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7)
- 2023(11754)
- 2022(9950)
- 2021(9131)
- 2020(7648)
- 2019(17398)
- 2018(17156)
- 2017(32635)
- 2016(17713)
- 2015(20042)
- 2014(20178)
- 2013(19884)
- 2012(18749)
- 2011(16914)
- 2010(17648)
- 2009(16408)
- 2008(16083)
- 2007(14529)
- 2006(13009)
- 2005(11869)
- 学科
- 济(94290)
- 经济(94217)
- 管理(51147)
- 业(49073)
- 企(40174)
- 企业(40174)
- 方法(38214)
- 数学(34054)
- 数学方法(33421)
- 中国(20542)
- 学(20024)
- 地方(19958)
- 农(19618)
- 业经(17127)
- 技术(16590)
- 财(16511)
- 制(14698)
- 理论(13911)
- 农业(13659)
- 地方经济(13522)
- 贸(12730)
- 贸易(12721)
- 易(12297)
- 融(11723)
- 金融(11720)
- 环境(11536)
- 银(11284)
- 银行(11247)
- 和(11145)
- 教育(10949)
- 机构
- 大学(267145)
- 学院(265972)
- 济(115337)
- 经济(112846)
- 研究(97227)
- 管理(96287)
- 理学(82613)
- 理学院(81619)
- 管理学(79641)
- 管理学院(79156)
- 中国(70356)
- 科学(60286)
- 京(56924)
- 所(50758)
- 财(49386)
- 农(48342)
- 研究所(46138)
- 中心(42670)
- 业大(41279)
- 江(41178)
- 财经(39400)
- 农业(38011)
- 经济学(36784)
- 北京(35764)
- 经(35709)
- 院(34542)
- 范(34319)
- 师范(33901)
- 经济学院(32697)
- 州(32317)
- 基金
- 项目(174916)
- 科学(136978)
- 基金(126884)
- 研究(122688)
- 家(112878)
- 国家(112036)
- 科学基金(94893)
- 社会(78095)
- 社会科(74108)
- 社会科学(74087)
- 省(69208)
- 基金项目(65109)
- 自然(62417)
- 自然科(61102)
- 自然科学(61087)
- 自然科学基金(59977)
- 教育(58192)
- 划(58024)
- 资助(53996)
- 编号(47340)
- 重点(40367)
- 成果(38317)
- 部(38292)
- 发(38090)
- 创(36726)
- 课题(34578)
- 创新(34538)
- 科研(33328)
- 国家社会(33046)
- 计划(32987)
共检索到407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埃里克·奥尔森 魏旭
将非生产活动纳入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图示的增长模型的分析表明,劳动力榨取和技术变革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有关,因此是内生的。非生产性劳动被证明具有潜在的矛盾效应:非生产劳动的增加可以挤压利润,减少增长或提高工作强度、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变革,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和增长。经验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在战后的美国经济中均有所体现。马克思的再生产图示也显示出依赖于经典的增长动态,在这一动态中,利润率和储蓄率决定了增长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海明 祝志勇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体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雏形。本文从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出发,把资本积累引入资本家偏好,使用动态最优方法重新构建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讨论了该体系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参数条件,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之比与时间贴现率之间满足严格的参数限制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较高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这些参数条件的满足是严苛的,容易产生对稳定增长路径的偏离,这恰恰蕴含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类型国家的进出口的不同特征及其对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方法上的合理性。小国开放经济的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都是国际化的外生变量,可以作为研究小国开放经济进出口影响扩大再生产以及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路径和一般结果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得出,小国开放经济的一般状况与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相似性"的特殊情况类似,都需要满足,其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外生数值处于与本国或者经济体的当时经济结构及产品结构匹配的某个确定的适当范围内,才能够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衔
对马克思创立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过程的考察表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一个原创性贡献。在这一理论中,马克思通过对第Ⅱ部类的分解和交换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所必须遵循的条件。完全迂回性交换过程表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偏好及其变化不仅是决定资本积累的一个因素,而且是破坏再生产比例关系的一个因素。虽然马克思提出了第Ⅱ部类的分解问题,并对分解后的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规律作了理论分析,但马克思没有给出完整的模型,也没有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分析中对两大部类作出同样的分解。这就需要根据马克思的部类分解原理进行技术性补充,以便更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王璟雯
本文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RBC模型,并以此来探讨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的经济周期特征。研究发现,两大部类的技术进步冲击对劳动配置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截然不同。任何一个部类的技术进步都将引导劳动更多地配置于该部类之中,同时也将改变两大部类的产出量,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再生产结构的变化。伴随着上述过程,两大部类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价值总量、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相应变动。此外,本文还对反映剥削程度的劳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发现劳资关系的变化将显著改变经济周期在波动性、协动性以及粘持性等方面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晓露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不太相符,在理论界引起不少争议。尝试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化,通过分析两大部类积累率及增长速度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下消费资料生产有可能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并推导出了均衡积累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通过扩展在目前情况下仍适用于我国经济。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徐志向 丁任重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率因素的数据假定,从一般意义上分别对"两部类"划分和"四部类"划分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定进行了模型推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第Ⅰ部类单位预付资本上所包含的追加资本以及第Ⅰ部类总产品价值占全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第Ⅰ部类资本家消费的绝对量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所对应的决定经济增速的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且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存在"先升后降"的一般规律。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事实与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阶段,随着第Ⅰ部类投资份额逐渐趋于下降,消费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关键词:
马克思 扩大再生产 两大部类 投资 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拓荒,独立地开辟了后来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据此建立的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借鉴西方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合理因素,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张一 柳春
企业如何配置其各项活动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企业生产角度出发,使用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和一步法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了非生产性活动对企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无效率,样本企业产出平均减少了40%左右。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分析显示,非生产性活动提高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产出;同时,非生产性活动减少生产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制度风险的负面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理解企业活动配置及非生产活动的生产效应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证据,同时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庆民 唐路元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过去 ,许多人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的理解较为片面。事实上 ,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都涉及对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分别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形式以及总过程 ,它们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到历史 ,构成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研究的体系
关键词:
再生产 资本主义 形式 本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齐昊 潘忆眉 王小军
本文以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周期性波动为关注点,探究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规律。本文将产业结构不平衡程度的周期性波动定义为不平衡增长周期,并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中国经济的制度特征分析了这种周期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不平衡增长会提高经济未来的平衡增长率,但必然要求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正是不平衡增长对分配的影响与国家追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共同导致了不平衡增长周期。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桢 徐昊翔
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论证技术变动和收入分配通过利润率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经济数据,估算相关劳动价值论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以上理论。研究发现,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是中国前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可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高的同时,维持利润率水平和持续经济增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利润率 经济增长 马克思 技术变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文健
通过一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两部门增长模型证明,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提高稳态增长的人均指标和向稳态过渡过程的经济增长率。我国分省的相对价格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991-2006年期间中部和西部地区设备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东部各省,建筑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设备且与投资率变化没有相关关系。这说明,应重视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水平,改善建筑投资的效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敏 庄麟升 胡涛
消费不足论在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复兴马克思主义消费不足论的代表斯威奇(Sweezy)为研究对象,指出其论证的根本缺陷,在两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引入资本在部类间的流动和投资(信贷),对斯威齐的模型做了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消费不足现象也有可能出现。但另一方面,消费不足也不像斯威齐断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一种长期趋势。资本积累过程中是否出现消费不足,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及其与资本产出比的相互关系等条件。因此,把消费不足当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危机的根源是隐藏在消费不足现象背后的那些条件,即以利润为目的并由竞争推动的...
关键词:
危机理论 消费不足 再生产模型 斯威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胜年 张琦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和减贫的历史变迁。以国家贫困线标准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及其减贫演变推进,实际上就可理解为从单一经济收入贫困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到除了考虑经济收入以外,还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公民权利等多维综合因素的扩大再生产视角。而立足国内减贫发展态势,将贫困及减贫问题置于国际视野之下,从全球更大范围思考及应对贫困难题,则是中国大国责任在减贫领域的重要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