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3)
2023(4828)
2022(3927)
2021(3505)
2020(2712)
2019(5774)
2018(5566)
2017(10457)
2016(6018)
2015(6579)
2014(6410)
2013(6436)
2012(6055)
2011(5699)
2010(5692)
2009(5344)
2008(5252)
2007(4880)
2006(4421)
2005(4111)
作者
(18414)
(15617)
(15394)
(14666)
(9793)
(7444)
(6946)
(5917)
(5852)
(5474)
(5401)
(5205)
(5067)
(4968)
(4959)
(4836)
(4587)
(4519)
(4459)
(4405)
(3927)
(3887)
(3735)
(3654)
(3572)
(3428)
(3363)
(3103)
(3075)
(3059)
学科
(32087)
经济(32066)
(14298)
管理(14259)
方法(11891)
数学(10342)
数学方法(10254)
地方(9818)
(9116)
中国(8995)
(8761)
企业(8761)
(7448)
地方经济(6775)
农业(6738)
业经(5934)
(5519)
劳动(5500)
教育(5000)
理论(4889)
环境(4505)
(4460)
(4433)
(4266)
金融(4261)
(4083)
贸易(4082)
(4047)
(3899)
(3834)
机构
大学(95396)
学院(94104)
(40264)
经济(39545)
研究(34264)
管理(30607)
理学(26218)
理学院(25827)
管理学(25294)
管理学院(25120)
中国(24743)
科学(22085)
(19799)
(18027)
(17552)
(16662)
研究所(16528)
(15376)
师范(15245)
中心(14706)
(14700)
财经(14382)
经济学(13876)
业大(13542)
农业(13220)
(13030)
师范大学(12456)
经济学院(12435)
北京(12075)
(11782)
基金
项目(62117)
科学(49646)
基金(45504)
研究(45482)
(40262)
国家(39943)
科学基金(33598)
社会(30520)
社会科(28922)
社会科学(28916)
(24406)
基金项目(23305)
教育(21080)
(20928)
自然(20325)
自然科(19850)
自然科学(19848)
自然科学基金(19481)
编号(17986)
资助(17944)
成果(15111)
重点(14634)
(14515)
(13769)
国家社会(13299)
课题(12960)
(12558)
发展(11931)
创新(11920)
(11756)
期刊
(45805)
经济(45805)
研究(29460)
中国(19519)
学报(17505)
(15428)
科学(15147)
(12837)
大学(12807)
教育(12338)
学学(12022)
管理(10861)
农业(10402)
财经(8519)
技术(7810)
(7512)
经济研究(7314)
(7088)
金融(7088)
业经(6464)
问题(6331)
(5502)
资源(5389)
(5340)
技术经济(4977)
图书(4699)
(4536)
统计(4518)
世界(4184)
(4096)
共检索到142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洪武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分为一般与特殊。作为特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概念与所生产的产品的物质形式无关,它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劳动在非物质生产领域里也有各种表现形式,发展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劳动既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又可指导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看作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重大误解,认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看作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由此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说成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我们探讨这个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和学术扩展性,从其逻辑基点上可以延伸出对一系列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制度及政策选择的科学思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经济分析的逻辑基础,是可运用于或启发我们观察和研究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学术源泉,更是中国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也是在发现新现象中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军  高晓雁  
生产力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与确证的人的本质。经过在社会横向上个体对类本质不断占有的拓展,以及在历史纵向上劳动从物质手段向精神实现转变的拓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最终将实现统一。资本增殖机制使人对自然只在效用属性上片面张扬主体性而出现生态危机。这种片面张扬的主体性在社会横向上表现为生产力发展与个体限定悖论,在历史纵向上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扩大与人的物化悖论。市场经济已进入智力生产阶段,将拓宽马克思生产力与人发展的新视阈。但资本主义生产从相对过剩演化为绝对过剩,无法使智力生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时,不只是研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再生产问题,而且还把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加以研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保持生产关系的根本属性不变质,但决不是原版复制,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必须废弃掉,而代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它的本质特征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所有方面和环节都凝固不变了。它在自身基础上的再生产运动,仍然是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我们认为,马克思没有提出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全世界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百年误解都源于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误读。由此,可以得到三个“无关论:”(1)生产劳动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无关;(2)生产劳动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无关;(3)生产劳动理论与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无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盛绍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基于资本主义形式下的大工业的革命本性而提出的一个与人的全面发展直接相联系的特定的历史概念。它的基本涵意就是指通过教育这个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使工人掌握物化在机器与人工业中的科学原理,以及据此建立的生产工艺,从而使大工业生产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并使工人获得与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相适应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它的实现也是和不断打破与消灭和私有制相联系的旧分工直接相联系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珊  
对亚当·斯密将劳动的生产性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联系在一起这一错误成分的批判以及对生产劳动是与资本交换的劳动这一正确见解的发挥,马克思完成了对生产劳动理论的科学革命。马克思从社会形式规定性的角度回答了为何提供服务的劳动不是生产劳动以及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几乎不表现为生产劳动。通过将生产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呈现了生产劳动的全貌,不仅在“质”上从劳动的社会形式规定角度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基础,还在“量”上阐明了生产劳动之于资本积累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永华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奢侈品和必要消费资料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就变成必要消费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消费者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扩大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过程就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成为必要生活资料,应当成为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要提高工资水平以适应部分奢侈品消费的需要。当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后,生产奢侈品是发展生产的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一宣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策的提出,消费不和谐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和谐消费思想,对我们当前认识和解决消费不和谐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马克思的和谐消费思想着手分析,以期对解决当前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永志  
新技术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劳动过程的某些新变化 ;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进一步分离 ;生产过程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发展。新技术革命也引发了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劳动与资本变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强化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进一步深化。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 ,因为整个物质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没有变 ,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实质依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睦欣  庞德良  
西方主流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理论由于抛弃了肇始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劳动范畴,将全部经济活动甚至部分非经济领域的社会活动都看作是生产性的,使其既不能说明产业结构转换是由什么因素驱动的,也不能说明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如何发生的。遵循这一理论的政策议程不仅没有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向富裕国家的转变,反而使其陷入过早的"去工业化"泥潭。马克思基于资本视角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分类及其增长效应的分析,不仅科学地阐明了产业结构变迁的内在动因,而且给出了不同于西方主流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三个基本遵循:一是实现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在国民经济生产结构中的按比例协调配置;二是实现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的按比例协调配置;三是实现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按比例协调配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逄锦聚  
从2010年开始,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有两种主要的经济学方法。一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方法。按照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虽然结构性需求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在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不足,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畅,要素生产率较低等,这实际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表现的阶段性特征。所以,认识引领新常态,保持国民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璐  
智能革命驱动下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无人化”生产使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而企业所获利润却不断增加,所形成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却在不断增加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矛盾,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无人化”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无人化”生产中人的活劳动始终在场、“无人化”生产中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依然可以解释“无人化”生产这一经济现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新光  
中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它与"营利型家庭农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这是国内理论界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