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0)
2023(5648)
2022(4429)
2021(4235)
2020(3322)
2019(7447)
2018(7139)
2017(12923)
2016(7246)
2015(8327)
2014(8324)
2013(8293)
2012(7737)
2011(6847)
2010(7064)
2009(6990)
2008(7502)
2007(6740)
2006(5904)
2005(5417)
作者
(21571)
(17808)
(17789)
(17098)
(11363)
(8437)
(8118)
(6891)
(6708)
(6658)
(6083)
(6037)
(5989)
(5827)
(5827)
(5363)
(5174)
(5126)
(5114)
(5086)
(4517)
(4391)
(4307)
(4276)
(4096)
(3990)
(3987)
(3773)
(3582)
(3575)
学科
(29526)
经济(29488)
管理(27670)
(23450)
(23436)
(22645)
企业(22645)
方法(13280)
财政(11964)
(10826)
财务(10810)
财务管理(10767)
(10324)
企业财务(10297)
理论(9624)
数学(9510)
(9490)
数学方法(9264)
中国(9097)
(8428)
业经(7452)
教育(7008)
(6498)
(6418)
(6400)
(5963)
体制(5444)
(5097)
银行(5085)
(4940)
机构
大学(116219)
学院(113189)
(41957)
经济(40966)
管理(38539)
研究(36368)
理学(32616)
理学院(32226)
(31948)
管理学(31582)
管理学院(31367)
中国(27872)
(24312)
科学(22843)
财经(21196)
(19041)
(18969)
(17774)
(17108)
师范(16992)
研究所(16689)
北京(15461)
财经大学(15317)
中心(15110)
(14321)
经济学(14033)
(14027)
师范大学(13704)
业大(13365)
(12564)
基金
项目(66071)
科学(51725)
研究(50276)
基金(47889)
(40976)
国家(40592)
科学基金(34663)
社会(31970)
社会科(30080)
社会科学(30070)
(24911)
教育(24365)
基金项目(23614)
(21243)
自然(20979)
编号(20653)
自然科(20458)
自然科学(20454)
自然科学基金(20074)
资助(19574)
成果(19501)
重点(15244)
(14991)
课题(14810)
(14211)
项目编号(13664)
国家社会(13482)
(13324)
教育部(13216)
(12880)
期刊
(51602)
经济(51602)
研究(40273)
(32208)
中国(23506)
学报(19949)
教育(17192)
科学(15902)
大学(15145)
管理(14948)
学学(14064)
财经(12958)
(12690)
(11123)
技术(8787)
经济研究(8662)
会计(8137)
农业(8052)
(7891)
金融(7891)
财会(7845)
(7033)
(6882)
财政(6882)
问题(6713)
业经(6225)
图书(6136)
统计(5777)
(5411)
技术经济(5402)
共检索到179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长军  
关注西欧社会财产现实,反思和批判对其形形色色的理论回应,揭示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与"往何处去",在财产现实"原本"批判和理论"副本"批判、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马克思建构起科学的财产理论学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对于存在财产视域中的误读、误解、误判现象的当代中国,对财产问题做深入的"元方法论"思考,形成对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长军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长军  
马克思财产理论认为,财产、效率与自由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实体自由的增加;人类社会的三种财产历史形式,是对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实证,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现代社会催生的财产形式,对于当下我国建构公民社会具有启示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产生的公民社会,在财产、经济效率与公民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必然呼唤和催生成熟的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治理理念中实现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邦文  赵景峰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的根本方法,是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阐述的总体方法论是以"具体总体"与"思想总体"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涵,以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对立统一关系、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等为基本原则,并利用范畴的内在规定性、范畴联系的有序性、范畴运动的关联性与范畴转换的中介性等特征来构建能反映研究对象本质联系的范畴体系,最后上升至理论体系的元方法。当前,要重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总体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来确定研究对象、起点范畴、中心范畴、逻辑主线,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马克思在肯定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对资本和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部,深入到资本矛盾的内在本质,将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等置于批判的核心,在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的基础上揭示资本生产的基本规律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资本的两重性,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有效地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建构政府、资本、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卫国  程承坪  
对所有权、财产权和产权三个概念进行全新的辨析,同时,还讨论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的异同及其互补性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进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存在着形式上结论与逻辑上结论之间不一致的矛盾。从资本本质及其内在矛盾的逻辑发展看,资本积累的结果不仅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一定是劳动供给的不足和工人阶级的富裕化;而对资本家阶级来说,资本积累只是使他们得到权力与荣誉,但积累的主要成果却并不被他们所享有。因此,资本积累是对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自我异化过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鹏   李可  
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推进与深度应用的背景下,财务工作向智能化转型是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为把握财务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视野。基于此,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与基本方法,广泛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会计职业发展的新特点,剖析财务智能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领财务智能化转型发生新变化、呈现新特点,财务人员应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赋能下财务智能化转型的现状,以更好地应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另一方面,人的活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也保持不变。这充分证明,尽管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劳动形态、劳动过程以及劳动结构的显著变革,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是我们洞察时代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本质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金钥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轩昊  熊雪梅  蔡金叶  
财务工作智能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把握财务工作智能化的内在逻辑,能够促进财会人员应对与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变革。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文将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与劳动者的重要论断与会计职业发展特征广泛结合,首先针对“会计消亡论”,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剖析人工智能并非导致财务会计职业消亡的深层理论原因;其次,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创造过程观点,分析智能财务劳动的价值创造特性,认为其通过推动内部沟通协作和数据共享产生协作增值价值,并促使财务价值创造向管理或决策环节聚集;最后,结合劳动价值论剖析智能化背景下财会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内在原因,并从业务转型、人本理念和伦理道德建设角度提出应对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明哲  吴姗姗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和对资产阶级消费理论的批判中诞生的,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并成功预见了当代消费主义的典型特征与消极影响。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当代中国消费现状的现实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为指导,分析当代中国的消费现状,并结合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创新中国的消费文化,树立科学消费观,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加清  
21世纪世界问题和中国问题的解决,需要马克思《资本论》中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指导。根据马克思思想史,马克思本人提出的"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揭示了其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是一个总体,包括三个要素:其对象是社会生产;其方法是"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其目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结构及其对未来社会的定义,是马克思本人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进行历史分析的证明。本文根据世界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明确指出21世纪世界社会生产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动、被动地位发生新变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 ;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 ,也可以是分离的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守公有制这个硬核,才能避免游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对重农主义进行剖析,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反思,对资本主义农业本质进行发掘研究,对当下农业问题进行指导,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的根本性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合作社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消费是消费者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消费者不论在何种状态下 ,都有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些权利 ,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多种选择。这种行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仅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因此 ,消费者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 ,除了有一般规律外 ,也会有一些较特殊的规律。消费者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消费者行为固有的客观性与规律性 ,解决好消费领域里的诸种问题 ,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