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5)
2023(2202)
2022(1937)
2021(1788)
2020(1720)
2019(3588)
2018(3503)
2017(6065)
2016(3927)
2015(4298)
2014(4082)
2013(4021)
2012(3998)
2011(3635)
2010(3624)
2009(3373)
2008(3314)
2007(3120)
2006(2605)
2005(2354)
作者
(14771)
(12543)
(12498)
(11874)
(7950)
(6299)
(5655)
(5138)
(4703)
(4574)
(4536)
(4266)
(4245)
(4229)
(4185)
(4152)
(3939)
(3687)
(3653)
(3652)
(3576)
(3157)
(3115)
(2871)
(2869)
(2837)
(2819)
(2763)
(2756)
(2739)
学科
(9993)
经济(9985)
(6293)
管理(6041)
(5972)
(4163)
企业(4163)
方法(4160)
(3746)
数学(3669)
数学方法(3608)
(3189)
森林(3189)
(3175)
中国(3166)
地方(2951)
农业(2646)
(2428)
业经(2251)
生态(2206)
(1932)
(1915)
贸易(1915)
环境(1849)
(1847)
(1703)
教育(1671)
(1591)
土壤(1589)
理论(1553)
机构
大学(54510)
学院(54257)
研究(25614)
(20992)
科学(20930)
中国(16571)
农业(16550)
业大(16192)
(16053)
(15831)
经济(15348)
管理(15327)
研究所(15260)
(13642)
理学(13005)
理学院(12740)
管理学(12261)
管理学院(12176)
(11389)
中心(10797)
农业大学(10728)
(10402)
(9959)
实验(9851)
实验室(9396)
林业(9325)
(9262)
重点(8973)
北京(8964)
(8912)
基金
项目(42430)
科学(30123)
(29217)
国家(28996)
基金(28085)
研究(24206)
科学基金(21273)
(18024)
自然(16511)
自然科(16061)
自然科学(16055)
(15964)
自然科学基金(15743)
基金项目(14814)
社会(12436)
资助(12186)
科技(12164)
计划(11646)
社会科(11633)
社会科学(11626)
教育(10885)
重点(10809)
(9589)
科研(9204)
专项(9151)
(8948)
编号(8785)
(8215)
(8014)
(7844)
期刊
学报(20493)
(18309)
(17555)
经济(17555)
科学(15301)
大学(13871)
学学(13476)
农业(12224)
研究(12100)
中国(11481)
林业(9549)
(7192)
业大(6564)
教育(5626)
科技(4669)
农业大学(4595)
(4560)
管理(4476)
(4339)
业经(3992)
中国农业(3614)
自然(3611)
科技大(3582)
科技大学(3582)
(3183)
技术(3145)
(3112)
金融(3112)
自然科(3007)
自然科学(3007)
共检索到80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莫其锋  孔杰君  王艺颖  陈轶群  何至杭  刘效东  王文娟  彭钟通  钟佩桥  
[目的]探究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人工林不同林下灌木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为华南地区成熟人工林林下植被更新中物种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广东鹤山地区造林恢复34年的马占相思人工林林下4种灌木(九节(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Hook. et Arn.) Champ. ex Benth var.as)、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 Merr.)和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为研究对象,探讨4种灌木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试图阐明不同灌木对人工林林下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结果](1)4种灌木中,桃金娘的比叶质量最大,为157.51 g·m~(-2),显著高于其它3个物种,梅叶冬青的比叶质量最小;三叉苦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最高,但氮磷比却最低;(2)梅叶冬青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物种,但其类胡萝卜素含量却显著低于九节,而高于三叉苦和桃金娘;(3)梅叶冬青叶片可溶性总糖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显著高于其它3个物种,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三叉苦和桃金娘,说明维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淀粉有利于梅叶冬青适应林下的荫蔽环境。[结论]综合以上的各项指标,在4种灌木中,梅叶冬青较低的比叶质量可以维持较强的光合能力,且其较高的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也能为其适应林下荫蔽环境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因此,梅叶冬青可以作为华南地区成熟人工林林下植被更新的选择物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运  宋崇林  陈健  史作民  肖文发  赵广东  袁小平  吴建国  
[目的]揭示10年生杉木人工林叶片、细根功能性状对土壤磷添加的响应,为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0年生杉木人工林中设置P_0(对照)、P_1、P_2、P_3、P_4、P_5共6个处理,土壤施磷量分别为0、60、120、180、240、300 kg·hm~(-2)·a~(-1),进行了3年模拟磷沉降控制试验,分析了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根长(SRL)、比根表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可塑性指数(P_I)的响应及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土壤磷缺乏情况下,随着施磷浓度程度的增加,杉木的LA、SLA、SRL、SRA均先增加后降低,LTD、LDMC、RTD均先减小后增加。在不同施磷处理下,杉木叶片、细根功能性状的PI平均值分别为0.21、0.16,CV的范围为3.9%~15.9%,属于较弱变异。杉木叶功能性状LTD与LA、SLA在P_0、P_2处理下呈显著(P <0.01)负相关。[结论]杉木通过协调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的耦合关系响应不同梯度的土壤磷添加,进而形成应对土壤磷含量变化的生存策略。本研究表明,适当的磷添加(P_2、P_3)有利于10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吸收和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平  陶建平  刘晋仙  何泽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显著高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趋势与SLA相反,叶片磷含量(LPC)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2)演替前期种具有较高的SLA,LNC和LPC,而演替后期种的LDMC和N:P比显著高于演替前期种。随光照的减弱,演替前期种的LPC无显著差异,而演替后期种则呈下降趋势;3)在3种光环境下,LNC与LPC,SLA正相关,LDMC与LPC,LNC,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玉友  陈双林  郭子武  张玮  汪舍平  
为探明毛竹由集约经营转为弃管后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以不同弃管年限(0、8、20 a)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立竹叶片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弃管年限的延长,毛竹林立竹叶片形态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和叶干重及比叶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而叶组织密度则相反,叶长宽比、叶厚呈倒"V"形变化;叶片形态性状总体上变化并不显著.(2)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弃管年限的延长先降后升,弃管20 a毛竹林显著高于弃管8 a毛竹林;而花青素(Ant)和色素比值总体上变化不明显.说明随着群落正向演替的进行,毛竹叶光合色素功能与水平得到恢复和增强.(3)毛竹林立竹叶片Chla、Chlb、Chl(a+b)、Car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光合色素各组分具有较好的协同性,而Ant与叶形、光合色素性状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弃管年限延长提高了竹叶光合色素含量,同时叶形性状与光合色素间的相关关系总体上也随之增强.表明光合色素是反映毛竹适应生境变化的主要叶性状指标,随着弃管年限的延长,毛竹林立竹叶片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及生存策略会发生适应性调节,碳同化及营养存储能力增强,以适应不断加剧的种间竞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瑞晶  胡璇  刘广路  郭雯  梁昌强  孔祥河  
【目的】研究喜阳并多分布于林缘或林窗阳光充足处的无耳藤竹和较为耐荫并多分布在林下弱光环境中的响子竹,探究攀缘竹在热带低地雨林的生存策略,为攀缘竹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年6、9、12月和2020年3月,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而后采用石蜡切片、叶表皮离析法观测叶片解剖结构,并测定单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结果】1)无耳藤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在6月和9月较高,12月最低;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响子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在9月最高,3月和6月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在3月最高,9月最低。除12月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外,无耳藤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各月均高于响子竹。2) 2种攀缘竹的叶厚、泡状细胞数量、泡状细胞截面积、二级维管束直径、二级维管束截面积、二级维管束间距和气孔器面积占比均为雨季(6、9月)高于旱季(12、3月)。无耳藤竹的叶厚、气孔宽度、单个气孔器面积、气孔器面积占比在各月均高于响子竹,但乳突厚度、上表皮厚度、二级维管束间距和气孔密度均低于响子竹。3) 2种攀缘竹的单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在各月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显著(P0.05)。4)无耳藤竹的各指标可塑性总体高于响子竹,这反映了无耳藤竹的环境适应能力高于响子竹。【结论】无耳藤竹凭借其叶片较大的光合能力、叶厚、气孔和较低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二级维管束间距,能够适应林冠层强光环境、冠层水分亏缺和旱季胁迫。响子竹则以其叶片较高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上表皮厚度、乳突厚度和较薄的叶片及小而密的气孔,能够适应旱季胁迫和林下弱光环境。叶片功能性状决定了热带低地雨林2种攀缘竹的不同生存和适应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宁南  许涵  徐大平  李意德  杨曾奖  时忠杰  
采用固定样地连续定位监测法对广东省高要市2种主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群落的下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组成等参数自2004年到2007年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与2004年相比,2007年尾巨桉林下木层的物种数稍有减少(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2.0%),草本层的物种数显著增多(增加16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51.6%);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增大;2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雪  钟全林  李宝银  姚湘明  徐朝斌  程栋梁  郑跃芳  余华  
【目的】林木胸径是森林调查和经营评价的重要因子,通过对翅荚木人工同龄林各径阶林木叶结构型与功能型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探明其叶片性状与胸径生长关系,为翅荚木优良种质资源选择和养分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翅荚木人工同龄林胸径生长的叶片性状指标,并分析其对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径阶翅荚木单叶面积(ILA)、比叶面积(SLA)、叶相对含水率(LRW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C/N、C/P、N/P及单位叶面积氮、磷含量(Narea与Parea)存在显著差异; ILA与LRWC等叶结构型性状指标及Parea、C/P、LPC和N/P等叶功能型性状指标对其胸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ILA和Parea均与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汉强  邱治军  张宁南  徐大平  周光益  
2006、2007年对位于高要市高要林场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降雨数据,分析了马占相思人工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1)高要林场2006、2007年降雨量分别为1767.1 mm和1 692.7 mm,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的4~9月份,其降雨量分别占2006、2007年降雨量的81.7%和84.5%;(2)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与降雨量呈线性关系,林冠截留量、穿透雨率、树干流率与降雨量呈对数曲线关系;截留率与降雨量呈乘幂指数曲线关系;(3)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年平均穿透雨率、树干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4.2%、7.3%、8.5%;由于降雨和林冠层的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泽楠  邓伟  李娟娟  郑佳慧  张子君  张晓曼  路丙社  
【目的】从叶片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两个方面对13种源黄连木进行综合评估,为河北地区开展优良观赏种质筛选和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3个种源黄连木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黄连木叶片的小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形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分析不同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与种源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叶片的形态指标和光合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经度和年降水量升高,黄连木叶片的长、宽、面积和周长均随之减小;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小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和净光合速率均随之增大。此外,海拔较高且气候温暖的这类地区更适合黄连木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更好。聚类分析显示,13个种源黄连木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中红鹤和潍坊种源属于生长较好的第Ⅱ大类,小叶数更多,叶面积和周长更大,更适合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状况更好。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3个种源黄连木进行综合评估,红鹤种源、南果种源和潍坊种源的幼苗叶片小叶数更多,面积和周长更大,光合作用更强,幼苗的生长状况更好;反之,沭阳、红旗和白芟种源则较差。【结论】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丰富的变异,说明黄连木在幼苗时期的选择潜力就非常大。通过对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估,初步筛选出叶片表型性状和光合生理表现良好的红鹤、潍坊和南果3个黄连木种源,为今后河北地区开展优良观赏种质筛选和苗木繁育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欧汉彪  林建勇  李娟  梁瑞龙  
【目的】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情况,为楠木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具有代表性楠木种源4年生幼树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的13个表型性状,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幼树叶片的形态变异及其种源内和种源间的分化情况。【结果】6个种源楠木叶柄长、叶面积和叶长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在30.00%以上。叶面积以福建建瓯种最大(26.82 cm~2),以广西富川种最小(20.01 cm~2);叶长以重庆江津种最长(12.85 cm),江西崇义种最短(10.36 cm);叶宽以贵州思南种最宽(3.43 cm),广西富川种最窄(2.90 cm);叶周长以湖南沅陵种最长(28.95 cm),江西崇义种最短(25.25 c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度与叶厚、叶柄长、叶尖角和叶基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叶长和叶脉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宽基距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尖角和叶基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种源间的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不同种源地楠木叶片具有从西到东表现变近圆趋势、从南到北表现变狭长趋势、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表现变小趋势及随≥10℃年积温的增加表现变窄趋势的特征,可供楠木品种选育和利用研究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汀  崔迎春  叶雨艳  赵文君  侯贻菊  吴鹏  丁访军  
【目的】为探究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不同小生境的响应,阐明喀斯特森林植物在严酷生境下的生存策略。【方法】以10种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的小生境类型(土面、石面和石沟),对其植物叶片的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片含水量(LWC)、叶密度(LTD)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结构型性状,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羧化效率(CE)功能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生活型植物,常绿乔木的LDMC与LTD较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均显著偏高(P 石沟>土面;Gs、Tr、WUE均为石沟>石面>土面,而Pn、Ci、CE则均表现为土面>石面>石沟。【结论】在土面生境中,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等资源供给稳定,对外界资源竞争压力较小,具有较高的SLA和LWC以及较低的LDMC、LT和光合能力,因此植物自身抗逆性、资源获取与保持能力相对较弱,趋向于生长缓慢、资源竞争力弱的生存策略;石面生境严苛,资源竞争压力大,其LDMC和光合能力均相对高于土面植物,而SLA、LWC及LA则反之,因此其抗逆性及资源获取与保持能力强于土面植物,趋向于生长缓慢、资源竞争力强的生存策略;而在石沟生境中,生存条件相对较好,植物LDMC、LT、LA及光合能力均强于其他生境植物,且SLA则相对较低,因此植物抗逆性、资源获取与保持能力相对较强,趋向于生长快速、资源竞争力强的生存策略;常绿乔木位于叶经济谱“慢速投资收益性”一端,常绿灌木位于“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而落叶乔木则位于两者之间属于中间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怿慧   朱文琰   杜晓军   刘龙昌   王宇  
对河南省20个草地样点(按照土壤类型合并为5个地区)进行调查取样,测定狗牙根叶片碳、氮、磷含量,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及叶片养分化学计量比等8种叶片功能性状,结合土壤养分、土壤水热条件及气候因子,探索河南省不同地区狗牙根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河南省不同地区狗牙根叶片功能性状特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信阳平原地区的狗牙根叶片养分与叶干物质含量(0.215 g·kg-1)显著高于驻马店地区(0.045 g·kg-1)、南阳地区(0.057 g·kg-1)、信阳洼地地区(0.093 g·kg-1)及豫西地区(0.132 g·kg-1)(P<0.05)。2)狗牙根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片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磷含量与叶片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3)土壤磷含量、土壤水分、土壤pH及气候因子(年均温、年均降水量)能够解释73.6%的叶片功能性状特征随环境的变化,其中土壤磷含量的载荷相对最大。总之,河南省不同地区狗牙根叶片功能性状存在地区差异,且主要由土壤磷含量驱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震凯   吴君   荣俊冬   陈礼光   李士坤   郑郁善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350±100)、(1 950±100)、(2 550±100)、(3 150±100)株·hm~(-2) 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超  武娴  王襄平  尹伟伦  张淑静  
为了探讨灌木叶片比叶质量、N、P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约1100km样线上进行了灌木的采样和测定,并同更大空间尺度的全国草地和全球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内蒙地区灌木叶片比叶质量(LMA)与基于质量的净光合速率、N、P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基于面积的N、P含量正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N、P含量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2)叶片LMA、N、P含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且基于面积的性状间关系更加紧密;叶净光合速率与LMA、N、P含量三者呈异速生长关系,且基于质量的性状间关系更加紧密。3)灌木叶性状间的关系具有全球一致性,并且空间尺度越大,相关性越强,SMA回归斜率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奕炜  钟小瑛  衣华鹏  常耀  
[目的 ]研究不同林分类型(黑松纯林、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麻栎混交林)的黑松针叶功能性状、林下物种多样性、林下土壤因子的特征,以期为黑松海防林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 ]以烟台牟平海防林内黑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黑松针叶及林下0~20 cm土壤样品并调查林下物种多样性,测定针叶的相关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标进行计算,对林下土壤因子对针叶功能性状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RDA分析。[结果 ](1)不同林分类型对叶面积(LA)、叶长(LL)、比叶面积(SLA)、比叶质量(SLW)、叶干物质量(LDMC)、叶含水率(LWC)等叶结构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叶化学性状中仅对C、N含量有显著影响。(2)不同林分类型对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影响,黑松-麻栎混交林的Simpson指数最高,黑松-刺槐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均最高,而黑松纯林各指标均表现为最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在各群落中优势显著。(3)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EC、有机碳(SOC)、全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速效钾(AK)均有显著影响。(4)SOC、AK、NH_4~+-N对叶功能性状及林下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TP、NO_3~--N分别对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林分类型下黑松针叶的功能性状、林下物种多样性对林下土壤因子均有一定响应,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要综合考虑林分类型、林下植被及土壤养分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