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9)
- 2023(10576)
- 2022(9223)
- 2021(8392)
- 2020(7326)
- 2019(17140)
- 2018(17086)
- 2017(33320)
- 2016(18322)
- 2015(21027)
- 2014(21437)
- 2013(21275)
- 2012(20044)
- 2011(18242)
- 2010(18956)
- 2009(17911)
- 2008(17588)
- 2007(15979)
- 2006(14069)
- 2005(12787)
- 学科
- 济(98429)
- 经济(98357)
- 管理(47878)
- 业(45345)
- 方法(41857)
- 数学(37566)
- 数学方法(36944)
- 企(36110)
- 企业(36110)
- 学(22024)
- 地方(21518)
- 农(20886)
- 中国(20885)
- 财(18287)
- 业经(17059)
- 贸(14454)
- 贸易(14446)
- 农业(14180)
- 理论(14073)
- 地方经济(13998)
- 易(13929)
- 制(13731)
- 和(13129)
- 融(12005)
- 金融(12000)
- 环境(11868)
- 银(11553)
- 银行(11514)
- 行(10950)
- 务(10496)
- 机构
- 大学(276580)
- 学院(275653)
- 济(120731)
- 经济(118299)
- 管理(102155)
- 研究(96124)
- 理学(87569)
- 理学院(86535)
- 管理学(84662)
- 管理学院(84144)
- 中国(71069)
- 科学(59694)
- 京(58215)
- 财(52483)
- 所(50630)
- 农(47577)
- 研究所(46017)
- 中心(42959)
- 江(42282)
- 财经(41882)
- 业大(41158)
- 经济学(38442)
- 经(37709)
- 农业(37534)
- 北京(37004)
- 范(36422)
- 师范(36028)
- 经济学院(34433)
- 院(33411)
- 州(33184)
- 基金
- 项目(176410)
- 科学(137284)
- 基金(126357)
- 研究(126311)
- 家(110415)
- 国家(109550)
- 科学基金(92700)
- 社会(79268)
- 社会科(75051)
- 社会科学(75028)
- 省(69933)
- 基金项目(65568)
- 自然(60030)
- 教育(59787)
- 自然科(58653)
- 自然科学(58638)
- 划(58465)
- 自然科学基金(57560)
- 资助(54260)
- 编号(51313)
- 成果(42573)
- 重点(40355)
- 部(39104)
- 发(38845)
- 课题(36148)
- 创(35956)
- 科研(33944)
- 创新(33716)
- 教育部(33297)
- 大学(33061)
共检索到413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利用动态优化方法分别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优增长基本模型,在这些基础模型上,分别从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动态一般均衡实质和生产函数设定及实证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优增长模型与西方经济学增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后者的理论基础为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或新古典的均衡价值论;前者是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高度统一,后者侧重宏观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利用动态优化方法分别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优增长基本模型,在这些基础模型上,分别从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动态一般均衡实质和生产函数设定及实证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优增长模型与西方经济学增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后者的理论基础为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或新古典的均衡价值论;前者是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高度统一,后者侧重宏观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武海荣 苏建军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经济增长的视角、内涵和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将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再生产一个环节进行抽象研究,西方经济学从应用范式角度进行研究。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增长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朱勇
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创造性地将组织、技术、制度和生产要素间的关系结合起来,从动态角度加以分析,得出了具有开创性的经济增长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菲尔德曼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代表成果,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从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假设条件、研究工具、技术与制度的作用、总量生产函数的构造等角度,将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比较,可以得出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能够更好地阐释社会再生产的动态特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马克思经济学侧重制度分析,通过考察人与人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来解释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侧重于从现象层面进行经济分析,运用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等来研究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比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瑜
本文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状况和理论成果,分析评价了两大体系在哲学基础、研究假设、重点和结论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进行思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后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深度、哲学观以及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均远胜于前者。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发,不仅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内在本质、外在压力以及根本动因,而且还能在引进外资、扶持民族品牌、重视产业安全方面获得重要的政策启示。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只是西方经济学所专属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对之能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加速原理并非西方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成果,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早已闪烁着这一原理的思想火花,《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此也是公开承认的。就马克思经济学加速原理而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是其成立的基本前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促使投资规模的日益增大是其核心机制,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作用是其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通过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加速原理后发现,前者无论是在逻辑起点、内在机制、适用范围等方面,还是在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方面,均比后者更具科学性;特别地,前者并不局限于分析资本主义投资加速扩张的过程,而是贯穿于对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挖掘与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加速原理思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弥...
关键词:
加速原理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宇 米梓溪 王美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污染与环境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相通之处,但前者在理论深度、研究内容等方面更为深刻。西方经济学主张根据具体现象采取针对性措施,延缓环境压力,短期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准确把握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的源头、内在本质,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提出政策启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入、全面地对污染与环境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污染解决、造福人类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
污染与环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权贤佐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to the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conomics,and discusses their scientific viewpoints respectively.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朝明 韩文龙 杜辉
文章认为,西方经济学沿着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奠定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其利用资源稀缺、成本-收益、理性选择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分析范式来解释现实活动中的人,这使得西方经济学变成了约定主义的物本经济学。后来加入了制度变量和伦理道德的因素,但其研究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距甚远,因而失去了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确立了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核心研究地位。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过程中,仍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重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君
国民收入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在国民收入理论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以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是马克思微观经济矛盾理论分析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逻辑发展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后者则是以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为最原始模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理论,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其一致性和分歧性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走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旭 郭艳 仲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创造了巨大的供给,相对于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我国的需求一直不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是创造需求的主要动力,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比较,为我国城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宇 张美云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面临整体实力不强、区域分布不均、农民主体地位尚未体现等发展困境,其根源在于从小农经济到合作经济的转换滞后,因此小农经济如何转换为高效率的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经济有待探索。在梳理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小农与合作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小农与合作经济的性质、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等层面进行比较,以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的有益成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经济理论,推动中国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在新时代,从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分析方法等层面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有助于深刻领会和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国家经济安全建设极具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于劳动价值论,否定私有制,系统深刻阐明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等内容。而西方经济学立足于生产要素价值论,美化或主张改良私有制,构建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诠释现实世界的理论框架。中国应在科学解构两大理论体系区别和关联的基础上,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蕴含的科学成分,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和明晰其时代价值,积极建构和实践新时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的逻辑图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