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1)
- 2023(6457)
- 2022(5450)
- 2021(5125)
- 2020(4246)
- 2019(9588)
- 2018(9662)
- 2017(17455)
- 2016(10155)
- 2015(11529)
- 2014(11689)
- 2013(10683)
- 2012(9924)
- 2011(8792)
- 2010(9178)
- 2009(8154)
- 2008(7835)
- 2007(7397)
- 2006(6495)
- 2005(5715)
- 学科
- 济(32676)
- 经济(32626)
- 管理(21867)
- 业(20679)
- 企(15239)
- 企业(15239)
- 方法(12282)
- 中国(11426)
- 农(11298)
- 数学(10731)
- 数学方法(10512)
- 学(9956)
- 理论(8616)
- 财(8447)
- 地方(8178)
- 制(8102)
- 教育(7929)
- 农业(7234)
- 体(6871)
- 教学(6665)
- 融(6639)
- 金融(6632)
- 银(6567)
- 银行(6525)
- 业经(6402)
- 行(6290)
- 税(5304)
- 贸(5234)
- 贸易(5231)
- 税收(5117)
- 机构
- 学院(132646)
- 大学(130604)
- 研究(51728)
- 济(47811)
- 经济(46582)
- 管理(42488)
- 中国(36837)
- 理学(35371)
- 理学院(34917)
- 科学(33991)
- 管理学(33991)
- 管理学院(33772)
- 农(29886)
- 京(28966)
- 所(27987)
- 研究所(25688)
- 业大(23759)
- 财(23755)
- 农业(23620)
- 中心(22710)
- 江(22673)
- 技术(20237)
- 院(19782)
- 范(18663)
- 师范(18318)
- 省(18309)
- 北京(18218)
- 财经(17969)
- 州(17484)
- 经(16318)
- 基金
- 项目(90427)
- 科学(67948)
- 研究(65650)
- 基金(60783)
- 家(56586)
- 国家(55668)
- 科学基金(44327)
- 省(38241)
- 社会(37867)
- 社会科(35567)
- 社会科学(35553)
- 教育(32207)
- 划(31963)
- 基金项目(31018)
- 自然(28509)
- 自然科(27810)
- 自然科学(27793)
- 编号(27575)
- 自然科学基金(27259)
- 资助(25713)
- 成果(23907)
- 课题(21616)
- 重点(21512)
- 发(19940)
- 创(18760)
- 部(18687)
- 计划(17997)
- 创新(17474)
- 年(17473)
- 科研(17220)
共检索到212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瑀琪 杨模华 段润梅 徐萌 张钰 陈艺 李亚婧
【目的】针叶树器官发生组培快繁是对针叶树良种选育成果扩繁利用的有效途径,诱导出高质量的不定芽是建立针叶树高效组培体系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方法】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苄氨基嘌呤)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成熟胚不定芽诱导、茎段腋芽增殖、茎段芽伸长以及生根诱导的优化探讨。【结果】诱导培养基中的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成熟胚不定芽诱导的数量和芽长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交互效应。在特定的诱导时长(2~32 d)内,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诱导的不定芽数也随之增加(增殖系数从0增加到7.78);而在特定的6-BA浓度水平(4.4、11.1、44.4μmol·L-1)内,诱导不定芽数则随诱导时长(2~32d)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均以16 d诱导时长时其不定芽诱导数最高,且芽生长正常;而不定芽的芽长则随6-BA的浓度或诱导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变矮;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茎段腋芽诱导与增殖也有显著性影响,单个茎段腋芽增殖数平均在10左右,最高可达36~40个;低铵硝比(0.2~0.4)的WPM培养基有助于茎段腋芽的伸长培养;1/2WPM培养基中添加9.8μmol·L-1IBA,生根率在45.83%左右,其诱导产生的不定根其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生长状态良好,生根芽苗移栽可长成正常植株。【结论】不同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不定芽诱导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马尾松组培体系构建中,为诱导获得高质量的不定芽或腋芽,不仅应重点考虑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需同时考虑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外植体的诱导时长这一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构建了一套马尾松优良家系成熟胚高质量芽诱导的组培快繁植株再生体系,为扩繁利用紧缺的马尾松优良抗性育种材料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施琼 胡峰 黄烈健 詹妮
以马大杂种相思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最佳的增殖培养基,调整增殖时间,探讨芽体长度、继代次数对增殖的影响,增殖培养对生根的影响,建立马大杂种相思腋芽高效组培增殖体系。结果表明:将健壮的初代培养无菌芽剪成含1个腋芽的茎段,接入最佳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1.5 mg·L-1+NAA0.1 mg·L-1+Ac0.04g·L-1,添加蔗糖3%和琼脂7 g·L-1)中连续培养7代,7次继代的平均增殖倍数为2.52,增殖时间为35天,单株平均繁殖系数为14.99,且7次继代增殖倍数变化小、增殖芽质量好。将增殖芽的茎段(含2~3个腋芽)接入1/2MS+IBA1.0 mg·L-1+NAA0.5 m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裕 程智慧 李娟 周文安 王新华
以"二细一粗"银条茎尖、叶片、茎段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与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条叶片组织未能再生;茎尖、茎段组织直接诱导较大不定芽的再生率较低,平均每个外植体最多可诱导不定芽5~7个。而通过茎段先诱导出不定芽芽团,再进行芽的伸长这一途径,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平均可提高到14.3个,且芽团经5次继代后,增殖再生能力无衰退表现,且再生植株生产潜力非常巨大,是一条较优的再生途径。茎段不定芽芽团诱导培养基以添加6-BA5.0mg/L的MS培养基效果较好;增殖培养基以MS+6-BA4.5mg/L+GA31.0mg/L效果较好;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以MS+6-BA1.5m...
关键词:
银条 组织培养 不定芽诱导 增殖体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胤 姚瑞玲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的主要树种,受种苗良种化限制,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构建高效马尾松优良种质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良种推广利用,加快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很有必要。【方法】以马尾松骨干育种资源桐棉种源为研究对象,未成熟球果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胚发生技术获取成熟胚状体作为本试验供试材料,针对马尾松体胚萌发率低、芽苗活性差、生根成苗困难等技术瓶颈,系统分析了活性炭(AC)、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体胚萌发及萌发体胚芽苗复壮与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1)AC能显著提升成熟胚状体萌发培养效果,但过高浓度AC会导致培养效果减弱,其中以0.83 mol/L AC效果最佳。在附加AC基础上,利用高N、低NH_4~+/NO_3~-比,K、Ca量适中的1/2MMS基本培养基能进一步提升萌发效果,萌发率可达94.1%。(2)0.42 mol/L AC能有效促进萌发体胚芽苗伸长,在4μmol/L TDZ作用下,腋芽诱导效果好,有效芽增殖系数5.6/35 d,芽高9.2 cm/50 d。(3)经1.2μmol/L NAA+2μmol/L PBZ处理60 d,单芽生根率达94.3%、根条数6.4,移栽3个月后成活率为95.8%。【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体胚发生与器官发生途径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高效组培繁育体系,可用于马尾松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为马尾松良种产业化以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宗武 郑仁华 傅忠华 吴清金 梁庆松
对设在福建三明和仙游 2个试验点 1 0 5个 9a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通直度、圆满度性状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5 1、W0 0 2 5 5等 9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从仙游点选出W0 0 3 0 8、W0 0 2 98等 9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49、W0 0 2 5 1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 ,从仙游点选出W0 0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国峰 周志春 金国庆 洪杏春 尤国清 黎永生 章洪明 朱礼明 黄辉
对浙、赣两省二批马尾松天然林优树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家系生长性状和分枝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树高、地径、冠幅、分枝长和分枝角受中度或强度的遗传控制,分枝数和分枝粗呈弱度至中度遗传;生长性状和分枝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为间接选择和多性状选择提供了可能;高径生长的遗传型×环境互作效应(GEI)显著,而冠幅的GEI效应不显著。采用育种值评定法初选出40个较为优良的家系,并对遗传参数估算精度和育种值评定法效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马尾松 遗传参数 家系评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培栋 覃富健 杨章旗
采用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方法,对马尾松优良家系营造的人工林与普通商品种、初级种子园混系种营造的人工林,以及不同优良家系采脂与未采脂林分、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优良家系造林比普通商品种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上提高17.3~97.4%,出材量提高10.1~91.0%,木材产值增加3346.25元.hm-2,木材年均产值增加555.30元.hm-2;优良家系采脂林的净收益、净现值(NPV)分别为85759.96元.hm-2和972.56元.hm-2,比普通商品种采脂林分高46%和123%,通过采脂能有效地提高人工林分单位面积产值和净收益值,缩短投资成本的回收期,不论是优...
关键词:
马尾松 优良家系 人工林 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范辉华 刘月荣 沈丹玉 陈文荣
利用设置在福建南平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研究其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脂用马尾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相对于生长、树冠性状,产脂力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1.91%,具有丰富的选择基础。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2和0.31,表明对马尾松产脂力通过家系和单株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家系产脂力与胸径、树高和材积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表明在遗传育种进程中可同时对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改良。此外,产脂力与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模华 张冬林 李志辉 黄振 张留恩 柴建民 杨黎
以马尾松春梢嫩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大小及处理方式、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和浓度对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春季嫩茎为材料,外植体大小以小于2 mm的材料随机接种,在改良GD培养基中添加0.300、.50 mg/L的NAA和0.50、2.00 mg/L的2,4-D,均有利于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2个最适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配方是:改良GD+0.50 mg/L NAA+2.00 mg/L 2,4-D+0.50mg/L 6-BA+2.00 mg/L KT和改良GD+0.50 mg/L NAA+0.50 mg/L 2,4-D+2.00 mg/L 6-BA,其中NAA和2...
关键词:
马尾松 春梢嫩茎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小红 周艳威 张元莉 施季森 郑仁华 陈金慧
以杉木成年优良无性系的无菌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激素、活性炭等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接种方式对杉木增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6-BA浓度为1.5 mg·L-1时能有效促进不定芽增殖,但继续添加则起抑制作用,并容易引起玻璃化;去除顶端优势的接种方式能将不定芽的增殖效率提高一倍多;不同的基因型间平均不定芽数相差1;BA、KT、NAA的组合使用较单一激素使用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适量的活性炭有利于杉木不定芽的伸长生长。
关键词:
杉木 接种方式 器官发生 不定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健晖 黄永利 冯源恒 贾婕 杨章旗
以15 a和22 a的木材干物质产量与木材纤维素产量为选择指标,进行马尾松遗传力估算和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5 a和22 a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三者15 a时的遗传力均明显高于22 a;以材积选择为主改良木材品质效果理想,而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的改良效果甚微;以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为选择指标,15 a和22 a两个年度均入选的优良家系5个,以纤维产量为选择指标,两个年度均入选的优良家系3个,其中,桂GC443A在两个选择指标和两个年度均表现突出,可作为纸浆材优良家系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材性 家系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茜 张冬林 杨模华 邵俊培 李志辉 洪永辉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漳平五一林场28个马尾松优良家系最优单株进行遗传分析,计算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0条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99个位点(从250~2 300 bp),其中93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3.94%;28个马尾松无性系两两之间的分子遗传距离在0.212 1~0.565 6之间,遗传距离大于0.5的无性系对有11组,遗传距离小于0.25的无性系对有6组;在聚类分析自检举值为48处,可将28份马尾松无性系分为9类,其中7个无性系单独聚类,其他21个无性系聚成2类;遗传距离较大的无性系组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聚类中,表明这些无性系组两两之间具有相对较远...
关键词:
马尾松 ISSR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婷 牛慈琼 石雷 廖怀建
为建立有效的印度黄檀组培快繁技术,本研究采用优树嫁接苗的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阐明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浓度对诱导培养的影响,以期为获得能够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无性系苗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外植体先用75%酒精浸泡30 s,然后用0.1%升汞浸泡10 min,此时污染率最低,腋芽萌发率最高,污染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6.67±2.03)%和(70.33±2.03)%;相对于B_5和WPM基础培养基,使用MS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培养,萌芽率和苗高最高,分别为(85
关键词:
印度黄檀 消毒 腋芽 诱导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