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3)
- 2023(14222)
- 2022(12376)
- 2021(11484)
- 2020(9595)
- 2019(21864)
- 2018(21699)
- 2017(41698)
- 2016(22703)
- 2015(25350)
- 2014(25342)
- 2013(25239)
- 2012(23459)
- 2011(21406)
- 2010(21344)
- 2009(19590)
- 2008(18840)
- 2007(16610)
- 2006(14617)
- 2005(12961)
- 学科
- 济(106189)
- 经济(106083)
- 管理(62513)
- 业(57452)
- 企(47968)
- 企业(47968)
- 方法(43363)
- 数学(37490)
- 数学方法(37087)
- 学(27073)
- 中国(24228)
- 地方(23415)
- 农(22538)
- 财(21889)
- 业经(20942)
- 制(16220)
- 理论(16114)
- 和(15522)
- 农业(15495)
- 贸(14894)
- 贸易(14885)
- 环境(14726)
- 地方经济(14585)
- 易(14344)
- 融(13866)
- 金融(13862)
- 技术(13517)
- 银(13482)
- 银行(13413)
- 务(13403)
- 机构
- 大学(333778)
- 学院(329038)
- 济(134232)
- 经济(131397)
- 管理(125337)
- 研究(118545)
- 理学(108604)
- 理学院(107291)
- 管理学(105306)
- 管理学院(104733)
- 中国(84469)
- 科学(76515)
- 京(71320)
- 所(61609)
- 财(59106)
- 农(58927)
- 研究所(56623)
- 业大(52325)
- 中心(51528)
- 江(47941)
- 财经(47778)
- 农业(46784)
- 北京(44909)
- 范(43913)
- 经(43462)
- 师范(43364)
- 院(42699)
- 经济学(41210)
- 州(38470)
- 经济学院(36764)
- 基金
- 项目(227270)
- 科学(177101)
- 基金(165031)
- 研究(160220)
- 家(146394)
- 国家(145245)
- 科学基金(122760)
- 社会(100497)
- 社会科(95088)
- 社会科学(95058)
- 省(88691)
- 基金项目(87363)
- 自然(81848)
- 自然科(79913)
- 自然科学(79889)
- 自然科学基金(78468)
- 划(75315)
- 教育(73049)
- 资助(68497)
- 编号(63180)
- 成果(51702)
- 重点(51483)
- 部(49492)
- 发(48783)
- 创(46604)
- 课题(44320)
- 科研(44221)
- 创新(43603)
- 计划(42985)
- 大学(41875)
- 期刊
- 济(150532)
- 经济(150532)
- 研究(99272)
- 学报(60694)
- 中国(60518)
- 科学(53624)
- 农(52852)
- 管理(46993)
- 大学(44219)
- 财(43694)
- 学学(41839)
- 农业(36558)
- 教育(34535)
- 技术(27213)
- 融(26067)
- 金融(26067)
- 经济研究(25134)
- 财经(24243)
- 业经(21878)
- 经(20812)
- 问题(19009)
- 业(18699)
- 图书(17076)
- 技术经济(16780)
- 科技(16107)
- 版(15913)
- 理论(15597)
- 业大(15409)
- 现代(14336)
- 实践(14013)
共检索到483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富强
马克思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其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线及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在微观行为机理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有很大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契合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及理论。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表达工具和检验手段结合起来,就可形成更全面的分析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瑜
本文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状况和理论成果,分析评价了两大体系在哲学基础、研究假设、重点和结论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进行思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马克思经济学侧重制度分析,通过考察人与人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来解释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侧重于从现象层面进行经济分析,运用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等来研究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比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加速原理并非西方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成果,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早已闪烁着这一原理的思想火花,《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此也是公开承认的。就马克思经济学加速原理而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是其成立的基本前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促使投资规模的日益增大是其核心机制,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作用是其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通过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加速原理后发现,前者无论是在逻辑起点、内在机制、适用范围等方面,还是在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方面,均比后者更具科学性;特别地,前者并不局限于分析资本主义投资加速扩张的过程,而是贯穿于对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挖掘与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加速原理思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弥...
关键词:
加速原理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彬
从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视角、问题以及方法等方面来看,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存在着不同,这使两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成果与局限并存的局面。文章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商贸流通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还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流通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后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深度、哲学观以及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均远胜于前者。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发,不仅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内在本质、外在压力以及根本动因,而且还能在引进外资、扶持民族品牌、重视产业安全方面获得重要的政策启示。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只是西方经济学所专属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对之能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权贤佐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to the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conomics,and discusses their scientific viewpoints respectively.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在新时代,从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分析方法等层面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有助于深刻领会和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国家经济安全建设极具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于劳动价值论,否定私有制,系统深刻阐明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等内容。而西方经济学立足于生产要素价值论,美化或主张改良私有制,构建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诠释现实世界的理论框架。中国应在科学解构两大理论体系区别和关联的基础上,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蕴含的科学成分,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和明晰其时代价值,积极建构和实践新时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的逻辑图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敏 刘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在信用制度的推动下,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并最终演变为世界市场危机。西方经济学也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包括否认全面经济危机说、消费不足说、投资过度说、有效需求不足说等在内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对经济危机研究目的、危机根源、危机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应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性的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君
国民收入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在国民收入理论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以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是马克思微观经济矛盾理论分析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逻辑发展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后者则是以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为最原始模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理论,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其一致性和分歧性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走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旭 郭艳 仲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创造了巨大的供给,相对于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我国的需求一直不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是创造需求的主要动力,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比较,为我国城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倩 张志敏
频发的金融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金融领域中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也让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价值性和重要性。文章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对二者理论进行比较,指出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不仅发现二者可借鉴之处,还可在实际分析中将二者联系一起,为我国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绍东
西方经济学对新古典范式的反思主要体现在重新将分工引入研究视野,而社会分工理论同样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甚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流派主要研究社会分工在生产力层次或生产关系层次上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像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那样将社会分工看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纽带和中介环节。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理论不仅从生产的物质和技术方面考察分工,更把社会分工看做一种制度关系,从而取得了相对于西方经济学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宇 张美云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面临整体实力不强、区域分布不均、农民主体地位尚未体现等发展困境,其根源在于从小农经济到合作经济的转换滞后,因此小农经济如何转换为高效率的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经济有待探索。在梳理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小农与合作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小农与合作经济的性质、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等层面进行比较,以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的有益成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经济理论,推动中国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