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3)
- 2023(6706)
- 2022(5777)
- 2021(5246)
- 2020(4259)
- 2019(9185)
- 2018(9204)
- 2017(17736)
- 2016(9555)
- 2015(10189)
- 2014(9465)
- 2013(9121)
- 2012(7959)
- 2011(7015)
- 2010(6951)
- 2009(6581)
- 2008(5976)
- 2007(5147)
- 2006(4417)
- 2005(3965)
- 学科
- 济(38632)
- 经济(38603)
- 业(22769)
- 管理(22461)
- 方法(18094)
- 数学(16577)
- 数学方法(16396)
- 企(15164)
- 企业(15164)
- 农(12519)
- 中国(10669)
- 农业(9052)
- 财(8437)
- 学(7595)
- 业经(7583)
- 贸(7366)
- 贸易(7362)
- 易(7187)
- 地方(7050)
- 劳(5820)
- 劳动(5802)
- 理论(5296)
- 制(5263)
- 税(5211)
- 环境(5046)
- 银(5003)
- 融(5001)
- 金融(4997)
- 银行(4982)
- 税收(4778)
- 机构
- 学院(123079)
- 大学(120589)
- 济(53283)
- 经济(52391)
- 管理(43512)
- 研究(40781)
- 理学(37705)
- 理学院(37339)
- 管理学(36508)
- 管理学院(36309)
- 中国(31067)
- 科学(24946)
- 京(24394)
- 财(23905)
- 农(21516)
- 所(20391)
- 财经(19366)
- 中心(18727)
- 研究所(18526)
- 业大(18288)
- 经济学(18124)
- 江(17779)
- 经(17691)
- 农业(17066)
- 经济学院(16483)
- 范(15221)
- 师范(15027)
- 院(14769)
- 北京(14558)
- 财经大学(14374)
- 基金
- 项目(84528)
- 科学(66402)
- 基金(61806)
- 研究(61674)
- 家(54282)
- 国家(53903)
- 科学基金(45874)
- 社会(40371)
- 社会科(38339)
- 社会科学(38337)
- 省(33148)
- 基金项目(31393)
- 教育(28613)
- 自然(28613)
- 自然科(28010)
- 自然科学(28004)
- 自然科学基金(27474)
- 划(27428)
- 资助(25505)
- 编号(25088)
- 成果(19479)
- 重点(19294)
- 发(18557)
- 部(18361)
- 创(17808)
- 国家社会(17569)
- 课题(17009)
- 创新(16760)
- 科研(16541)
- 大学(15980)
共检索到17892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志轩 刘凤义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衡量经济效率的方法。本文引入全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并利用罗默定理及其推论,在马克思-斯拉法框架内构建了衡量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由欧盟委员会资助建立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计算了世界40个经济体1996-2009年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全劳动生产率增速处于40个经济体中的最高水平。由此可以推论,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是高效率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建锋 杨继国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的必然趋势,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视角下,劳动报酬的提高要求工资大于劳动力价值。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报酬的同步增长需要一个趋于稳态的、恒定的资本有机构成值,这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相违背。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劳动者能分享剩余价值,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和分配规则相违背,从而也就证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实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一种思路是:劳动力和物质资料两种要素进行合作生产,并依据要素投入量的大小共同参与利润分享,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力产权的实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陆夏 刘晔
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成反比"还是"成正比"的争论中,部份学者往往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三种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事实上,劳动生产率的类别、劳动复杂性及使用价值质的变化都会改变二者的关系:在不考虑经济发展因素与劳动复杂性的条件下,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仍然"成反比",但在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态条件下,二者的关系则取决于个别与部门两种劳动生产率变动比率上的差异;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必然改变商品价值总量,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根本因素还是来源于劳动的复杂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艳娟 泉弘志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02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平均"产业净TLP的增长率"是3%左右,"产业总TLP的增长率"接近9%,说明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较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程恩富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上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这一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作一新的创造性发展 ,认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反向运动的表述只是一种实际状态 ,而非全部状态 ,且不完全适应纵向分析 ;强调就一般意义上讲 ,个别企业、同一部门或行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会使商品价值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是因为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劳动复杂化和熟练化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变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赵奇伟
我国固定资本投资20年来持续增加,与之相伴随的现象是,劳动收入占比同期下降明显。本文力图深入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速差距、资本收益率和劳动收入占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阐释该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首先,本文基于劳动收入占比和国民收入表达式推演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速差距、劳动收入占比、资本收益率三者之间的逻辑机制。我们发现: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速差距不仅是造成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原因,也是造成资本收益率变化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1990—2009年中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速的差距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值;第二,劳动收入占比的降低也会提高资本收益率,但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新 孙立扬
近年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在这个大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呈现出放缓趋势。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经济中,分析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第一、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是导致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大,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第二产业保持较高的就业份额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由此可知,现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结构变迁导致的。所以在政策调控上,政府应继续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动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投资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