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9)
- 2023(6586)
- 2022(5365)
- 2021(4733)
- 2020(3695)
- 2019(8410)
- 2018(8198)
- 2017(15601)
- 2016(8338)
- 2015(9381)
- 2014(9520)
- 2013(9521)
- 2012(9436)
- 2011(8821)
- 2010(9293)
- 2009(8848)
- 2008(8689)
- 2007(7890)
- 2006(7493)
- 2005(7045)
- 学科
- 济(62365)
- 经济(62316)
- 管理(21514)
- 方法(18799)
- 业(18355)
- 地方(16061)
- 数学(15673)
- 数学方法(15522)
- 企(14289)
- 企业(14289)
- 学(13868)
- 中国(12145)
- 地方经济(12144)
- 业经(11013)
- 农(10543)
- 财(8351)
- 理论(8142)
- 农业(7821)
- 经济学(7704)
- 融(7437)
- 金融(7433)
- 和(7431)
- 环境(7359)
- 制(7270)
- 发(6641)
- 银(6374)
- 体(6361)
- 银行(6349)
- 贸(6344)
- 贸易(6340)
- 机构
- 大学(141543)
- 学院(139199)
- 济(68539)
- 经济(67353)
- 研究(54990)
- 管理(46784)
- 中国(39837)
- 理学(39788)
- 理学院(39225)
- 管理学(38514)
- 管理学院(38257)
- 科学(32511)
- 财(30284)
- 京(29655)
- 所(28779)
- 研究所(26130)
- 财经(23949)
- 经济学(23510)
- 农(22583)
- 中心(22443)
- 江(21776)
- 经(21636)
- 经济学院(20755)
- 范(19721)
- 师范(19535)
- 院(19050)
- 北京(18742)
- 业大(18219)
- 财经大学(17592)
- 农业(17562)
- 基金
- 项目(85174)
- 科学(67308)
- 基金(63089)
- 研究(61318)
- 家(55359)
- 国家(54946)
- 科学基金(46064)
- 社会(41569)
- 社会科(39302)
- 社会科学(39292)
- 基金项目(32275)
- 省(32125)
- 自然(28008)
- 教育(27818)
- 自然科(27314)
- 自然科学(27304)
- 划(27052)
- 自然科学基金(26830)
- 资助(25685)
- 编号(22879)
- 成果(20163)
- 重点(20024)
- 发(19855)
- 部(19122)
- 国家社会(18075)
- 课题(16956)
- 创(16886)
- 教育部(16542)
- 发展(16352)
- 展(16120)
共检索到221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五堂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使用结构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增长过程,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主义增长具有不稳定性。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利用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保持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平衡。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增长 理论 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杨惠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辉 安素霞
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撇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于分析我国现实商品生产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商品交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二因素理论 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保江 李娜
在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如何看待工业4.0时代的价值创造和劳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机器大工业理论内容丰富,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当前的工业4.0并未超越马克思对工业化所做的分析。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劳动始终是价值的源泉,人才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应根据时代变化拓展劳动范畴,深化对劳动形态的认识,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旭友 何炼成
本文认为,及时制度(Just-in-Time)的出现不仅没有否定储备,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储备的价值,强化了马克思储备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储备产生的原因、储备的类型、储备的数量和储备的费用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储备理论进行了综合与归纳。文章提出,马克思的储备理论蕴含着深刻的现代集成物流思想。马克思的储备理论是建立在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三种流通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统一基础之上的集成储备理论,这恰好是现代集成物流的核心,因此马克思的储备理论是现代集成物流的基础理论。同时还提出马克思的储备理论对指导宏观物流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国家作为储备的总集成商,以储备为手段,发挥国家储备的调控功...
关键词:
储备 集成物流 调控性储备 后备性储备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我对何老师谈的问题做一个呼应。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表现是经济停滞。我认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除了表现为经济停滞以外,还有就是经济波动。经济停滞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领域不发展,而经济波动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脱实向虚。这个结论从哪里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企业理论的时候,讲两权合一的古典资本主义企业是在第一卷,资本主义发展形成股份公司的时候马克思是放在第三卷。为什么不在第一卷一气呵成呢?从简单协作、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为什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我对何老师谈的问题做一个呼应。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表现是经济停滞。我认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除了表现为经济停滞以外,还有就是经济波动。经济停滞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领域不发展,而经济波动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脱实向虚。这个结论从哪里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企业理论的时候,讲两权合一的古典资本主义企业是在第一卷,资本主义发展形成股份公司的时候马克思是放在第三卷。为什么不在第一卷一气呵成呢?从简单协作、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为什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建华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是由资本推动的。商品国际价值的变动与世界平均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国别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要使较小的国内价值实现为较大的国际价值,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积极培育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减少初级产品的数量,增加制成品的数量;在生产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流通领域尽量保持产品高价格;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市场 国际价值 理论 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凤双 李靖
文章从马克思国家产生的本质与基础入手,探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重构以及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 国家职能 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长
马克思企业制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何玉长在当前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中,有些人只是热衷于在西方企业理论中寻求依据,而没有对马克思的企业制度理论引起足够的重视。孰不知马克思早就对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作过深刻而科学的分析。企业制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题中之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永华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奢侈品和必要消费资料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就变成必要消费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消费者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扩大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过程就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成为必要生活资料,应当成为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要提高工资水平以适应部分奢侈品消费的需要。当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后,生产奢侈品是发展生产的方向。
关键词:
消费资料 奢侈品 生产资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时,不只是研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再生产问题,而且还把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加以研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保持生产关系的根本属性不变质,但决不是原版复制,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必须废弃掉,而代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它的本质特征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所有方面和环节都凝固不变了。它在自身基础上的再生产运动,仍然是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
关键词:
生产关系 再生产理论 扬弃 经济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毅 唐文佩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发展 人的解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涛 龚剑飞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马克思强调用"社会人"研究范式替代"经济人"研究范式,强调运用辩证法分析经济现象,恩格斯在这一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重大发展。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这一创新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研究范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迥然不同的一套研究理论体系,这一研究范式能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研究范式对于当代的经济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红柳
马克思基于"生产一般"的抽象将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构造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一般"也是"流通一般"。同时,马克思在一个"复数的体系"中而不是"单数的体系"中考察"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与实现的来源。马克思流通观不仅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彰显其重要性,而且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也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理解并恰当把握马克思流通观的方法论前提与理论特征,不仅对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具有现实意义,对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当代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流通观 生产一般 理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