价选择,为红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红松种源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地径、通直度、分枝角、冠幅、材积)和木材性状(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含碳量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2)各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53%~33.47%;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变化范围为0.617~0.97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性状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而木材性状间以及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弱。(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16%,结合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Ⅰ和主成分Ⅱ结果,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26个红松种源进行筛选,以8%的入选率,初步选择出2个生长性状优良的种源,各生长指标遗传增益范围为12.52%~35.93%;初步选择出木材性状良好的2个优良种源,各木材性状遗传增益范围为-7.21%~11.55%,其中木质素质量分数的遗传增益为-7.21%。【结论】本研究基于红松的生长和木材性状,评价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可为红松的推广使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可为红松及其他树种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