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8)
- 2023(17059)
- 2022(14487)
- 2021(13551)
- 2020(11338)
- 2019(25835)
- 2018(25382)
- 2017(47180)
- 2016(25949)
- 2015(29601)
- 2014(29932)
- 2013(29182)
- 2012(27506)
- 2011(24973)
- 2010(25018)
- 2009(23394)
- 2008(23136)
- 2007(20630)
- 2006(17839)
- 2005(16137)
- 学科
- 济(120160)
- 经济(120025)
- 管理(72245)
- 业(65707)
- 企(53694)
- 企业(53694)
- 方法(50379)
- 数学(44235)
- 数学方法(43617)
- 中国(30120)
- 学(28704)
- 农(28493)
- 财(27988)
- 地方(26415)
- 业经(23112)
- 制(21154)
- 贸(18922)
- 贸易(18913)
- 农业(18851)
- 理论(18513)
- 易(18286)
- 融(17557)
- 金融(17549)
- 银(17329)
- 银行(17277)
- 和(17217)
- 务(16943)
- 财务(16876)
- 财务管理(16830)
- 行(16518)
- 机构
- 大学(379394)
- 学院(377546)
- 济(156137)
- 经济(152747)
- 管理(139185)
- 研究(132851)
- 理学(119282)
- 理学院(117842)
- 管理学(115412)
- 管理学院(114712)
- 中国(99431)
- 科学(83357)
- 京(80405)
- 财(71125)
- 所(68404)
- 农(66560)
- 研究所(62230)
- 中心(61113)
- 江(57744)
- 业大(57429)
- 财经(56385)
- 农业(52537)
- 范(51386)
- 经(51100)
- 师范(50779)
- 北京(50219)
- 经济学(48599)
- 院(47587)
- 州(45432)
- 经济学院(43448)
- 基金
- 项目(251242)
- 科学(196773)
- 基金(181693)
- 研究(179755)
- 家(159947)
- 国家(158643)
- 科学基金(134717)
- 社会(113647)
- 社会科(107516)
- 社会科学(107490)
- 省(98624)
- 基金项目(95073)
- 自然(87733)
- 自然科(85675)
- 自然科学(85646)
- 教育(84166)
- 自然科学基金(84115)
- 划(83521)
- 资助(75012)
- 编号(72063)
- 成果(59578)
- 重点(57571)
- 部(55331)
- 发(54323)
- 创(51334)
- 课题(50795)
- 科研(48522)
- 创新(48168)
- 国家社会(47286)
- 教育部(47001)
- 期刊
- 济(174967)
- 经济(174967)
- 研究(110881)
- 中国(76070)
- 学报(66024)
- 农(59799)
- 科学(57592)
- 财(57411)
- 管理(51417)
- 大学(49373)
- 学学(46459)
- 教育(42999)
- 农业(40303)
- 技术(34997)
- 融(33204)
- 金融(33204)
- 财经(28995)
- 经济研究(28616)
- 业经(26206)
- 经(25120)
- 问题(22515)
- 业(21391)
- 统计(20286)
- 版(19775)
- 技术经济(19362)
- 图书(18930)
- 贸(18600)
- 策(17898)
- 理论(16979)
- 科技(16530)
共检索到570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丽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通过考察特定历史条件下共同体样态,在共同体重建问题上形成了深化认识。在重建缘由上,洞察到货币与资本主导下的共同体在关联纽带、个体发展与价值取向上的多重矛盾表征是重建共同体的具体缘由。在重建进路上,强调确立起个体对劳动客观条件的肯定性关系,破除货币价值体系和资本生产关系的限制,以及塑形“结合劳动”与“共同劳动”形式,是重建共同体的主要进路。在重建进程上,明晰了超越资本主义共同体与高级复归前资本主义共同体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揭示出马克思对共同体重建问题的透视思维与理性认识,有助于厘清诸多与共同体重建问题相关的理论争论,推动构建新时代满足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需求的共同体新样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深化《手稿》中资本理论的再研究,对习近平提出的“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手稿》先后提出的资本的“六分结构”和“三分结构”,阐明资本运动既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为条件,又受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制约的特征;资本是生产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与劳动相对立的生产要素,也是生产资本在价值转移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的“普照的光”,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总体中的“色彩”和“比重”。《手稿》以劳动过程的新的结合方式为基础,对资本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展开论述;从资本本质及其运动过程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由此因势而新提升资本治理本领、因时而进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的资本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孟飞 孟德强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及其统治形式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证了资本现代性文明境遇下人的现代性困境。对于革命的马克思来讲,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此岸世界的真理”以完成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更在于追寻“彼岸世界的道路”以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重构。立足于“建构新社会”的实践立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探索了超越资本现代性的实践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历史辩证逻辑为现时代中国现代性的创造性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资源,启迪我们要在辩证审视现代性的基础上超越资本现代性、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现代性、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统一中构建现代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利英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什么",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有必要从根源上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来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本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源地,从根源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本质。现实"物质利益"问题的发难引发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本质,对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关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主题的整体性,对黑格尔辩证法以及整个哲学的批判成就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对"三大来源"的整合创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静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也为透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生活的贫困提供强有力支撑,基于此,马克思作了大量论述,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并对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作为首要内容展开系统解析。并在剖析四重规定性的基础上,挖掘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暗藏关系,寻求消除异化劳动的现实出路,才能够真正把握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关键锁钥。此理论不仅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获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其唯物史观生成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说,异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异化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扬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思危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是马克思把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中的异化观念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结果,把传统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的社会异化扩大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异化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利用它来揭露和批评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生产关系。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异化与劳动学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 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虞骞
作为学术界着重致力于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于人的本质思想问题的探究,这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内容,贯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始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强调要消灭私有财产和私有制才能消除异化劳动,从而引出人的本质问题。它包括人的自然类本质和社会类本质,《手稿》在对马克思系统科学地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处于奠基地位,《手稿》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对马克思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有着很大价值,更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怡莹 薛忠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的异化劳动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与社会根基: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及超越和对现实社会的考察。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立足于人类解放的制高点,是时代的创新:揭开异化劳动的样态,揭露异化劳动的本质,揭发异化劳动的危害,揭穿异化劳动的根源,指明异化劳动的归宿。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现实启示在于四个方面的逻辑统一:以观念变革强化人的劳动光荣理念;以智能化推动人的劳动解放;以完善公平公正劳动机制保障人的劳动权益;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实现人的劳动自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着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亚当·斯密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和工资怎样购买不变资本的商品,"斯密教条"缘何会产生以及怎样解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双重性定义该如何理解。这三大问题,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科学评价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地位的关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文圣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对亚细亚、古典古代和日耳曼三种所有制的原始形式进行了详尽阐述。国内外学界对这三种所有制原始形式间的关系争论不休,而这一争论对于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演进及过渡思想、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树立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读马克思文本可以确证,这三种所有制原始形式各有特色,又有许多共同点,它们是同一历史时期并列的三种所有制原始形式,马克思把它们归结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而亚细亚形式是三者中最典型、也是保持最长久的形式。
关键词:
所有制 亚细亚 古典古代 日耳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郭毅 李爱军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快速推进的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相应引发了人们对于既往全球经济系统所依托的社会生态及其建构的历史逻辑关系的再思考。全球经济系统并非一个封闭、孤立的存在,而是依托于更为广泛、更具基础性并处于动态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社会生态,包括良好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共识,以及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等等。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以来经历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三次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系统与其社会生态之间的一次次“建构—危机—崩溃—重构”过程。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梳理人类社会各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在分析既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社会生态构建历史逻辑基础上,阐明全球化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特点和成因,并立足于新发展理念,指出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合作目标,以多边主义为行动原则,构建未来经济全球化应当遵循的价值导向、国际合作目标与基本行动原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马克思物质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初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脉络梳理与新时代视角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阐释与中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项历史性考察(1921—2021)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创新探析——批判实在论视域中的异端经济学启示
比较视域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论纲(一)
比较视域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论纲(二)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考点滴──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下利润分享的逻辑——评《马克思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