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6)
- 2023(13153)
- 2022(11599)
- 2021(10881)
- 2020(9131)
- 2019(21300)
- 2018(21130)
- 2017(40970)
- 2016(22032)
- 2015(24826)
- 2014(24597)
- 2013(24547)
- 2012(22799)
- 2011(20571)
- 2010(20590)
- 2009(18856)
- 2008(18577)
- 2007(16398)
- 2006(14592)
- 2005(13197)
- 学科
- 济(92179)
- 经济(92055)
- 管理(63954)
- 业(60542)
- 企(51321)
- 企业(51321)
- 方法(43939)
- 数学(37508)
- 数学方法(37006)
- 财(23850)
- 中国(23595)
- 农(23397)
- 学(21298)
- 业经(19847)
- 地方(17798)
- 理论(17222)
- 制(16765)
- 贸(16065)
- 贸易(16056)
- 农业(15668)
- 易(15503)
- 务(15025)
- 财务(14944)
- 财务管理(14907)
- 和(14503)
- 企业财务(14191)
- 教育(13691)
- 银(13629)
- 银行(13585)
- 技术(13410)
- 机构
- 大学(319858)
- 学院(314491)
- 济(124907)
- 管理(124878)
- 经济(122150)
- 理学(107970)
- 理学院(106790)
- 管理学(104872)
- 管理学院(104309)
- 研究(104240)
- 中国(77938)
- 京(68415)
- 科学(64368)
- 财(59926)
- 所(52390)
- 农(48635)
- 财经(47750)
- 研究所(47265)
- 中心(46862)
- 江(46443)
- 业大(45705)
- 北京(43729)
- 经(43409)
- 范(43004)
- 师范(42646)
- 农业(37829)
- 经济学(37827)
- 州(37826)
- 院(37679)
- 财经大学(35636)
- 基金
- 项目(211388)
- 科学(166040)
- 研究(155950)
- 基金(153696)
- 家(132939)
- 国家(131819)
- 科学基金(113475)
- 社会(97428)
- 社会科(92220)
- 社会科学(92197)
- 省(81681)
- 基金项目(81262)
- 自然(73872)
- 教育(72307)
- 自然科(72146)
- 自然科学(72130)
- 自然科学基金(70821)
- 划(68886)
- 资助(64030)
- 编号(63645)
- 成果(53248)
- 重点(46984)
- 部(46933)
- 发(43929)
- 课题(43907)
- 创(43504)
- 教育部(40709)
- 科研(40602)
- 创新(40450)
- 大学(40314)
共检索到468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本文还对鲍特凯维兹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岳宏志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文章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文章还对森岛通夫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孔小红 史晓红
博特凯维兹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把商品生产中的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马克思的两个总量相等的论断是否成立。相关研究采用博特凯维兹的方法,使用不同的假定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看似在维护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是误解。同时,博特凯维兹等的模型以价格代替生产价格,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离开了马克思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的出发点,从而与劳动价值论相悖。马克思在阐发转形问题时,并非忽略了投入的转化问题,而是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虽然博特凯维兹式研究中的联立方程式与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其毕竟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奎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本文试图在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基础上来把握其实质 ,在此基础上建立静态转形模型和动态转形模型 ,从历史和逻辑—数学的角度 ,对转形问题作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答。并对我国学者丁堡骏和白暴力的转形理论进行评析。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问题 动态转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旭
价值转形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一个包含社会生产发展演化的价值转形条件生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蕴含其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历史分期。按照马克思对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经历了由商品按照个别价值(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交换向按不完全市场价值交换、按市场价值交换和按生产价格交换的历史转化过程。这一历史转化进程所涉及的市场价值、资本及其构成以及生产方式演化等范畴,构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不同的中介,借由这些具有历史规定的中介范畴,马克思完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分析。因此,科学地把握价值转形理论,必须回到社会经济系统及各要素的生成历史,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中所遵循的历史方式与逻辑方式相统一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价值转形为什么是一个自洽的科学的论断,进而消除各种纷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昌会
转形问题的争论不仅关系到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论证方法能否成立,而且关系到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逻辑上能否一致,以及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体系能否成立。首先,对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出了十大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覆盖了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争论的全部内容;其次,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对马克思转形理论进行了定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最后,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方法,对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有力驳斥了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在对所争论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实际上提出了一种解决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新方法。
关键词:
马克思 价值 生产价格 价值转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暴力
森岛通夫是一位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研究。森岛通夫对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比较,论述了二者的实际功能,指出不能用单一的经济理论概括所有的经济体系,认为应该用不同的模型来分析不同类型的经济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森岛通夫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的特点在于其包含了非常复杂的经济现实现象,比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更加复杂而贴近现实。例如,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自由的转移,同时生产能力每年以确定的速率下降;而森岛通夫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狭义"转形问题"是由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方法的差异引起的一个伪问题。《资本论》中投入未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马克思的"疏忽",它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表现手法。马克思在引入"误差"的基础上同时考察了价值生产、生产价格生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它们都是价值规律具体化("一般化")这一逻辑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人们对这些环节的认识始终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一方面完全忽视"误差"基础上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另一方面简单化地把这里的生产价格生产与"特殊条件"下的生产价格生产混为一谈,这是所谓狭义"转形问题"的首要根源。
关键词:
“一般条件” “误差” 逻辑悖论 方法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旸 荣兆梓
马克思在价值转形研究中运用五(多)部门数值例模型,说明了商品价值通过利润平均化转形为生产价格的数理关系。但他没有用这个数值例模型进一步推进按生产价格计算成本的转形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数值例模型没有给出计算不变资本价值转形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形的必要条件和方法。马克思的数值例模型不包含生产技术构成的完整信息,无法计算不变资本的生产价格,也不能确定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的必然性。转形理论必须在解决这一工具性缺失的前提下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继续推进。首先,需要添加生产的物质消耗矩阵;其次,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是沿着马克思研究路径继续前进的关键节点。本文从这一关键节点出发,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取代剩余价值总量不变,构建广义转形数理模型,完成了马克思转形理论的数理推导;并且用中国与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试算,得出若干初步结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小雨
新李嘉图主义在鲍特基维茨-斯拉法传统的基础上,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不一致,宣称应该抛弃劳动价值论。20世纪80年代,新解释的提出开启了一条不同的研究路径,但它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处理方法不一致,存在逻辑矛盾。单一体系和M解释分别提出了发展新解释的两种可能的路径,并都拓展至了非均衡的情况。它们从不变性条件、劳动力的价值和生产价格方程的非共时决定三个方面批判了新李嘉图主义,笔者总结了其共识与分歧,提出对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回归马克思,建立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在生产技术不变和生产的技术矩阵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假定条件下可以证明,如果整个经济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相等,且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相等,则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相应的单位价值也相等。换句话说,在所给的相当宽松的技术条件下,所谓的价值转形,只能转形为与自己在数量上相等的生产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转形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伪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史晋川
价值转变为生产价格这一“转形问题”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论题。本文在回顾“转形问题”争论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斯拉法的“标准体系”来充当“不变价值尺度”,从而为解决“转形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标准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价值转形问题狭义上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过程中量的关系,即生产价格精确量的计算问题。价值转形问题作为当代经济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最早由博特凯维兹提出。20世纪中叶,在博氏模型基础上,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为我们解决价值转形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值得深入研究。其中,温特尼茨克服了博氏模型的局限性;米克接触到了应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出发研究转形问题这一重要原理;多布、迪金逊等人认识到,在研究价值转形问题时,必须区别以劳动时间(价值)计量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系统"和以货币计量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系统"。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化形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光伟 张威
基于对科斯主义企业理论的批判,国内学者试图建构马克思企业理论,并沿四条线索展开:(1)理论批判及其深化,(2)通过理论回溯在原典中寻找理论依据,(3)以理论批判为指导的系统比较,(4)以理论批判为基本视阈和依托的尝试性理论建构。这一研究实质是把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具体统一于企业理论中,但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劳动价值论的应有的理论地位。因此,立足于广义体系,既有的批判视角的马克思企业理论需要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加以推进和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
马克思企业理论 科斯主义企业理论 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