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3)
2023(8412)
2022(6816)
2021(6248)
2020(4747)
2019(10776)
2018(10612)
2017(19946)
2016(10801)
2015(11990)
2014(12105)
2013(12001)
2012(11589)
2011(10841)
2010(11001)
2009(10112)
2008(9875)
2007(8752)
2006(7847)
2005(7427)
作者
(32553)
(27373)
(27153)
(26250)
(17823)
(13126)
(12438)
(10541)
(10321)
(10031)
(9630)
(9127)
(9109)
(8950)
(8794)
(8601)
(8070)
(7957)
(7936)
(7668)
(7176)
(6692)
(6653)
(6458)
(6388)
(6182)
(6109)
(5662)
(5639)
(5388)
学科
(68444)
经济(68387)
管理(27525)
方法(23609)
(23117)
数学(20347)
数学方法(20187)
(19555)
企业(19555)
地方(16248)
(14378)
中国(13600)
地方经济(12005)
业经(11966)
(10640)
理论(10598)
(10094)
(9663)
金融(9658)
(9250)
(8661)
银行(8647)
(8368)
(8118)
贸易(8110)
(7827)
(7792)
经济学(7605)
(7426)
环境(7418)
机构
大学(165195)
学院(163753)
(78369)
经济(76839)
研究(61393)
管理(55365)
中国(47324)
理学(46953)
理学院(46375)
管理学(45592)
管理学院(45289)
(35681)
科学(35307)
(33605)
(31425)
财经(28411)
研究所(28353)
经济学(27087)
中心(26937)
(25841)
(24992)
(24922)
经济学院(24030)
(21441)
(21311)
财经大学(21305)
北京(21266)
师范(21011)
业大(20929)
(20106)
基金
项目(102683)
科学(80335)
基金(75144)
研究(74260)
(65680)
国家(65164)
科学基金(55119)
社会(49145)
社会科(46620)
社会科学(46609)
(39184)
基金项目(38210)
教育(35203)
自然(33943)
自然科(33151)
自然科学(33142)
(32739)
自然科学基金(32590)
资助(31581)
编号(27906)
重点(23867)
成果(23792)
(23217)
(22431)
国家社会(21344)
(21126)
(21034)
课题(20921)
教育部(20346)
大学(19859)
期刊
(92918)
经济(92918)
研究(55611)
中国(33148)
(27583)
学报(26325)
管理(23384)
科学(23253)
(22294)
(20867)
金融(20867)
大学(19791)
学学(18898)
教育(17858)
经济研究(16903)
财经(16188)
技术(15326)
农业(14560)
(14198)
问题(11669)
业经(10947)
(9518)
技术经济(9213)
统计(8695)
世界(8685)
国际(8604)
(7616)
(7473)
经济问题(7304)
商业(7283)
共检索到258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海曦  
人们一般认为,补充性货币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且其实践也仅限于西方国家。实际上,马克思早已提出了这个理论,在中国也早已存在补充性货币的实践。马克思认为,货币的出现是以补充性货币的原始形态为基础的,补充性货币广泛存在于货币发展的过程之中,补充性货币可以作为资本运用,补充性货币有不同的具体形式,补充性货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中华红色经济之都"补充性货币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的理论。"中华红色经济之都"补充性货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当时经济社会的深刻原因。其给予我们的启示,对当代中国控制经济风险、深入进行金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海曦  
人们一般认为,补充性货币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且其实践也仅限于西方国家。实际上,马克思早已提出了这个理论,在中国也早已存在补充性货币的实践。马克思认为,货币的出现是以补充性货币的原始形态为基础的,补充性货币广泛存在于货币发展的过程之中,补充性货币可以作为资本运用,补充性货币有不同的具体形式,补充性货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中华红色经济之都"补充性货币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的理论。"中华红色经济之都"补充性货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当时经济社会的深刻原因。其给予我们的启示,对当代中国控制经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蒋海曦  李晓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急需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而新时代的中国特色补充性货币理论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货币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对经济社会和货币理论都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必须对马克思的补充性货币思想深入挖掘,并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解决新型货币的来源问题、具体方法的运用问题、内容的创新问题。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理论思想史中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本文从货币来源和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的历史性三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从货币内生的信用机制、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货币内含的金融功能、货币的经济社会功能四个角度对马克思货币理论做出了延伸理解,基于从货币本质和功能看"比特币"、货币层次的需求界定和供应量划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重心等三个视角讨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宓文湛  
马克思把研究货币问题的视角从人本主义抽象的劳动转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货币被当作人的实践来理解,使他的货币理论能超越前人水平而实现创新。马克思的实践视角和货币理论在当代不仅有利于我们认清西方货币理论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上的局限性,正确认识新金融环境下货币的本质,借鉴和吸收西方货币理论关于各种变量及相互关系分析的合理因素,而且也有利于我国选择正确的经济增长方式,自主采取稳定人民币价值、合理调控外汇储备量等正确的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文进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对货币而不是产品的追逐,使资本主义成为货币经济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交换经济,货币在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量的变化决定着市场经济运动的方向。从马克思内生性的货币理论出发,可得到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则不断波动的结论。所以,客观认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宏观动态性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和货币调控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璐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而这种按货币价值计量的总量,来自于资本作为一种预付、是对劳动的支配这种特殊的资本性质。通过引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统一的利润率(一种货币增殖的比率),马克思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总量上的货币经济的本质。而同样强调了货币重要性的凯恩斯,通过对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的论述,把货币的信用关系归之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关系,其企图将价值、分配理论与货币理论联系起来以建立一种新的货币经济理论的尝试,可以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到货币论的推演中找到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与资本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国光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忌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马克思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智慧,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是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比拟的无价瑰宝。他用四十年心血写成的不朽著作《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筑在人类文化史上一座耸入云霄的理论大厦,无比宏伟而壮观,博大而精深。它所阐述的科学真理,至今仍然是我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我们今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静静  
<正>时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正是在时间经济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发展和创新了劳动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时间结构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并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完整体系,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经济时间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特征。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各类新经济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时间经济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新形势下,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深人挖掘马克思主义时间经济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发展,也有助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引。由南京财经大学崔向阳教授所著的《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年)一书,从时间经济的角度出发解读《资本论》,在比较和借鉴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西方哲学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鸿韦  
马克思经济学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构建了世界货币理论。从世界货币形式演变的历史事实出发,该理论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一般性同世界经济的特殊性联系起来,阐述了世界货币改造的前提、世界货币形式演变及内在逻辑,分析了其对生产关系的空间影响,揭示了世界货币的内在矛盾。在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的世界货币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世界货币矛盾和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货币理论是全面深刻的,具有系统性和统一性。马克思对世界货币根本性问题的探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鸿韦  
马克思经济学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构建了世界货币理论。从世界货币形式演变的历史事实出发,该理论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一般性同世界经济的特殊性联系起来,阐述了世界货币改造的前提、世界货币形式演变及内在逻辑,分析了其对生产关系的空间影响,揭示了世界货币的内在矛盾。在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的世界货币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世界货币矛盾和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马克思经济学的世界货币理论是全面深刻的,具有系统性和统一性。马克思对世界货币根本性问题的探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相较于西方经济学的世界货币理论更具预见性。世界货币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无法摆脱其内在矛盾,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必须重视世界货币的发展基础和内在矛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廖承红  
补充货币作为官方货币的补充形式,以不计利息,不产生通货膨胀的特征区别于官方货币。其产生的理论来源不同于传统货币理论,在经历了"加印"货币说、社会分红论、私人货币供应论、阴阳互补论的理论发展后,最终在世界各国贯彻于实践。在中国虽然也有补充货币的雏形,但涉及范围还很小,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补充货币的作用。阿根廷是补充货币实践时间较长、覆盖范围较广的国家,其运作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引入补充货币有助于改善我国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以及解决养老、失业等经济和社会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苏珊·德·布朗霍夫  金梦迪  王娜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和富有创见的理论部分之一。法国经济学家苏珊·德·布朗霍夫(Suzanne de Brunhoff)的《马克思论货币》(Marx on Money)是这个领域里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她系统整理并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问题的分析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不清晰的地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的特点和优点是:(1)强调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资本论》三卷整体结构和逻辑来分析货币的研究框架;(2)揭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将货币与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苏珊·德·布朗霍夫  王娜  金梦迪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和富有创见的理论部分之一。法国经济学家苏珊·德·布朗霍夫(Suzanne de Brunhoff)的《马克思论货币》(Marx on Money)是这个领域里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她系统整理并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问题的分析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不清晰的地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的特点和优点是:(1)强调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资本论》三卷整体结构和逻辑来分析货币的研究框架;(2)揭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将货币与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苏珊·德·布朗霍夫  金梦迪  王娜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和富有创见的理论部分之一。法国经济学家苏珊·德·布朗霍夫(Suzanne de Brunhoff)的《马克思论货币》(Marx on Money)是这个领域里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她系统整理并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问题的分析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不清晰的地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的特点和优点是:(1)强调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资本论》三卷整体结构和逻辑来分析货币的研究框架;(2)揭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将货币与资本主义生产结合在一起这一独特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马克思货币理论内容的丰富画卷。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资本论》第一卷为基础,着重分析货币的"一般理论"和"完整理论",在对货币起源、本质和职能等方面的探讨中分析了马克思对货币问题的分析方法和逻辑结构。第二部分主要以《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为基础,将货币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通过论述货币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和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为资本主义信用体系和金融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书于1973年以法语出版,1976年翻译成英文出版。本文以英文版为基础翻译而成。本刊将分上下两期出版以飨读者。希望本书的翻译工作能够有助于国内学者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和思考,更好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