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8)
- 2023(8898)
- 2022(7301)
- 2021(7077)
- 2020(5733)
- 2019(13354)
- 2018(13170)
- 2017(24316)
- 2016(13344)
- 2015(14929)
- 2014(14870)
- 2013(14551)
- 2012(13700)
- 2011(12689)
- 2010(12683)
- 2009(11655)
- 2008(11824)
- 2007(10052)
- 2006(8978)
- 2005(8494)
- 学科
- 济(59835)
- 经济(59765)
- 管理(33279)
- 业(31709)
- 方法(26536)
- 企(26489)
- 企业(26489)
- 数学(23215)
- 数学方法(23012)
- 中国(19491)
- 财(15718)
- 制(14963)
- 学(14053)
- 农(13369)
- 贸(12544)
- 贸易(12539)
- 易(12315)
- 业经(11823)
- 体(11166)
- 银(11146)
- 银行(11124)
- 融(10959)
- 金融(10956)
- 行(10814)
- 体制(9570)
- 理论(9483)
- 农业(8250)
- 务(8047)
- 地方(8044)
- 财务(8039)
- 机构
- 大学(199505)
- 学院(193522)
- 济(91718)
- 经济(90284)
- 研究(76517)
- 管理(68363)
- 理学(58979)
- 中国(58622)
- 理学院(58227)
- 管理学(57331)
- 管理学院(56941)
- 科学(44065)
- 财(43494)
- 京(43092)
- 所(39062)
- 研究所(35721)
- 财经(34380)
- 农(31950)
- 中心(31869)
- 经(31721)
- 经济学(31696)
- 经济学院(28403)
- 北京(27961)
- 院(27262)
- 江(26867)
- 财经大学(26070)
- 范(25949)
- 业大(25861)
- 师范(25658)
- 农业(25134)
- 基金
- 项目(127093)
- 科学(101673)
- 基金(96843)
- 研究(91534)
- 家(86038)
- 国家(85431)
- 科学基金(72173)
- 社会(61761)
- 社会科(58710)
- 社会科学(58697)
- 基金项目(49291)
- 自然(45246)
- 省(44545)
- 自然科(44243)
- 自然科学(44230)
- 自然科学基金(43545)
- 教育(42899)
- 资助(40428)
- 划(39621)
- 编号(33080)
- 部(30902)
- 重点(29753)
- 成果(28763)
- 国家社会(27819)
- 发(27088)
- 中国(27074)
- 教育部(26877)
- 创(26100)
- 性(25797)
- 创新(24663)
共检索到297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朱东波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角度,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构建四部类结构均衡理论,并以此比较分析西方三次产业升级理论与马克思产业结构升级理论。随后,结合中国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研究表明,忽视结构均衡的"总供求均衡"是没有意义的,单纯分析和调控"总供给"或者"总需求"都不能解决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跳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跳出"三驾马车"的总需求分析模式,立足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丽
通过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所蕴含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认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于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肯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指出运用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建立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丽
通过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所蕴含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认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于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肯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指出运用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建立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智昕 刘勇
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认为,经济各部门自身结构等因素会导致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效果与效率不一,在具有独立自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及完善的信用制度前提下,逐利的资本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最终促进社会利润平均化,也客观上促进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构建更加自由市场微观主体这一内在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这一必要前提,强化信用制度建设这一坚强保障,不断提升我国供给侧改革水平,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智昕 刘勇
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认为,经济各部门自身结构等因素会导致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效果与效率不一,在具有独立自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及完善的信用制度前提下,逐利的资本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最终促进社会利润平均化,也客观上促进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构建更加自由市场微观主体这一内在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这一必要前提,强化信用制度建设这一坚强保障,不断提升我国供给侧改革水平,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义刚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两部类保持均衡,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种均衡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打破。两部类一旦失衡会引起社会生产能力向第一部类转移,并在第一部类累积和自循环,使生产与消费相互背离,在资本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引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化解经济运行现实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调整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均衡增长逻辑下的长期发展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部类均衡 经济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生产理论 新常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根据前期政策的偏差和当前经济的一些表现确定的改革方向。既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把经济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不免带着西方经济学的烙印。既然提出来了,总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的,是针对国民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指导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 指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生产理论 新常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根据前期政策的偏差和当前经济的一些表现确定的改革方向。既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把经济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不免带着西方经济学的烙印。既然提出来了,总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的,是针对国民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指导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且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刺激消费更有利于积累的合理分配和供给结构的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需求侧管理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适逢其时,但传统供给学派大规模减税的主张并不适合中国的经济现实。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大部类均衡原理已经充分阐明了在社会生产中,结构均衡和优化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陶启智 冯青琛 刘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提升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不仅要继续深化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措施,也要着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落实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
关键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丹 王守义
伟大的经济理论孕育在伟大的经济实践中,伟大的经济实践又必须由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来支撑和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措施集中体现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微观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宏观的马克思制度演化理论到中观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三个不同视角,对我国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隐藏在改革思路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再思考,这种再思考目的是为了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路径,找到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从而更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