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7)
2023(8992)
2022(8167)
2021(7739)
2020(6424)
2019(15010)
2018(15059)
2017(29056)
2016(15944)
2015(18036)
2014(18031)
2013(17883)
2012(16228)
2011(14540)
2010(14200)
2009(12860)
2008(12230)
2007(10403)
2006(9034)
2005(7524)
作者
(46995)
(38904)
(38679)
(36623)
(24714)
(18818)
(17538)
(15488)
(14875)
(13771)
(13499)
(12964)
(12220)
(12149)
(12019)
(11939)
(11809)
(11608)
(11066)
(10991)
(9778)
(9382)
(9353)
(8753)
(8690)
(8646)
(8540)
(8461)
(7824)
(7767)
学科
(59787)
经济(59719)
管理(44955)
(42016)
(35508)
企业(35508)
方法(30253)
数学(26200)
数学方法(25903)
(15603)
(15563)
中国(14555)
(14224)
业经(13246)
地方(12306)
(10999)
理论(10615)
环境(10457)
农业(10445)
(10281)
贸易(10277)
(9971)
技术(9854)
(9490)
财务(9432)
财务管理(9417)
(9181)
企业财务(8926)
教育(8710)
(8536)
机构
大学(224050)
学院(222059)
管理(91486)
(81533)
理学(80354)
经济(79628)
理学院(79478)
管理学(78048)
管理学院(77669)
研究(73268)
中国(51349)
科学(49277)
(47846)
(38355)
业大(37241)
(37102)
(35334)
研究所(34479)
中心(32660)
(30459)
农业(30378)
北京(30051)
财经(29377)
(29184)
师范(28832)
(26903)
(26755)
(25377)
技术(24312)
师范大学(23404)
基金
项目(162126)
科学(125806)
基金(116403)
研究(116038)
(102582)
国家(101746)
科学基金(86585)
社会(70122)
社会科(66286)
社会科学(66267)
(64090)
基金项目(63103)
自然(58746)
自然科(57327)
自然科学(57312)
自然科学基金(56247)
(54220)
教育(52598)
资助(48082)
编号(47556)
成果(37786)
重点(36042)
(34792)
(34112)
(33699)
课题(32329)
科研(31513)
创新(31379)
计划(30559)
大学(29777)
期刊
(84804)
经济(84804)
研究(61608)
学报(39855)
中国(37003)
科学(35438)
(34241)
管理(31937)
大学(29055)
学学(27442)
(24809)
农业(24561)
教育(24126)
技术(18655)
业经(14446)
(14379)
金融(14379)
图书(13158)
财经(13108)
经济研究(12924)
(12430)
科技(12316)
理论(11788)
实践(11161)
(11161)
问题(11037)
(10928)
林业(10719)
业大(10649)
(10494)
共检索到305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杨曾奖  何其轩  
5年生和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65.0和77.3t/hm2。5~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净生产力为19.9t/hm2。5年生和6年生时,树木地上部分、林下植物和地表凋落物的N总积累量分别为525.45kg/hm2和590.24kg/hm2。P和K的积累量在5年生时为24.50和263.10kg/hm2;在6年生时为23.87和309.66kg/hm2。在2年3个月的观测期内,年平均凋落物量为4.87t/hm2。在5~6年生时,N、P、K、Ca和Mg的循环速率分别是60.5%,233.0%,44.6%,60.7%和47.5%。研究结果表明P缺乏是马占相思中龄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曾育田  李伟雄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50%为树干生物量的增长,凋落物仅占16.7%。2年生时林分N、P、K、Ca、Mg,Si、Mn、Zn、Cu和B的积累量(kg/hm2)为157.6、5.42、59.3、23.97、9.27、14.16、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骆期邦  曾伟生  贺东北  包拓华  林文端  
根据杉木、马尾松、阔叶树3个树种(组)的样本资料,研究提出了一套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在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中应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总量与各维量间相兼容和生物量估计与森林蓄积量清查的立木材积估计相兼容的问题,而且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传统的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顺兴  丁欢欢  刘慧东  朱景乐  殷世雨  张学献  杨书涛  孙志强  
以基径和茎长的组合为自变量拟合了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中单株叶、皮、杆生物量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单株叶干重和皮干重均以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杆干重以二次项和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中叶、皮、茎干最优模型拟合的方程式分别为Y=2.618+1.097(DL)+0.003(DL)2、Y=0.068+0.387(DL)+0.001(DL)2、Y=25.545+3.042(DL)+0.010(DL)2/Y=0.690(DL)1.377.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可靠.模型精度分析表明误差在要求范围内.进一步采用常规的判定系数、估计值标准误和残差分析3个指标来综合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各模型的优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本智  吴良如  邹跃国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明  贾德涛  陈温福  
以典型的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作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各个品种的根冠比、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运转与分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对照品种秋光和辽粳294叶片伸展速度较快,后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出现早衰的现象;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生育前期根冠比大,生育后期有较高叶面积指数,根系发达,没有出现根系冗长,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中等,可以充分利用生育后期的光能资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干物质,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何其轩  杨曾奖  龙友深  简新华  
对1.5~3.5年生巨尾桉扦插苗造林林分的生长、生物量增长、养分积累、凋落物量及其分解、林下植物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和林分养分循环的调研结果表明,巨尾桉林木生长和生物量增长高峰期为2年生,3年生时开始下降。1.5,2.5和3.5年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5,28.5和38.0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生物分别为2.6、3.4和6.3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养分元素积累占20%~40%。林分凋落物年平均为5.6t/hm2,凋落物年失重率为55%,1年内凋落物中大部分养分元素已被分解释放,林分能较快地建立起养分循环体系。施N肥能较好地改善林分的N吸收和循环速率,如能施P肥也将会得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毅青  杨众养  陈宗铸  陈小花  杨琦  雷金睿  
基于84株马占相思伐倒木实测生物量数据,构建了马占相思总量及各组分生物量估测模型,然后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方法,建立总量生物量与各组分(地上、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冠)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拟采用可加性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对上述模型进行拟合和评价。结果表明:1)由胸径、树高变量构建的总量及各组分二元生物量独立模型预估效果较好,其确定系数均在0.85以上,最高达0.97;2)就可加性总量直接控制法而言,拟合的对数模型进一步提高了生物量模型的稳定性;3)这2种方案所建的二元模型拟合效果以分级联合控制方案略优,这2种模型在准确性上没有明显的差别;4)可认为利用度量误差法构建的马占相思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高,实用性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飞  张磊  袁海燕  吕巡均  李如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规律,分析春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000m3.hm-2(对照灌溉量为4500m3.hm-2,减少1500m3.hm-2)对小麦株高、叶片、叶鞘及穗粒的干物质积累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春小麦在整个生长期内出现明显的水分亏缺;灌水量3600m3.hm-2(比常规灌溉减少900m3.hm-2)小麦营养生殖期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较高,但在生殖生长期地上生物量积累出现下降趋势;灌水量为4200m3.hm-2(比常规灌溉减少300m3.hm-2)小麦全生育期内各主要发育器官生物量积累最高;全生育期内4种灌水处理下春小麦生物量分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方  王义强  吕芳德  张才学  朱承忠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绍明  郑小贤  杨梅  谢伟东  招礼军  梁宏温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潘伯荣  常杰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通过分析3种植物的枝长、冠幅和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统计自相似性,发现在统计拟合精度上自相似模型不如BP神经网络模型,但分析植株生长的地域性差异时,缺少像分形维数这样的定量化描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凌晖  何斌  
研究广西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征以及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树叶>枯枝>干皮>活枝>树根>干材,各组分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其次是Fe,Zn和B,以Cu最低;2)林地土壤微量元素Fe含量最高,其次是Mn,Zn和B,以Cu最低;3)4,7和11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的总贮存量依次为13.953,22.357和28.835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占47.37%~58.6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14.76%~23.54%和26.63%~29.10%;4)4年生马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  田昕  陈尔学  何祺胜  
根据所采用数据源的不同,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森林地上生物量测算中所用的主要方法,即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方法和基于遥感估测的方法。根据国内外前期研究成果,概括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初步探讨了结合多源数据联合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结合当前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估测方法的尺度、模型与参数化以及精度与验证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中应重点开展的工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耿森  黄宝灵  吕成群  伍荣善  梁德政  何汉冲  
采用前期筛选的6个优良的根瘤菌株接种到马占相思幼苗上,并应用于造林试验。4.5 a后,通过对其林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测定,探讨根瘤菌对人工马占相思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总和差异极显著(F>F0.01),大小依次为:HM08>HM04>HJ06>HJ07>ZG03>ZG04>CK;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FHM04>HJ06>ZG04>ZG03>HJ07>CK。2项测定表明:HM08、HM04、HJ06 3个菌株相对较优良,且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其林下植被的总生物量和草本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线性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