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7)
- 2023(3797)
- 2022(3177)
- 2021(3199)
- 2020(2514)
- 2019(5935)
- 2018(6125)
- 2017(9201)
- 2016(6614)
- 2015(7520)
- 2014(7948)
- 2013(7027)
- 2012(6737)
- 2011(6260)
- 2010(6820)
- 2009(5657)
- 2008(5454)
- 2007(5016)
- 2006(4639)
- 2005(4199)
- 学科
- 教育(18903)
- 济(14213)
- 经济(14201)
- 中国(11467)
- 管理(10343)
- 业(8163)
- 理论(7019)
- 学(6975)
- 地方(6385)
- 教学(6358)
- 企(5843)
- 企业(5843)
- 农(5264)
- 发(4457)
- 方法(4063)
- 发展(3855)
- 展(3733)
- 财(3662)
- 研究(3547)
- 技术(3538)
- 革(3386)
- 农业(3371)
- 思想(3363)
- 数学(3289)
- 学校(3240)
- 改革(3227)
- 高等(3226)
- 政治(3205)
- 数学方法(3203)
- 学法(3144)
- 机构
- 大学(81430)
- 学院(77844)
- 研究(33704)
- 教育(27399)
- 范(22725)
- 师范(22578)
- 江(21693)
- 京(20957)
- 管理(20865)
- 科学(20621)
- 济(19876)
- 经济(19071)
- 师范大学(18737)
- 中国(18522)
- 所(17471)
- 理学(17160)
- 理学院(16757)
- 管理学(16205)
- 管理学院(16025)
- 研究所(15988)
- 技术(14308)
- 中心(14242)
- 职业(14028)
- 北京(13050)
- 院(12621)
- 农(12571)
- 州(11874)
- 业大(11030)
- 省(10542)
- 教育学(10457)
- 基金
- 项目(48454)
- 研究(43260)
- 科学(38667)
- 基金(29136)
- 教育(28660)
- 家(24866)
- 国家(24444)
- 社会(23098)
- 省(23019)
- 社会科(21410)
- 社会科学(21405)
- 编号(20846)
- 划(20396)
- 成果(20255)
- 科学基金(19443)
- 课题(19405)
- 年(16334)
- 基金项目(14565)
- 规划(13452)
- 江(13395)
- 重点(13028)
- 部(12196)
- 发(12054)
- 性(11915)
- 项目编号(11792)
- 资助(11671)
- 度(11540)
- 自然(11117)
- 研究成果(10877)
- 自然科(10752)
共检索到136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辉锋
民国时期,浙江籍学者在全国教育界发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浙江省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不少领袖人物均曾长期在北京活动过,他们返回浙江后,与以省教育会为中心的本地教育界人士有过不少冲突,而且他们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马叙伦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四后曾回淅出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厅长等职,他的经历为探讨这些微妙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
马叙伦 浙江教育界 派系之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辉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马叙伦的新旧资历使他有机会继续参与执掌中央教育行政。马叙伦任职期间,在协助蒋梦麟改革大学制度、参与文化事业的同时,也无法回避教育界此起彼伏的风潮和派系纷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出现"蔡(元培)系"和"李(石曾)系"之争,所涉及的范围除了中央大学、劳动大学风潮外,还包括教育部、中央研究院及北平文化教育界等多个领域。马叙伦在这一时期教育界愈演愈烈的派系纷争中逐渐边缘化,这是他1929年底辞去教育次长职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马叙伦 教育次长 “蔡系” “李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娄岙菲
自章士钊兼任段祺瑞执政府教育总长起,开始推行整顿教育计划,学界对此毁誉参半。"五七"事件后学生借机表达不满,学风不靖更激发其调整的决心。章士钊专任教育总长后,希望能够通过解决女师大风潮以重塑教育部权威;与此同时,教育界具有党派背景的政治力量纷纷登场,亦想借此机会实现掌控教育界的目的。教育与政治互为影响,女师大风潮对于1920年代中期北京教育界带有转折意义,是日后一系列更激烈冲突的相对温和的预演。
关键词:
章士钊 北京教育界 女师大风潮 派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耀
2010年4月14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爆出"丰田管理层派系之争"的消息:丰田汽车公司的质量危机暴露并加剧了由来已久的内部不和,这场较量使丰田创始家族与一批职业管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绪武 李婷婷
抗战语境下,《新中华报》注重发挥党报党刊"喉舌"的作用,十分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通过发表社论或文章、刊载"五四"宣言或歌曲、报道纪念大会或晚会、刊登重要领导人讲话等一系列内容,传播"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牺牲精神、团结精神,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评价五四运动的民主性、群众性、斗争性,推进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建设;强调"五四"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这些纪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表达了中共争取抗战到底、争取民主政治和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军事、政治及文化诉求,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国共合作发挥了媒介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卢福营
文章以一个村庄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考察了村委会选举中新凸现的派系竞争现象 ,分析了当前村委会选举中派系竞争的特点 ,并指出了派系竞争作为嵌入村委会选举的新变量 ,向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与运作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
派系竞争 村民委员会 选举 挑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华平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研究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准确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历史进程、历史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问题为研究起点,整体审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五四运动时期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习近平
(2019年4月30日)共青团员们,青年朋友们,同志们: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段治文 张帅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百年来,不同的政治派别都对五四运动进行了不同的历史解读和形象建构。中国共产党建构的五四运动形象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运用革命话语、阶级话语与建设话语建构了五四运动的世界性面相、革命性面相、群众性面相与现代化面相,其中,前三种面相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基本稳定,而最后一种面相萌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定型。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形象的建构不仅彰显了与其他党派的政治区别,展现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而且在革命与建设的动员、文化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和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钟明浩
江苏教育会是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团体之一。五四运动前后,江苏教育会为扩大影响力,逐渐将势力扩展到北京教育界,形成了教育界"南北争竞"的情势。1919年江苏教育会通过声援五四运动壮大其在北京的影响,并借"留蔡助蒋"事件正式布局北京教育界。此后,在邀请杜威和孟禄访华、北高师校长风潮、制定新学制、支持北京教育界索薪等事件中,江苏教育会都深度参与,试图全面引领中国教育的走向。但自1925年东大风潮后,江苏教育会不仅势力大大收缩,更背负"学阀"骂名,在时局变动下最终走向崩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金祥 冯春英
1947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公开发表的言论中明确提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设想,立即引发了文化教育界关于"学术独立"的激烈论争。众多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学术独立"的概念与内涵、实现条件、实现路径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改革高等教育和强化国家学术的强烈愿望。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彼时教育界的一流大学设想未能付诸实施,学术独立最终沦为空谈。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学术独立 “十年计划” 胡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高明
二战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期,进入80年代人们对战后这3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通过重点对80年代5篇著名教育改革文献的深入剖析,发现扩张期中的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5条改革的对策与建议:提高高等教育的标准与要求;形成"完整的核心"和"充实的专业";平衡教学与科研,丰富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学校环境改善为教师工作的场所;构建学习社区,让学生投身学习。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大扩张 危机 对策与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兴韵
1920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就"是否应保持独立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展开了激烈论争,时值美国教育专家杜威、孟禄相继访华,南北各派学人借机争夺二人以壮本派声威,谋求中国教育变革的龙头地位。不同的学术团体和个人推动、接受或抗拒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变革的背后,牵连的是民国教育界各种派系的人事关系和学校存废、发展方向的现实问题。杜威、孟禄访华期间的许多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各方力量的较量和势力消长,以及学人矛盾对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杜威 孟禄 中国高等教育界 派别纷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江江
5月4日下午,审计署双榆树办公楼会议室,欢笑声伴随着悦耳动听的英文不断传出,"我将青春献审计"青年英语演讲比赛如期举行。刘家义审计长,余效明、石爱中副审计长亲自到场观看比赛,由孙宝厚总审计师等八人组成的专家评委和署机关各单位、各派出审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包大为
新文化运动以降,启蒙主义政治解放的构想主导着知识阶层的理论方向。不论是德先生、赛先生,还是移风易俗、重塑人民和改造语言的努力,都是五四启蒙者投身救亡图存的理论凭借。但是,当半殖民半封建的内外危机打破了启蒙式的政治解放的想象,知识分子便开始自觉地反思局限于意识形态变革的启蒙。同时,当十月革命展现了另一条依靠庶民而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便开始成为了五四运动新的历史特征。尽管在一开始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转向由于缺乏组织和理论译介,仍然掺杂着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泛左翼的内容,但随着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逐步获得了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也开始接过了启蒙主义未竟的救亡图存的使命。
关键词:
启蒙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五四 革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