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1)
- 2023(14200)
- 2022(12069)
- 2021(11379)
- 2020(9838)
- 2019(22468)
- 2018(22508)
- 2017(42823)
- 2016(23575)
- 2015(26658)
- 2014(26852)
- 2013(26356)
- 2012(24498)
- 2011(22034)
- 2010(22253)
- 2009(20641)
- 2008(20918)
- 2007(18868)
- 2006(16048)
- 2005(14629)
- 学科
- 济(95960)
- 经济(95845)
- 管理(68667)
- 业(66033)
- 企(55519)
- 企业(55519)
- 方法(48661)
- 数学(42217)
- 数学方法(41543)
- 财(27284)
- 农(24788)
- 学(23982)
- 中国(23708)
- 业经(20033)
- 制(18748)
- 务(18165)
- 理论(18155)
- 财务(18099)
- 财务管理(18058)
- 企业财务(17167)
- 农业(16595)
- 地方(16560)
- 贸(16472)
- 贸易(16465)
- 银(16023)
- 银行(15981)
- 易(15962)
- 和(15230)
- 融(15176)
- 金融(15169)
- 机构
- 大学(346314)
- 学院(342966)
- 济(134957)
- 经济(131969)
- 管理(130441)
- 理学(112586)
- 研究(112276)
- 理学院(111295)
- 管理学(108966)
- 管理学院(108314)
- 中国(85647)
- 京(72978)
- 科学(71667)
- 财(64695)
- 农(59595)
- 所(57420)
- 中心(53517)
- 业大(52796)
- 江(52594)
- 研究所(52493)
- 财经(51909)
- 农业(47234)
- 经(47037)
- 范(45600)
- 北京(45366)
- 师范(45056)
- 经济学(42168)
- 州(41659)
- 院(40198)
- 财经大学(38750)
- 基金
- 项目(229900)
- 科学(180348)
- 基金(167760)
- 研究(163366)
- 家(147422)
- 国家(146222)
- 科学基金(125009)
- 社会(102531)
- 社会科(97099)
- 社会科学(97073)
- 省(89605)
- 基金项目(88271)
- 自然(83269)
- 自然科(81382)
- 自然科学(81352)
- 自然科学基金(79929)
- 教育(77544)
- 划(76289)
- 资助(70073)
- 编号(65562)
- 成果(54115)
- 重点(52448)
- 部(51325)
- 发(47733)
- 创(47368)
- 课题(45352)
- 科研(45106)
- 创新(44321)
- 教育部(43818)
- 大学(43458)
共检索到498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栋昌 陈怀平
级差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级差地租的生成属性、普遍存在性与发展性、具体形式及辩证运动关系、量的计算逻辑、占有与分配关系等理论,对于认识和治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科学区分级差地租与社会主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明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级差收入存在的客观性、土地级差收入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调节作用、土地级差收入占有和分配的公共性三个方面。这既反映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需要,也是进行具体构建和政策创新的积极尝试。
关键词:
级差地租 属性特征 方法论 适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瑞祥
一、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模型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乃至全部地租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分析前提的,即资本自由进入农业(关于土地所有权障碍后面将会谈到)、众多的资本家生产同质的农产品并按完全相同的价格出售。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文军 卢江
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话题。在对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生产工人从“局部工人”向“总体工人”转变的逻辑。“总体工人”是由片面的“局部工人”社会地结合而成的一个总体性存在,它是在协作之中生成的一种有机的生产关系,它顺利地实现了生产活动在时间上的继起和空间上的并存。“总体工人”的出场一方面充实了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剥削材料、延展了剥削范围、构筑了严苛的劳动和工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未能实质性地改变阶级关系,“总体工人”依旧是自由的一无所有者、剩余价值的生产者或人格化的剩余劳动时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工人”的概念,不仅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参照,也为我们展望人类未来前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向指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人知道《资本论》的结论,却不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唯物的世界观,却不接受唯物的历史观。这个挑战引出了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深刻提问:拒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吗?基于《资本论》中有关方法论的种种误读,笔者引申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域:第一,"研究"和"叙述"的方法区别;第二,《资本论》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三,《资本论》的方法论源头;第四,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不懂《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是"价值转型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被误读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逻辑实证主义以及证伪主义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虽然崇尚"实证"精神,但其唯心史观的方法论阻碍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唯物主义者,但唯物主义者未必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一帆 周绍东
如何回溯历史,总结有益经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是当下"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史论结合"的分析方法,立足于级差地租Ⅰ和Ⅱ形态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农村土地各项权能归属划分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历程,阐明了级差地租Ⅰ经由初步呈现、显著回落、充分实现再向级差地租Ⅱ跨越的发展主线;通过将理论概念的逻辑演化与具体制度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提供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解释架构。研究结论表明: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充分认知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合理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期厘清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症结,明晰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苟兴朝
近来,各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和恶性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加剧,特别是农民合法利益遭到了侵犯。增减挂钩中涉及的利益主要指级差收益。从理论上探讨级差收益的来源、分配,以及如何才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推进当前挂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潘石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基础。虽然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某些具体原理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能适用于我国 ,但是 ,它的一般原理 ,诸如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前提的原理 ;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个体私有制的原理 ;关于租地农场主的理论等 ,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俊高 李萍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拓展,为深刻揭示农地撂荒实质和原因及其治理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一方面,从生产力的发展看,土地有限性假设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增产而被打破,当耕作部分优等及中等农地即能满足人类对主要农产品需求时,原来投入使用的其他农地特别是劣等地就有可能被撂荒;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看,当土地所有权经济上的实现受到阻碍致使土地各方主体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农地也可能被撂荒。结合我国目前土地撂荒实际,可加以分类治理。对于常年性撂荒,引导农户休耕、轮耕或退耕还林;对于季节性撂荒,其总体治理思路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和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应用一系列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形式的商品经济而创立的唯一科学的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系列范畴、规律和原理都是一些最基本、最一般,同时又是最本质的规定,因而它可以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和希望用其他形式的价值理论来补充、乃至取代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主张是错误的。当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仍要发展与创新,但这种发展与创新必须是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要坚持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只有在这个限度内来探讨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才是适合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朝龙
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马克思200周年的诞辰之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大会期间,中外学者就《资本论》MEGA2文本群的编撰和传播、《资本论》面向全球化的逻辑规划及其对当代世界的认识论价值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反映了《资本论》研究的学术前沿和新动向。在国际金融危机所触发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国际关系危机深入发展的当下,深入研究和发掘《资本论》的逻辑规划及其对全球化的认识论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淑晴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有着大量关于合作社历史作用的论述。论述高度评价了合作社的伟大历史作用,指出合作社的兴起与发展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是吸引农民参加工农联盟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是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社历史作用的阐释,从提高认识、推进组织创新和优化合作社治理等层面,对当前新型合作社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合作社 历史作用 当代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