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7)
- 2023(10727)
- 2022(9208)
- 2021(8762)
- 2020(7513)
- 2019(17476)
- 2018(16809)
- 2017(32001)
- 2016(17824)
- 2015(20543)
- 2014(20736)
- 2013(20714)
- 2012(19732)
- 2011(17804)
- 2010(18260)
- 2009(17294)
- 2008(17969)
- 2007(16428)
- 2006(14426)
- 2005(12897)
- 学科
- 济(74355)
- 经济(74175)
- 管理(50929)
- 业(48775)
- 企(41275)
- 企业(41275)
- 方法(35508)
- 财(30774)
- 数学(28783)
- 数学方法(28447)
- 农(21571)
- 中国(21366)
- 学(20521)
- 业经(16358)
- 制(15942)
- 理论(15219)
- 务(14957)
- 财务(14936)
- 财务管理(14882)
- 地方(14675)
- 企业财务(14143)
- 和(13967)
- 财政(13753)
- 农业(13627)
- 贸(12796)
- 贸易(12792)
- 易(12370)
- 银(11602)
- 银行(11548)
- 政(11271)
- 机构
- 大学(273465)
- 学院(267091)
- 济(106830)
- 经济(104492)
- 研究(97535)
- 管理(96152)
- 理学(82359)
- 理学院(81258)
- 管理学(79641)
- 管理学院(79148)
- 中国(71895)
- 科学(62678)
- 京(59268)
- 财(58222)
- 所(52463)
- 农(51976)
- 研究所(47613)
- 中心(43076)
- 财经(42583)
- 业大(42288)
- 江(42112)
- 农业(41240)
- 经(38481)
- 北京(37695)
- 范(37640)
- 师范(37209)
- 院(34073)
- 经济学(33776)
- 州(32491)
- 财经大学(31374)
- 基金
- 项目(172795)
- 科学(133918)
- 基金(125013)
- 研究(122374)
- 家(111895)
- 国家(110620)
- 科学基金(91587)
- 社会(77474)
- 社会科(72112)
- 社会科学(72083)
- 省(66424)
- 基金项目(65611)
- 自然(59949)
- 自然科(58533)
- 自然科学(58501)
- 自然科学基金(57476)
- 划(57330)
- 教育(57130)
- 资助(51857)
- 编号(49103)
- 成果(42806)
- 重点(40035)
- 部(39052)
- 发(36576)
- 创(34888)
- 课题(34714)
- 科研(34017)
- 教育部(32877)
- 创新(32586)
- 计划(32514)
- 期刊
- 济(121991)
- 经济(121991)
- 研究(82518)
- 中国(55622)
- 学报(50922)
- 财(50210)
- 农(46826)
- 科学(44108)
- 大学(37557)
- 学学(35264)
- 管理(33811)
- 农业(31302)
- 教育(30187)
- 财经(22312)
- 融(21732)
- 金融(21732)
- 技术(20170)
- 经济研究(19659)
- 经(19175)
- 业经(17404)
- 业(16995)
- 问题(16235)
- 版(15975)
- 图书(13102)
- 贸(13051)
- 技术经济(12765)
- 业大(12638)
- 世界(12485)
- 会计(12061)
- 财会(11976)
共检索到409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子雷
意大利财政学家马尔科认为,公共财政必须从属于特定的国家类型。国家可以分为合作社型国家和垄断性国家。其中,合作社型国家观对布坎南早期财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垄断型国家观则为其构建宪政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借鉴马尔科的国家类型论将有利于我们探讨影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所必须具备的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
国家类型论 宪政经济学 公共选择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廖楚晖
一 (一)西方公共财政学理论的发展 西方公共财政学观念早在19世纪时梅兹拉(U.Mazzoal)威克塞尔(K.Wicksell)及萨克斯(Sax)等人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及。1919年林得勒(E.Lindahl)的“自愿交易理论”便以私有经济交易行为法则来分析政府的收支过程,而为公共财政的滥觞,但公共财政的研究热潮直到1954年萨缪尔逊(P.A.Samuelson)提出公共财政模式以后才正式展开,随后许多经济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使公共财政理论得以迅速发展。1956年提伯特(C.M.Tiebout)发表《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以后,更使公共财政理论的探讨,发展到地方公共财政的发展范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寒波
作者认为,传统财政理论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局限于国家的收支活动或国家政府部门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使得财政学说出现自身无法弥补而又必须弥补的理论体系上的缺陷。而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只能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为对整个国家行为(包括经济行为和非经济行为)进行经济分析,把财政学研究的主题转移到整个国家行为的变化及其规律性与国家收支的关系研究上来。
关键词:
财政学,研究对象,国家行为,经济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路 郭庆旺
本文从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角度,将近代以来的财政学发展划分为三个100年左右的时期,分别为官房学时代、政治经济学时代和经济学时代,探讨了这三门学科及其国家治理理念对财政学所产生的影响。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财政学发展是一种演化而非进化的观点。官房学时代的财政学,极其重视国家的作用,奠定了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政治经济学时代的财政学,强调国家要顺应经济规律,构建了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时代的财政学,主张财政要依据民意,满足社会需要,形成了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当前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应当融合三个学科的相关合理内涵,而不仅限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思想史 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兵 魏玮
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进行分析,估计结果显示:金砖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普遍较为显著,中国经济周期对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经济周期的影响均十分明显,反映出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影响力较大。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受印度经济周期影响的"外部冲击"区制,当下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利好。其他金砖国家受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冲击"影响,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现下降趋势。金砖各国在制定本国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他金砖国家的经济波动因素,并且应不断深化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经济周期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霍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做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要求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分权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这些理论在实践中能否得到验证?为此,本文比较分析了部分国家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的规律,力求探索一般经验,并通过量化比较和实证检验方式对这些规律加以验证。
关键词:
单一制 财政联邦制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双方争论的分歧似乎不在于财政是否与国家有 本质联系,而在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涉及三 个方面:不同的国家观与财政理论和政策有何联系;各种不同的财政理论究竟包含怎样的国家 观;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国家。
关键词:
国家财政 公共财政 国家观 财政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强调,注重财政的现代国家职能而非传统市场职能。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经济学只研究市场和市场视角下的政府,不研究国家。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财政研究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向以国家为中心,意味着财政学要逐步从经济学主导转变为政治学主导,从市场中的补充性职能转向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职能,从而改变以往经济学视域的财政学"只研究政府、不研究国家"的状况。与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内的研究相比,本文强调了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并对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提出了设想,即必须摆脱经济学传统下对于市场效率的过度关注,逐步转向新时代对于国家治理政治的决定性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通常认为,财政学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通过对西方财政学的历史演进、近年发展与目前动态的考察,我们发现,与这一认识不同,虽然西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增添了宏观财政学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日趋完善,但从根本上考察,西方财政学的主体仍然是微观分析,其发展演变依然深深根植于其微观分析传统之中。这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松森
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兼论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学说李松森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对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的一般规律的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政策以社会主义“国家分配论”财政学说为理论依据,是“国家分配论”财政学说的具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重大的财政理论问题,而且也属于长期困扰各个国家政府的重大财政实践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新市场财政学的"国家观""政府观"为理论起点,通过回顾、梳理和分析对比国家分配论学派、盎格鲁-萨克森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财政理论发展史中的主要文献,发现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学理论有着共同的"国家观"与"政府观",二者共同持有"政府与市场二元对立"的观点;而由欧洲大陆学派的理论可以推导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实际上是财政行为主体与财政活动"场地"之间的关系。新市场财政学借鉴欧洲大陆学派的理论,重构
关键词:
新市场财政学 国家观 政府观 市场平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对经济思想学派或流派的分析,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容。1845年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评论,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学派独立研究的开端。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对经济思想流派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根本原则以及当时"宿命论学派"、"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家"等"各种学派"作了分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比较分析中,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思想分野的四种倾向和作为"例外"的庸俗经济学流派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对经济思想流派分野的"起源型"因素作了分析。《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按照剩余价值思想的历史发展,对经济思想的各种流派的基本脉络和嬗变作了系统分析。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尧
文章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引入传统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以解决系数时变性问题。利用1978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并且利用Kim的平滑算法对中国经济机制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从1980年至2002年,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明显的内生周期性,从2003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周期性明显,周期为10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尧
文章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引入传统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以解决系数时变性问题。利用1978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并且利用Kim的平滑算法对中国经济机制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从1980年至2002年,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明显的内生周期性,从2003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周期性明显,周期为10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彤
一、“社会共同需要论”学派的初步形成和发展 1987年,何振一同志推出了《理论财政学》一书,该书不仅详尽地论述了财政起源问题,而且开了以社会共同需要为出发点,对众多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数量关系)的研究以及提出相关的一些政策主张的先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