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2)
- 2023(7573)
- 2022(6217)
- 2021(5544)
- 2020(4225)
- 2019(9496)
- 2018(9073)
- 2017(17476)
- 2016(8967)
- 2015(10070)
- 2014(10016)
- 2013(10087)
- 2012(9810)
- 2011(9128)
- 2010(9457)
- 2009(9066)
- 2008(8779)
- 2007(8165)
- 2006(7510)
- 2005(7220)
- 学科
- 济(67600)
- 经济(67559)
- 管理(26018)
- 业(22236)
- 方法(21319)
- 企(18745)
- 企业(18745)
- 数学(18166)
- 数学方法(18078)
- 地方(16175)
- 中国(13821)
- 学(12211)
- 地方经济(12091)
- 业经(11966)
- 农(10974)
- 财(10165)
- 融(9896)
- 金融(9893)
- 制(9421)
- 理论(8681)
- 银(8331)
- 银行(8323)
- 行(8095)
- 经济学(7964)
- 环境(7541)
- 体(7457)
- 贸(7438)
- 贸易(7431)
- 和(7426)
- 农业(7323)
- 机构
- 大学(148853)
- 学院(148039)
- 济(76584)
- 经济(75240)
- 研究(54365)
- 管理(53614)
- 理学(45247)
- 理学院(44767)
- 管理学(44241)
- 管理学院(43957)
- 中国(42625)
- 财(34520)
- 京(30466)
- 科学(28174)
- 财经(27379)
- 所(26846)
- 经济学(26288)
- 经(24827)
- 研究所(23849)
- 中心(23445)
- 经济学院(23235)
- 江(21998)
- 财经大学(20406)
- 北京(19542)
- 院(18986)
- 农(18572)
- 范(18494)
- 师范(18349)
- 州(17348)
- 业大(16423)
- 基金
- 项目(87868)
- 科学(70252)
- 研究(66093)
- 基金(65736)
- 家(55882)
- 国家(55440)
- 科学基金(47973)
- 社会(45666)
- 社会科(43300)
- 社会科学(43290)
- 基金项目(33591)
- 省(32659)
- 教育(29993)
- 自然(28317)
- 自然科(27658)
- 自然科学(27653)
- 自然科学基金(27183)
- 资助(27039)
- 划(26925)
- 编号(25264)
- 成果(20798)
- 发(20106)
- 部(20070)
- 重点(19857)
- 国家社会(19660)
- 教育部(18066)
- 课题(17953)
- 创(17798)
- 人文(17482)
- 性(17271)
共检索到236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龚刚 蔡昱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构成了资本的循环过程,其中,资本的流通过程实际上就是市场的交易过程。西方经济学中的交易模式是阿罗—德布鲁的“均衡拍卖”,“均衡拍卖”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方法和一般均衡理论提供了微观基础。然而,“均衡拍卖”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实中的拍卖是瓦尔拉斯的“竞价拍卖”。但“竞价拍卖”又因其稀缺性之特点,一般只适用于纯交易经济,从而并不进入马克思的资本循环过程。马克思资本循环下的市场交易可以用“明码标价”来进行描述。“明码标价”不仅意味着厂商定价,更意味着厂商是按“明码标价”下所获得的市场的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如购买劳动力和原材料,并组织生产活动等。在“明码标价”下,单个资本的循环以“卖”为起点,并且以所实现的“卖”为核心而开展其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在“明码标价”下,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和循环也将面临“需求的源头之问”。所有这一切均意味着市场经济是需求决定型经济,而只买不卖的投资者则是需求的源头。总之,“明码标价”交易模式为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提供了微观基础。
关键词:
明码标价 资本循环 拍卖 需求的源头之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玉萍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循环理论出发,对山西省林业扶贫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林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育苗、造林、林产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多措并举、综合发力,不仅要使贫困人口在参加林业生产劳动中获得劳务收入,而且要在参与林业产业体系中获得产业利润,提高林业脱贫质量,实现精准扶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宏 王诗桪
流通时间在流通问题的研究中居于关键地位,但相关研究多年来存在理论基础与实证方法相对割裂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理论和概念进行梳理、整合和扩展的基础上,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对流通时间的理论模型和测算方法进行研究。据此,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对流通时间进行试算,发现我国的流通时间整体而言平稳中略有上升,但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趋势不相同;初步验证了资本周转率、批发业和运输条件的发展有助于缩短流通时间。最后,本文还比较了流通时间与产销率、储蓄率等相近概念的异同,并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
流通时间 资本循环 可计量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玉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薛才琳 陈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格的相关理论包括:价格本质、价格形成决定因素、价格变动内部决定因素、价格构成及其运动、价格形成与价格变动等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理论组成部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为判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为提供了理论标准。
关键词:
马克思 价格理论 市场经济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依据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的"六册计划",对市场经济存在的基本前提、市场体系中的要素市场、国际市场以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等问题。作些探讨性的论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裘愉锷
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循环的观点看储蓄与萧条、通胀的关系裘愉锷吴越80年代末,货币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来华访问时,曾对中国领导人阐述过:利用储蓄存款进行投资不存在通货膨胀的诱导因素。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存款立行”也的确成为各级行社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化过程依次经过初期、加速与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借助卡尔·马克思、亨利·列斐伏尔和大卫·哈维等学者的资本循环理论,通过对纵向历史时间与横向世界空间比较发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耦合与错位两种现象,因为资本已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过渡到空间本身的生产,过度金融房地产化与城市化问题成为全球性现象。生产资本要避免金融与房地产业投机陷阱而直接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需要相应制度创新。只有运用制度激励与约束的力量,形成法规体系与政策体系,才能促进资本从第二级投机性循环进入第三级科技创新性循环,促进社会
关键词:
金融房地产化 资本循环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化过程依次经过初期、加速与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借助卡尔·马克思、亨利·列斐伏尔和大卫·哈维等学者的资本循环理论,通过对纵向历史时间与横向世界空间比较发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耦合与错位两种现象,因为资本已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过渡到空间本身的生产,过度金融房地产化与城市化问题成为全球性现象。生产资本要避免金融与房地产业投机陷阱而直接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需要相应制度创新。只有运用制度激励与约束的力量,形成法规体系与政策体系,才能促进资本从第二级投机性循环进入第三级科技创新性循环,促进社会与科技创新,避免超前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发展速度合理化,使得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得益彰。
关键词:
金融房地产化 资本循环 城市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新平
循环经济的经济理论基础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循环经济理论创新的核心问题。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探寻循环经济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应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原理、劳动与劳动过程的生态经济理论、生产过程理论和社会生产理论中的生态原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相统一的生态经济原理作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作为探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江
循环经济模式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模式。对于循环经济思想,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提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观点,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概念,但是,他的循环经济思想已经十分清晰。马克思提出这一思想要比美国经济学家早半个多世纪。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人类与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循环经济 思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在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对此该如何理解?这里选择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加以解释。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以独立的个体为出发点,突出个体选择的重要性。马克思经济学以"关系"或"经济关系"为出发点,从"关系"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从这样分析视角去分析经济循环,不仅可以发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经济循环的内在实现机制,也可以用来解释当代世界经济循环变化的逻辑。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还可以指导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经济循环 唯物史观 经济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本文分析马克思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的五大范畴:经济主体的动机和行为体制、竞争机制、技术进步机制、资本积累机制和组织制度创新机制,并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了简要的比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张东超 郑茜月
产业资本循环视角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依托我国的内需潜力,顺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环节,使供需良性适配,实现价值增殖。当前,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有效需求收缩,分配和消费环节受阻,供给侧冲击,生产和交换环节不畅,市场主体预期不足等问题。理论分析发现,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内生于城镇化过程,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社会变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释放内需,优化投资供给,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新型城镇化与生产到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密切关联,具备供求匹配的双重条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要以县城带动乡村振兴,顺畅分配和消费环节,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引领产业升级,打通生产和交换环节,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稳定并增强国内与国际市场主体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