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9)
2023(4848)
2022(3886)
2021(3881)
2020(3018)
2019(6572)
2018(6294)
2017(11647)
2016(6387)
2015(7163)
2014(7138)
2013(7041)
2012(6568)
2011(5715)
2010(5835)
2009(5522)
2008(6003)
2007(5264)
2006(4671)
2005(4034)
作者
(16881)
(14142)
(14083)
(13666)
(9014)
(6713)
(6473)
(5441)
(5368)
(5246)
(4745)
(4738)
(4648)
(4548)
(4540)
(4191)
(4089)
(4066)
(4027)
(3930)
(3524)
(3426)
(3421)
(3352)
(3272)
(3199)
(3153)
(2976)
(2915)
(2820)
学科
管理(24456)
(24363)
经济(24219)
(22465)
(20522)
企业(20522)
(20375)
财政(11942)
方法(11047)
(9786)
财务(9782)
财务管理(9744)
(9490)
企业财务(9378)
理论(8811)
中国(8642)
(8132)
业经(7875)
(7387)
(7124)
(6630)
数学(6559)
数学方法(6499)
(6392)
(5495)
体制(5466)
教育(4813)
地方(4788)
企业经济(4581)
经济理论(4533)
机构
大学(92451)
学院(90847)
(35613)
经济(34861)
管理(33510)
研究(29843)
理学(29050)
理学院(28746)
(28615)
管理学(28369)
管理学院(28199)
中国(22576)
(18601)
财经(18502)
科学(17212)
(16624)
(14686)
(13747)
财经大学(13505)
中心(12765)
研究所(12718)
(12264)
师范(12177)
(11881)
经济学(11852)
北京(11577)
经济学院(10459)
业大(10432)
(10429)
(10349)
基金
项目(56375)
科学(44886)
研究(43574)
基金(41736)
(35329)
国家(34975)
社会(30584)
科学基金(30334)
社会科(27589)
社会科学(27576)
基金项目(21542)
(21277)
教育(20757)
编号(17786)
自然(17695)
(17656)
自然科(17253)
自然科学(17250)
自然科学基金(16957)
成果(16475)
资助(15879)
(13292)
重点(12860)
(12568)
课题(12389)
国家社会(12375)
教育部(11973)
项目编号(11726)
(11669)
(11579)
期刊
(44260)
经济(44260)
研究(31615)
(28597)
中国(20323)
学报(14883)
科学(12725)
管理(12435)
大学(11778)
教育(11722)
(11536)
学学(11083)
财经(10736)
(9209)
经济研究(7435)
农业(7325)
会计(7224)
(7080)
财政(7080)
财会(6880)
(6323)
金融(6323)
(5798)
技术(5552)
问题(5433)
业经(5376)
社会(4690)
通讯(4682)
会通(4657)
(4290)
共检索到143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长军  
马克思财产理论认为,财产、效率与自由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实体自由的增加;人类社会的三种财产历史形式,是对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实证,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现代社会催生的财产形式,对于当下我国建构公民社会具有启示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产生的公民社会,在财产、经济效率与公民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必然呼唤和催生成熟的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治理理念中实现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长军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长军  
关注西欧社会财产现实,反思和批判对其形形色色的理论回应,揭示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与"往何处去",在财产现实"原本"批判和理论"副本"批判、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马克思建构起科学的财产理论学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对于存在财产视域中的误读、误解、误判现象的当代中国,对财产问题做深入的"元方法论"思考,形成对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德友  
面对现代性在流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症候",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双线逻辑上对现代性做出"诊断",而葛兰西则以张扬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意在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呈现出单线逻辑图式。由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迥异之处,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遗产继承问题又凸现出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陈雪莹  陶秦青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毛菲  孙熙国  
作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研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剖析来理解财产权概念的实质;二是将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置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核心逻辑中进行考察;三是对关涉马克思财产权批判思想的重要文本进行整合研究,以进一步剖析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理论实质,挖掘其思想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卫国  程承坪  
对所有权、财产权和产权三个概念进行全新的辨析,同时,还讨论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的异同及其互补性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 ;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 ,也可以是分离的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元东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中国城市房地产经济现象,得到结论:城市房地产价格由生产过程中凝结的抽象劳动和地租资本化的加总决定;房地产价格可转化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城市地租的购买价格三个部分,其中城市级差地租决定了房价趋势的形成;同时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中,级差地租受单个城市规模的限制给城市房价设定了一个运行区间。可见稳定房价需拉平城市房地产区位差异并对土地价值增值部分进行收入再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永正  
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缺陷是活劳动范畴的非历史性。马克思完成从本质上认识活劳动如何形成价值时,活劳动范畴达到了思维的抽象便停止了,没有把活劳动从抽象再上升到具体,这就造成了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缺乏能够与现实的具体相对应的关于活劳动的思维的具体,解释停留在本质上而对现实缺乏解释力。创立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第四个原理,即劳动价值形成方式原理,将活劳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揭示活劳动的历史性,用以从形式上说明活劳动如何形成价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奋根  赵翠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杜奋根,赵翠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不仅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必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灿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构成了西方财产权思想的来源及哲学基础。近代欧洲社会确立私人财产权利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一进程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私人财产权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生产关系分析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私人财产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与内在矛盾。用马克思的财产权思想和方法剖析当代资本主义财产权结构和财富差距时我们看到,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核心实质是资本强权,分配的不公源于财产权占有的不平等。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评和对未来社会公有制的构想中,包含了他深刻的财产权思想:一是财产权的正义公平,二是财产权与人的发展,三是社会和谐与利益均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光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大体经历了探索期、转变期、关键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几个阶段。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分配思想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由否定到肯定并扬弃是马克思分配思想形成的逻辑前提。实现经济范畴内涵的超越是马克思分配思想的产生的必要环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分配思想产生质变的理论节点。探究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可以使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分配思想的认识,正确运用马克思分配思想指导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分配现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时珍  韦奇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社会主义产权理论的源头时珍,韦奇产权和产权制度,当前正是举国上下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都认为,产权理论的源头在西方经济学中,是由本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提出的。果真是这样吗?这需认真辨明。所谓产权,广义地讲,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  
通过对"财产权"的思想史溯源,引出蒲鲁东的"财产权"思想;进而在对蒲鲁东与马克思的比较分析中,梳理马克思对"财产权"概念的批判性反思。研究表明,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逻辑,马克思完成了对"财产权"与"自由"问题的回应与解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