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3)
- 2023(6471)
- 2022(5320)
- 2021(4881)
- 2020(3822)
- 2019(8466)
- 2018(8355)
- 2017(15910)
- 2016(8439)
- 2015(9602)
- 2014(9844)
- 2013(9679)
- 2012(9630)
- 2011(8986)
- 2010(9312)
- 2009(8894)
- 2008(8611)
- 2007(8039)
- 2006(7578)
- 2005(6816)
- 学科
- 济(60570)
- 经济(60413)
- 管理(20898)
- 方法(17896)
- 业(16434)
- 地方(15538)
- 企(14754)
- 企业(14754)
- 学(14424)
- 中国(12869)
- 数学(12830)
- 数学方法(12727)
- 业经(12619)
- 地方经济(11869)
- 理论(10772)
- 农(10267)
- 和(9960)
- 财(7743)
- 制(7638)
- 融(7415)
- 金融(7411)
- 经济学(7393)
- 教育(6993)
- 环境(6809)
- 农业(6771)
- 发(6505)
- 体(6234)
- 银(6111)
- 银行(6095)
- 行(5968)
- 机构
- 大学(139174)
- 学院(135719)
- 济(65333)
- 经济(64030)
- 研究(51748)
- 管理(46970)
- 理学(39552)
- 理学院(39008)
- 管理学(38391)
- 管理学院(38118)
- 中国(37500)
- 财(29401)
- 科学(29091)
- 京(28900)
- 所(26180)
- 研究所(23466)
- 财经(23031)
- 经济学(22049)
- 中心(21795)
- 范(20915)
- 师范(20774)
- 经(20716)
- 江(20690)
- 经济学院(19321)
- 北京(18482)
- 农(18408)
- 院(17641)
- 师范大学(17076)
- 财经大学(16803)
- 州(16224)
- 基金
- 项目(80666)
- 科学(63807)
- 研究(62180)
- 基金(58599)
- 家(49611)
- 国家(49140)
- 社会(43520)
- 科学基金(41673)
- 社会科(39923)
- 社会科学(39909)
- 省(30414)
- 基金项目(29729)
- 教育(28865)
- 划(25167)
- 编号(24781)
- 资助(23560)
- 自然(23200)
- 成果(22666)
- 自然科(22602)
- 自然科学(22596)
- 自然科学基金(22218)
- 部(18518)
- 重点(18429)
- 发(18349)
- 国家社会(17949)
- 课题(17818)
- 教育部(16500)
- 性(16303)
- 大学(15879)
- 创(15852)
共检索到219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小瑛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带来的劳资阶级矛盾激化,以及由此出现的深刻社会矛盾,但作为工业化及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中的产物,它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马克思经济学中有许多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认识社会保障的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在我国更具有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性,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社会保障 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鲁保邕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的剖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物化的现象,并深入地探究了这种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它的各种形式,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它对社会关系、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消灭这种现象的办法,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关系物化的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晶
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生态环境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制度入手,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消费主义这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错误价值观,给予了严厉的抨击。探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莎莎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重要内容,结合西方社会所有制形式与社会历史传统,辩证分析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演化形态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寻遏制、消除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国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破除商品拜物教的错误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拜物教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谢璐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基础之上,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因而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坚持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占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收入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收入分配 马克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平成涛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查审,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一维。通过变革哲学基底和重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完成了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进而诊断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病理:以抽象的原子式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方法论上的非历史主义;错认"物质"本身与其"社会形式"从而把特定社会历史的规定性赋予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否定剥削与对抗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对这一诊断的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赫曦滢
空间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由此空间从次生的、依附性的研究对象上升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空间发展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论域,从生产、消费、积累、循环等环节出发,分析了空间的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规律,进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空间批判"进化"为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探究空间经济和全球化地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攻进"了被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占据的区域经济学"领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化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使马克思主义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可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语境提供积极参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平成涛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查审,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一维。通过变革哲学基底和重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完成了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进而诊断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病理:以抽象的原子式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方法论上的非历史主义;错认"物质"本身与其"社会形式"从而把特定社会历史的规定性赋予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否定剥削与对抗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对这一诊断的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理论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作云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危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质、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危机的历史必然性、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危机的实质、危机的周期性、危机的革命作用和历史意义等问题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能否摆脱危机的判断、危机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的论述,是其危机理论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时隔《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年后的今天,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结合当代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回顾和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对于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内在的和不可克服的矛盾,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质及其必然趋势,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人类崇高而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较大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 经济危机理论 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作云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危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质、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危机的历史必然性、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危机的实质、危机的周期性、危机的革命作用和历史意义等问题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能否摆脱危机的判断、危机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的论述,是其危机理论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时隔《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年后的今天,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结合当代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回顾和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对于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 经济危机理论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金融化 共生 分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江 杨继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股份公司和合作工厂是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的两种主要形式,这是从经济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内容丰富,从广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过渡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过渡并非严格按照社会意识形态顺次的,可能出现"跨越式"过渡。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私有制在一定范围内还是会必然存在的。从广义政治经济学角度重新思考过渡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阶段定位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理论 生态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