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4)
- 2023(11300)
- 2022(9264)
- 2021(8589)
- 2020(6888)
- 2019(15500)
- 2018(15169)
- 2017(28362)
- 2016(15239)
- 2015(16833)
- 2014(16966)
- 2013(16460)
- 2012(15491)
- 2011(13949)
- 2010(14633)
- 2009(13713)
- 2008(12864)
- 2007(11978)
- 2006(10809)
- 2005(9758)
- 学科
- 济(64637)
- 经济(64479)
- 管理(41667)
- 业(37204)
- 企(32327)
- 企业(32327)
- 中国(26185)
- 融(26105)
- 金融(26099)
- 银(23887)
- 银行(23862)
- 行(23146)
- 方法(22504)
- 地方(20708)
- 农(18807)
- 业经(17801)
- 财(17774)
- 数学(16403)
- 数学方法(16221)
- 学(16034)
- 制(16032)
- 理论(15509)
- 农业(12763)
- 和(12716)
- 环境(12257)
- 务(11198)
- 财务(11162)
- 中国金融(11136)
- 财务管理(11136)
- 企业财务(10676)
- 机构
- 学院(212102)
- 大学(209723)
- 济(84546)
- 经济(82485)
- 管理(74174)
- 研究(73607)
- 理学(62221)
- 中国(62139)
- 理学院(61419)
- 管理学(60267)
- 管理学院(59884)
- 京(44598)
- 科学(44562)
- 财(43134)
- 所(36873)
- 中心(35643)
- 江(34919)
- 财经(33157)
- 农(33102)
- 研究所(32955)
- 范(30833)
- 师范(30518)
- 经(29829)
- 州(28544)
- 北京(28332)
- 业大(27905)
- 经济学(27535)
- 院(26917)
- 农业(25213)
- 经济学院(24667)
- 基金
- 项目(135354)
- 科学(106128)
- 研究(104325)
- 基金(95301)
- 家(82154)
- 国家(81353)
- 科学基金(69385)
- 社会(67020)
- 社会科(62424)
- 社会科学(62408)
- 省(55474)
- 基金项目(50165)
- 教育(48039)
- 划(45318)
- 编号(43749)
- 自然(41605)
- 自然科(40479)
- 自然科学(40472)
- 自然科学基金(39745)
- 资助(37574)
- 成果(36756)
- 重点(31928)
- 课题(31622)
- 发(31299)
- 部(29067)
- 创(28591)
- 国家社会(27167)
- 性(26878)
- 创新(26588)
- 年(26300)
共检索到34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马克思从中观层面出发把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个紧密相连的结构部分。人类文明的成果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建设需要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依据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理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结构领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四个融入"的困境出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马克思从中观层面出发把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个紧密相连的结构部分。人类文明的成果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建设需要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结构领域。依据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理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结构领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四个融入"的困境出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世义 罗昱夫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及"乡风文明"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万远英著的《民俗文化: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从多个层面论述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该书共包含七章内容,作者从民俗文化入手,并对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进行阐述,接着深入分析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了民俗文化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与融合发展举措。第一章的主题为古朴悠久的民俗文化,重点讲述了民俗的发生、传播以及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从神秘性、实用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论述了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二章的主题为"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作者分别对乡风与文明的概念进行区分和解释,论述了乡风文明这个整体概念的新含义,重点讲述了乡风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在新时代具有全新的内涵。同时,作者深入分析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效。首先,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历程,接着又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关键词:
乡风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 民俗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大量基础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都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并快速地对环境造成破坏。针对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寻找适应我国的发展道路,必须提倡全新的发展理念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具有现实必然性,对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新时代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现代化全方位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瑶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中的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他们的批判理论是贯穿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最强有力的支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映射对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工业社会及国家制度的批判。在如今新的国际局势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仍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同时我们在结合国家实际进行理论对话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地反思和批判他们的观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经录
马克思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要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将发生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将从以掌握知识为标准的结果性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价值生成为标准的过程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从抽象体系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从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双向交流式的教学方法。这一视角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自然密不可分,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时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成为人类生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时人的发展过程又对自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人与自然和谐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索取、享受并损害着自然环境和资源;反过来,自然资源的束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尊重、爱护自然。生态文明反过来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人 自由发展 自然 生态文明 相互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连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强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问题是生态危机。其中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源。以经济理性为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显然无力解决生态问题。要想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只有从社会制度上废除资本主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人与自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且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刺激消费更有利于积累的合理分配和供给结构的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兆元
洞悉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必须从《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出发,在完整解读的基础上把握商品拜物教的奥秘。对于商品拜物教起源的探析,从历史维度出发,分析劳动分工和生产力发展在商品拜物教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所用;对于商品拜物教隐秘性质产生的原因,探究“视觉中心主义”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滞后性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商品拜物教的奥秘,研究商品本身的形式;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消亡,则从社会形态的更替上入手,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四方面构成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 拜物教 共产主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路平
有机马克思主义学派围绕共同福祉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和思想,构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由于其在理论建构时保持着与中国的亲缘性,也使其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也存在某些共通之处,包括理论基础的同源性、强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等;但同时,二者在依托的实践道路、依赖的主体动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等方面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存在着可供借鉴的有益成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在新时代条件下,要批判性借鉴其创新性理论资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春英
"互联网+"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给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机遇,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中,既是近年来政府所倡导的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的既定导向与必然趋势,也是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将给高职思政课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内容的转变。而其融入路径主要包括: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后的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意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建构完整的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王旭 付晗宁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基本发展形态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一些企业没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缺乏绿色营销意识和手段,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法律建设相对滞后。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企业绿色教育,推行绿色生产,完善企业绿色管理,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加大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绿色生产 绿色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