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4)
- 2023(8408)
- 2022(6636)
- 2021(5917)
- 2020(5117)
- 2019(11734)
- 2018(11673)
- 2017(22640)
- 2016(12816)
- 2015(14741)
- 2014(15108)
- 2013(14937)
- 2012(13852)
- 2011(12484)
- 2010(12598)
- 2009(11926)
- 2008(12039)
- 2007(11189)
- 2006(9718)
- 2005(8811)
- 学科
- 济(55900)
- 经济(55850)
- 管理(33188)
- 业(33113)
- 方法(25289)
- 企(25140)
- 企业(25140)
- 数学(22419)
- 数学方法(22220)
- 农(17394)
- 中国(15720)
- 学(13609)
- 财(13115)
- 业经(12578)
- 地方(11699)
- 农业(11506)
- 贸(9997)
- 贸易(9995)
- 制(9924)
- 易(9680)
- 和(8593)
- 银(8104)
- 银行(8071)
- 务(7983)
- 财务(7960)
- 财务管理(7937)
- 环境(7865)
- 理论(7720)
- 融(7693)
- 金融(7691)
- 机构
- 大学(192384)
- 学院(191005)
- 济(77442)
- 经济(75771)
- 管理(69479)
- 研究(68600)
- 理学(59352)
- 理学院(58657)
- 管理学(57467)
- 管理学院(57123)
- 中国(50764)
- 科学(44955)
- 京(42187)
- 农(39413)
- 所(36817)
- 财(34431)
- 研究所(33807)
- 业大(33534)
- 中心(31274)
- 农业(30767)
- 江(30298)
- 财经(27586)
- 北京(26946)
- 范(25391)
- 院(25377)
- 师范(25099)
- 经(24965)
- 经济学(24292)
- 州(23502)
- 经济学院(22171)
- 基金
- 项目(127689)
- 科学(98010)
- 基金(90352)
- 研究(90260)
- 家(81056)
- 国家(80436)
- 科学基金(66281)
- 社会(55406)
- 社会科(52358)
- 社会科学(52338)
- 省(50435)
- 基金项目(47806)
- 自然(43381)
- 划(42635)
- 自然科(42114)
- 自然科学(42097)
- 自然科学基金(41338)
- 教育(41025)
- 资助(37178)
- 编号(36904)
- 成果(30083)
- 重点(29701)
- 发(28307)
- 部(27576)
- 课题(25914)
- 创(25444)
- 科研(25261)
- 计划(24517)
- 创新(23949)
- 大学(23122)
共检索到281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阳生 孟京辉 曾冀 明安刚 刘宪钊 贾宏炎 雷相东 陆元昌
[目的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曾冀
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则指导下,以桂西南地区14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针叶纯林为对象,设置系列采伐强度和林下多树种套种开展近自然化改造研究。马尾松采伐强度设置为I(80%)、II(73%)、III(66%)和IV(59%);杉木为I(69%)、II(60%)、III(51%)、IV(40%),均以不采伐不套种处理为对照,套种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王石磊 孙强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科 谭伟 戚玉娇
以黔中地区2013年实施近自然经营间伐的2个龄级马尾松Pinus massioniana天然次生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个固定样地与8个临时样地(100~400 m2)胸径、树高、材积、蓄积以及林下植被各生长因子的调查,对比近自然经营间伐林分与相应对照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差异,评价近自然经营间伐实施4 a的初期效果,为建立贵州省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①间伐增加了马尾松林分大径级林木的株数比例,对照的中龄林和近熟林胸径分别在8~14和10~14 cm的株数比例最大,间伐在12~18和22~26 cm的株数比例最大。②间伐提高了林木胸径与材积的生长量,间伐的平均木、目标树、非目标树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均达到对照的1.15倍以上,最高在中龄林目标树中可达对照的1.65倍。③间伐提高了林分蓄积的生长率,间伐林分蓄积的生长量在小于对照林分的情况下,生长率却在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比对照林分高出了4.13%和1.03%。④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林分树高生长及林下植被生长。树高及林下植被各生长因子在间伐与对照林分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图2表6参2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方升佐 丁贵杰 许基煌 温恒辉
通过对马尾松4~20年生不同密度的人工同龄纯林生长资料的分析表明:第1次树高生长分化高峰期在4~7年生,第2次在11~14年生,幼林郁闭后林木直径分化状态比较稳定。中幼林期抚育间伐主要采伐劣等木,进入近熟林期后除采伐劣等木外,还可采伐一部分中等木。间伐施工应以留优去劣为主,适当照顾均匀。总稀疏强度与密度呈正相关性,出现稀疏的时间随密度增大而提前;连年稀疏强度高峰期出现在林分郁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总稀疏强度与稀疏时间同密度的关系可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间伐强度与时间。利用马尾松人工林观测资料拟合出与立地条件、现存株数密度、林龄三因子相关的自然稀疏模型,从而可推算出不同立地条件的自然稀疏表,为马尾松...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同龄纯林 自然稀疏 间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东 陈梦 袁丛军 何爽 丁访军 杨瑞
【目的】为了解马尾松纯林补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筛选不同类型的阔叶化改造土壤高效固碳模式。【方法】在贵州省独山县国有林场内选择林分结构相似且具有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经择伐后补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楠木Phoebe zhennan、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阔叶树种8~14 a,以未补植阔叶树的马尾松纯林为对照,分别设置3块样地,共15块,采集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结果】补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碳库影响不同,对0~20 cm影响较为显著,对更深层土壤影响较小,0~60 cm的土壤碳储量变化范围约1.39~12.77 kg·m-2,其中,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南酸枣林的土壤碳储量较高,分别达到212.35和203.51 kg·m-2,马尾松+香樟林土壤碳储量最低,约为100.78 kg·m-2;补植阔叶树种后土壤pH值显著降低,而MBC显著增加;在0~20 cm土层,南酸枣+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提升;补植阔叶树种后短期内土壤碳储量降低,但土壤氮储量无显著变化;补植楠木后土壤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提升,补植南酸枣后土壤碳库稳定性显著提升。【结论】优先选择叶片中初始木质素/氮值高的落叶阔叶树种能有效提升马尾松纯林土壤碳氮固持能力。马尾松纯林阔叶化改造短期内对土壤氮储量影响较小,土壤碳库一定程度下降后,可能需要15 a以上的恢复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白云星 周运超
以贵州开阳县和息烽县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幼林抚育、中龄林间伐和近熟林择伐3个处理,以同龄人工纯林作为对照,运用分层挖掘法结合室内根系扫描系统(WINRhizo),研究了根系生长在近自然经营措施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长受到近自然经营措施的影响,且抚育和择伐措施的作用效应更大;2)幼林在抚育措施的影响下,其根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相比对照显著提高,分别为35.91%、52.09%、12.73%和11.76%,且在表土中有一定的分布趋势;3)中龄林在间伐措施影响下,其根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相比对照,在0~5 cm土层中分别提高12.08%、6.52%、17.50%和41.41%,但在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了36.11%、32.28%、31.76%和52.39%;4)近熟林在择伐措施影响下,其根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相比对照显著提高,分别为45.27%、35.12%、55.78%和72.36%,且根系生长集中在0~5 cm土层中;5)细根通过改善自身发育响应了抚育和择伐措施,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凌云 喻荣岗 万佳蕾 徐爱珍 杨洁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纯林、枫香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马尾松、枫香先锋树种成林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差异,从土壤改良的角度,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先锋树种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发现:(1)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枫香木荷混交林根际、非根际土壤p H值和养分含量升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升高,非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2)以非根际土壤为对照,马尾松纯林、枫香木荷混交林根际土壤p H值降低,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均增加。前者p H值和有机质的变化幅度更大,后者速效磷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幅度更大。此外,马尾松纯林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德辉 丁贵杰 陆晓辉 李燕
为探索马尾松人工纯林养分循环过程中的养分归还动态,利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低、中、高3种密度类型马尾松人工纯林的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凋落松针中各养分浓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密度林分年凋落量最大,约为4.51 t/hm2,明显大于低、高密度林分,差异显著(P<0.05),低密度林分与高密度林分间差异不明显;各月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秋季凋落量最大;凋落物各组分中,松针所占比例最大,占70%以上;凋落松针中各养分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季与最小季之间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冬婧 温远光 罗应华 李晓琼 张万幸 明安刚
在广西凭祥市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设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样地,进行3种间伐强度处理(75%、55%、35%),均匀套种4种阔叶树。改造5年后,研究不同间伐强度近自然经营对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5年后,乔、灌、草3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灌草层的优势种有所变化,但各间伐处理的优势物种大致相同;各间伐处理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改造后各处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的纯林,各处理草本层的Simp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改造前的纯林。杉木胸径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显著,但各处理间树高无显著差异;套种的4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随间伐强度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海涛 陆元昌 刘宪钊 王晓明 贾宏炎 曾冀
为了揭示马尾松人工近自然改造作业下树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自然改造林分内马尾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期为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林近自然作业法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基于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近自然5种改造实验林20个固定样地的2014年复测数据(A1~A4:不同采伐强度补植树种的改造混交林,A5:未改造马尾松对照纯林,每种改造模式各4个固定样地),利用Voronoi图确定了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竞争邻木,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改造混交林总体竞争强度、改造混交林和对照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和主要补植树种竞争排序为:红锥>灰木莲>大叶...
关键词:
马尾松 近自然改造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科毅 于明坚 李必成 丁平 徐学红
采用25m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的20~30龄马尾松人工林及其受松材线虫侵袭12a后长成的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被结构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优势地位的取食集团,在马尾松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可变高度食虫鸟及低层叶簇食虫鸟,在常绿阔叶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和中层林冠食虫鸟;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过程中,低层叶簇食虫鸟、林下杂食鸟和林下灌草丛筑巢鸟数量开始减少。马尾松林与其受侵袭产生的常绿阔叶演替林之间,记录的总物种数量分别为26和25种,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达到了约0.65,这可能在于两种植被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继承性的缘故...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林 鸟类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晓堃 王鹏程 汪来发 肖文发 李祖梅 林英华
土壤水分含量是对地表生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的生态因子,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杉木、马尾松混交林(A)和马尾松纯林(B),通过网格(3.00 m×3.00 m)取样,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群落(30.00 m×30.00 m)0.00~20.00 cm土壤水分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不同,样地A和样地B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表现出弱和中等强度的变异性;(2)两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半方差函数曲线可以用球状模型进行拟合。土壤水分的空间相关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效变程分别为51.00 m和12.37 m;...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空间变异 三峡库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锋 陈思宇 刘刚 王懿祥
【目的】探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ius病疫木采伐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的影响,对松材线虫病入侵后的马尾松林分的经营管理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分别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及周边未受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miana人工纯林设置样地并进行调查。【结果】疫木卫生伐12 a后的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卫生伐之后马尾松重要值显著下降,从100.00%降至38.41%;胸径结构由正态分布变为反J型曲线;树高结构由单层林变为复层林;林木大小个体差异显著增加,两级分化显著加剧;林木分布从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木竞争压力增加,6 cm径阶林木竞争压力最大。【结论】卫生伐促使受害马尾松纯林向混交林演替的速度加快,多个林分结构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演替为复层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异龄林。图2表4参18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达龙 林晓燕
本文阐述了密植、纯林经营马尾松造纸工业专用林的负面效应,并根据马尾松的树种特性,提出了解决其负面效应的模型,争取单位地块面积和单位空间面积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马尾松 密植 负面效应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