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9)
2023(6089)
2022(5013)
2021(4829)
2020(3879)
2019(8762)
2018(8852)
2017(15930)
2016(9000)
2015(10055)
2014(10272)
2013(9965)
2012(9448)
2011(8791)
2010(9378)
2009(8665)
2008(8835)
2007(8263)
2006(7362)
2005(6699)
作者
(28177)
(23559)
(23488)
(22056)
(15142)
(11090)
(10437)
(9113)
(8839)
(8445)
(8235)
(7963)
(7701)
(7419)
(7337)
(7181)
(6880)
(6828)
(6801)
(6797)
(6107)
(5949)
(5831)
(5573)
(5357)
(5257)
(5153)
(5145)
(4868)
(4782)
学科
(34664)
经济(34619)
管理(29281)
(25203)
(21595)
企业(21595)
方法(14162)
(12728)
技术(12275)
数学(10648)
数学方法(10428)
环境(10396)
(9992)
中国(9615)
理论(9219)
业经(8524)
(7962)
(7394)
农业(6964)
(6743)
技术管理(6484)
(6383)
生态(6356)
地方(6238)
(6094)
金融(6092)
(5940)
银行(5912)
(5737)
教育(5673)
机构
大学(137784)
学院(136353)
(51066)
研究(50422)
经济(49810)
管理(49457)
理学(42106)
理学院(41539)
管理学(40670)
管理学院(40431)
中国(37018)
科学(34116)
(30850)
(26612)
研究所(24515)
(24105)
(23296)
中心(22534)
(21670)
(21353)
师范(21163)
业大(21151)
北京(19688)
农业(18938)
财经(18233)
(18225)
(17336)
师范大学(17219)
技术(16923)
(16420)
基金
项目(90939)
科学(71410)
研究(67096)
基金(64373)
(57359)
国家(56898)
科学基金(47494)
社会(41311)
社会科(39018)
社会科学(39005)
(35856)
基金项目(33791)
教育(31001)
(30894)
自然(30034)
自然科(29200)
自然科学(29190)
自然科学基金(28646)
编号(27475)
资助(25445)
成果(23797)
重点(21522)
(19938)
(19734)
(19599)
课题(19503)
创新(18375)
国家社会(17289)
科研(16818)
计划(16779)
期刊
(59011)
经济(59011)
研究(38497)
中国(30532)
学报(24011)
科学(22781)
(21915)
教育(20538)
管理(18158)
(17538)
大学(17505)
学学(16228)
农业(15501)
技术(14110)
(9962)
金融(9962)
图书(9158)
(9086)
科技(8905)
财经(8777)
业经(8584)
经济研究(8183)
资源(7732)
(7683)
论坛(7683)
(7651)
技术经济(7544)
(7526)
问题(7211)
书馆(6255)
共检索到208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海霞  王萍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渗透到了意识形态领域,已经被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化后的科学技术对人的统治与控制更加隐蔽,使工人阶级失去了革命主体的意识与作用,人们的政治话语趋向封闭。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想,对于把握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协调性,防止出现科学技术异化,重新反思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构建和谐生态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朔  
科学技术成为发达工业社会新型的社会控制形式,导致产生了单向度的社会结构、单向度的劳动和消费、单向度的大众文化、单向度的哲学思想,整个社会呈现出肯定性的单向度特征,生活在这个生活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全面地学习和把握、借鉴和批判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李春霞  
贝尔·胡克斯的批判课程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她以批判教育学、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人间佛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研究方法提出了独到见解,在丰富当代课程研究话语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薛晋锡  梁岩妍  
个体存在的历史性是马尔库塞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起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从与主体相分离的客观经验世界出发,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提炼经济活动中超历史的永恒规律,由于忽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最终使政治经济学蜕变为一种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从人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对象世界,其历史性思想强调个体在劳动过程中与对象世界的统一,以及在具体历史处境中的自由实现。在此基础上,政治经济学被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所超越,批判理论对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只有将其深入到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规律层面,才能真正为政治经济...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雄伟  
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最为激进,其核心论点是重视马克思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贬抑其后期的《资本论》,并最终使反资本主义从马克思所规划的一项现实运动过程倒退为某种纯粹的乌托邦想象。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无疑严重曲解了马克思的本意,但他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持续反思却是马克思哲学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理论效应。在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相对沉寂的今天,就马尔库塞的解读作出必要的回应和辩驳,将有助于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以贯之的有机整体。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邬爱其  焦豪  
近年来,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由于其社会性和创业性两大内涵特征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成为创业领域的一大新兴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国外社会创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社会创业的兴起动因、概念内涵与特征、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并且探讨了社会创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振博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内生为资本逻辑下的监控性社会,进而侵犯人们的隐私、控制人们的生活甚至使人产生技术异化。反思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推进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着眼于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拜物教性的批判,从而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被掩盖的不平等关系,进一步阐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形式和特点,既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花  
中国的收入分配悬殊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从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含义分析出发,对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罗尔斯主义等观点进行考察后发现,诺齐克崇尚权利的"持有正义论"与罗尔斯的"最少受惠者福利最大化"两种理论的结合,对我国和谐社会下的公平分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当前中国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致力于机会均等、权利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三个方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游启明  
大国间因权力增长不平衡而出现权力转移是国际政治的常态。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不仅有利于从理论层面厘清权力转移现象的本质,也能为发展国家间关系提供启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转移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讨。作为理论的开创者,奥根斯基在批判均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力转移理论的核心假设。随后学者们从概念以及推论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化了权力转移理论。作为一种持续性的理论努力,权力转移理论对国家目标、大国间权力的动态关系和国际秩序的研究都呈现出进步性,但它也需要深化对权力转移原因的探讨,并改变权力转移理论的"现状偏见""主导国偏见"和"能动型崛起国"缺位问题。中国学界可以批判地利用这一理论框架,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战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星  
弗洛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位批判哲学家,二者都曾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过批判。消费社会是病态的社会,消费异化带来了环境恶化、人际关系消费化、人成为单向度的人等诸多问题,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极权化、病态发展。通过对弗洛姆与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倡导人们健康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全胜  
城市空间生产既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方式,又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空间资本化与资本空间化的具体呈现和运转模式,让人类生活由乡村迈向城市,进入都市时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是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等推动下的空间结构重组,本质上是资本增殖逻辑的强化,既缓和了经济危机,又转嫁了政治矛盾,但导致了社会异化、日常生活颠倒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空间生产批判应该着重考察日常生活空间内部要素的关系,理清城市空间扩张与资本增殖的内在关系,构建空间生产理论与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联系。探究城市空间生产发展机制及其问题,宗旨就是要规范城市空间生产中的资本增殖行为而寻求城市空间生产的合理秩序。中国城市化需要避免资本主义城市空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影  汪毅霖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功利主义的发展观既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后果。在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需要对功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个替代范式。在所有可能的替代框架中,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始终坚持从以人为中心的立场批判功利主义,从而最符合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能力方法的启示在于:第一,有助于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走上一条可持续的道路;第二,强调人在精神层面的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促进人们的共识,从而可以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莫放春  
人与自然的最初决裂,以及后来人对自然逐渐取得优势的过程,未必对人类解放带来进展,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迫使人类遭受空前深重的压迫。文章认为,《启蒙辩证法》中这种生态自然观在马尔库塞及学生莱斯那里,获得了"内容更精确、条理更清晰"的发挥,为以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