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0)
- 2023(7617)
- 2022(6233)
- 2021(5624)
- 2020(4593)
- 2019(9988)
- 2018(10071)
- 2017(17977)
- 2016(10210)
- 2015(11726)
- 2014(12008)
- 2013(11565)
- 2012(11312)
- 2011(10735)
- 2010(11137)
- 2009(10395)
- 2008(10114)
- 2007(9390)
- 2006(8793)
- 2005(7892)
- 学科
- 济(61466)
- 经济(61404)
- 管理(25389)
- 业(18469)
- 学(17939)
- 方法(17027)
- 地方(16886)
- 企(14554)
- 企业(14554)
- 数学(14407)
- 数学方法(14244)
- 中国(13725)
- 地方经济(12355)
- 农(10926)
- 业经(10666)
- 制(9448)
- 理论(9083)
- 财(8765)
- 体(8724)
- 融(8321)
- 金融(8313)
- 环境(8167)
- 和(7932)
- 教育(7628)
- 经济学(7544)
- 银(7483)
- 银行(7432)
- 农业(7313)
- 行(7270)
- 发(6843)
- 机构
- 大学(163022)
- 学院(160817)
- 济(69230)
- 经济(67738)
- 研究(65502)
- 管理(51174)
- 中国(46735)
- 理学(42659)
- 理学院(41997)
- 科学(41727)
- 管理学(41004)
- 管理学院(40704)
- 所(35495)
- 京(35455)
- 研究所(32444)
- 农(31723)
- 财(31023)
- 中心(27374)
- 江(26477)
- 农业(25067)
- 业大(24547)
- 财经(24218)
- 范(24095)
- 师范(23766)
- 院(23035)
- 经济学(22773)
- 北京(22402)
- 经(21794)
- 州(20300)
- 省(20259)
- 基金
- 项目(101357)
- 科学(77737)
- 研究(71971)
- 基金(71550)
- 家(64079)
- 国家(63587)
- 科学基金(51748)
- 社会(45291)
- 社会科(42590)
- 社会科学(42578)
- 省(40170)
- 基金项目(36587)
- 划(33871)
- 教育(33399)
- 自然(32467)
- 自然科(31641)
- 自然科学(31626)
- 自然科学基金(31025)
- 资助(29490)
- 编号(28133)
- 成果(25248)
- 重点(23868)
- 发(23113)
- 部(21669)
- 课题(21557)
- 创(20034)
- 计划(19142)
- 创新(18968)
- 国家社会(18961)
- 科研(18954)
共检索到259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人本主义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价值,马克思毕生的追求都在探索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途径。一般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两大社会问题的关注:一是社会分配,二是人性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性的异化是资本主义中极端不公正之社会分配下的必然结果,因而要克服人性的异化,也需要从社会再分配入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人的发展经济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理论基础尚有待确立。当务之急,是把人的发展问题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规定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议论颇多的领域。本文拟对近期理论界有关马克思人本思想、人本主义及其中国解读、人本经济学的提法和内容进行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永新 姚静媛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地、历史地、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地指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依据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本发展 经济学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20世纪50—80年代的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揭示出主流新古典理论存在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表明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所有由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完全由社会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而与主流经济学基于生产函数的技术分析无关。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其核心是以货币为基础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由此形成以获取货币利润为目的的特殊竞争制度或比谁挣钱多的游戏。通过采用抽象的价值与剩余价值概念说明这种资本主义关系的性质并阐释现实中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国民收入等概念,马克思在表明资本主义企业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于讨论现实资本主义的有效需...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资本主义 货币 社会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健
文章在剖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挖掘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对人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诉求,尝试提出人本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融合的研究方向,重视经济活动的多维效果和拓展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发展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巍 赵保国 齐华宁
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思想主要定位于经济福利,但往往是通过诸如物质产出的总量及成本收益等指标来衡量经济福利,而按新经济的福利经济学观点,仅有经济福利,而缺乏社会福利,总的福利水平仍然可能不高。新经济是人本主义的经济,是更人性的经济。因此,以人本主义思想重新界定经济的内涵,并以人的精神财富为根本目标,以探索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为核心内容,从而形成更具创新意义的人本经济学思想。
关键词:
人本主义 经济学 效用 稀缺性 生命成本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映西 王大顺
马克思主义为揭示人性的本质提供了真正科学的方法。劳动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并使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需要的层次不断提升,行为动机呈现多向性,为利他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转化为现实性,并且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必要性。2008年开始爆发的西方经济危机再次证明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利己会导致利他的"和谐社会"不可持续,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经济学的人性基础以实现对经济学理论的重构,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映西 王大顺
马克思主义为揭示人性的本质提供了真正科学的方法。劳动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并使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需要的层次不断提升,行为动机呈现多向性,为利他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转化为现实性,并且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必要性。2008年开始爆发的西方经济危机再次证明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利己会导致利他的"和谐社会"不可持续,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经济学的人性基础以实现对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姬旭辉 叶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研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文佩 郭毅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质问题围绕"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展开了持续而激烈的论战,最终莫衷一是。其实,经典作家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采取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与"理想的总资本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分别在"一般"、"特殊"与"个别"意义上的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