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4)
2023(4506)
2022(3871)
2021(3654)
2020(2896)
2019(6783)
2018(6999)
2017(12216)
2016(7060)
2015(8225)
2014(8667)
2013(8309)
2012(7800)
2011(7242)
2010(7648)
2009(7138)
2008(7542)
2007(7231)
2006(6447)
2005(6011)
作者
(22435)
(18447)
(18103)
(17607)
(11933)
(9058)
(8477)
(7142)
(7082)
(7049)
(6372)
(6320)
(6252)
(6005)
(5926)
(5716)
(5558)
(5485)
(5396)
(5210)
(4902)
(4557)
(4518)
(4492)
(4214)
(4170)
(4163)
(4157)
(3859)
(3676)
学科
(27886)
经济(27847)
管理(20732)
(17946)
(16701)
企业(16701)
方法(11783)
(10560)
理论(10268)
数学(8077)
(7965)
数学方法(7768)
中国(7764)
教育(7645)
业经(6944)
(6532)
(6514)
(6066)
教学(5113)
(5031)
银行(5017)
(4916)
财务(4890)
财务管理(4865)
(4738)
(4688)
(4648)
金融(4643)
企业财务(4572)
(4359)
机构
大学(113083)
学院(111856)
(38075)
经济(36876)
管理(35883)
研究(35774)
理学(29362)
理学院(28952)
中国(28219)
管理学(28030)
管理学院(27829)
(24988)
科学(23663)
(21911)
(19750)
(19232)
(18025)
师范(17856)
研究所(16952)
财经(16619)
(16182)
(16154)
北京(16143)
中心(15956)
(14690)
业大(14331)
师范大学(14034)
技术(13988)
(12666)
(12616)
基金
项目(61271)
研究(46969)
科学(46722)
基金(41807)
(35973)
国家(35591)
科学基金(29785)
社会(26748)
社会科(24969)
社会科学(24961)
(24625)
教育(23802)
编号(20862)
(20690)
基金项目(20576)
成果(19525)
自然(18948)
自然科(18482)
自然科学(18476)
资助(18169)
自然科学基金(18127)
课题(15605)
重点(14281)
(13294)
(13127)
项目编号(12857)
(12745)
(12283)
大学(12203)
(12070)
期刊
(51705)
经济(51705)
研究(37780)
中国(25672)
教育(22107)
学报(19897)
(19863)
科学(16062)
管理(15208)
(14975)
大学(14804)
学学(13410)
技术(11241)
财经(9805)
(9386)
金融(9386)
农业(9264)
图书(8865)
(8513)
业经(7441)
经济研究(7120)
书馆(6640)
图书馆(6640)
(6633)
问题(6508)
统计(6204)
职业(6042)
(5551)
论坛(5551)
财会(5483)
共检索到182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笔者分析了马克思的个人观念和阶级观念,认为马克思眼中的个人是自利和理性的,并结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他眼中的阶级是阶级成员间关系的总和,是阶级关系的承担者。马克思强调阶级成员间的关系及阶级关系产生自个人行为选择,个人利益和个人行为是阶级利益和阶级行为的基础,他是从个人入手构建阶级理论的。如果除去西方主流思想孤立的个人观念的教条,把方法论个人主义理解为从个人入手解释经济现象的原则,那么马克思阶级理论,符合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的本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嵩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把社会看作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因而是一种有机整体论,并据此直接将其划归方法论整体主义阵营。有机整体论内部是有区别的,其一主张从个人入手;其二主张从整体入手。从马克思对上述两种有机整体论代表人物思想的批判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有机整体论观点符合从个人入手解释社会现象的马克思整体论方法论原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关于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归属,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笔者一方面分析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个人主义思想的批判,力图弄清他不同意其中的哪些因素,又保留了其中的哪些因素;另一方面分析马克思本人关于"现实中的个人"的论述,并且对照卢瑟福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定义,明确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笔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坚持从自利的、理性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现实中的个人"入手的研究视角,他是一位方法论个人主义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嵩  
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特别是关于他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有机整体论方法论归属问题的不同看法。了解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对于进一步明确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确定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绥生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兆元  
洞悉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必须从《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出发,在完整解读的基础上把握商品拜物教的奥秘。对于商品拜物教起源的探析,从历史维度出发,分析劳动分工和生产力发展在商品拜物教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所用;对于商品拜物教隐秘性质产生的原因,探究“视觉中心主义”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滞后性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商品拜物教的奥秘,研究商品本身的形式;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消亡,则从社会形态的更替上入手,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四方面构成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具体内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永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方法论具有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是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之方法论研究》一书从方法论的视域探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搭建了其基本构架,揭示了其内在逻辑,阐述了其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全  
教师的阶级身份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了传统的以经济纬度对教师阶级的划分,认为在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应通过教师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特征对教师的阶级身份进行识别。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专业化在促进教师阶层"升迁"的同时也具有使教师阶层"无产阶级化"的危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  
如何正确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是个重大问题。过去有段时间对它“拒之门外,不屑一顾”,或“一批到底,毫无可取”。后来看到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于是对其经济学说又有些“好丑不分,概表欢迎”的倾向,竟有人以为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似乎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还管用,这些糊涂思想,必须澄清。有效办法就是看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评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托尼·史密斯  王晓冬   魏旭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已成为替代库恩范式和弗里德曼实证主义的经济学方法论范式。新古典经济学者将其分析范式理解为一个拉卡托斯式的研究纲领,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科学研究纲领方面却鲜有涉及。事实上,《资本论》关于经济范畴逻辑发展的系统辩证法更适合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角度予以理解。《资本论》的社会形式辩证法构成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的硬核。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的理论硬核、启发法以及保护带,无论在新事实的预测,还是对资本主义现实及其发展动态的解释方面,都优于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连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强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问题是生态危机。其中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源。以经济理性为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显然无力解决生态问题。要想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只有从社会制度上废除资本主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哲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和原则性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和再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围绕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系统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决定、来源以及理论载体,强调了马克思构建其宏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夯实了方法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艾博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伴随着马克思主体实践观的逐步展开得以实现。以资本概念的演进为例:在资本概念形成的初期,马克思深受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把资本理解为物,但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清算以及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性的继承,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已初步浮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雏形;随着对古典经济学的生疑、反思与解惑,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定义呈现出了社会关系层面的思考;紧接着,马克思开始从具体的、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关系,并将社会关系内涵融入资本概念之中,使资本概念进一步丰富,最终完成了资本逻辑的论证,达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历史本质与主体批判逻辑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