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8)
2023(6186)
2022(5333)
2021(5185)
2020(4153)
2019(9546)
2018(9094)
2017(17391)
2016(9708)
2015(10366)
2014(10290)
2013(10060)
2012(9593)
2011(8824)
2010(9176)
2009(8532)
2008(8766)
2007(7956)
2006(7397)
2005(6744)
作者
(27935)
(23489)
(23448)
(22286)
(15349)
(11094)
(10556)
(8872)
(8840)
(8696)
(8091)
(7794)
(7765)
(7731)
(7576)
(7193)
(7055)
(6972)
(6875)
(6838)
(5987)
(5907)
(5801)
(5590)
(5399)
(5380)
(5251)
(5135)
(4812)
(4781)
学科
(33879)
经济(33829)
(29359)
管理(26963)
(21439)
企业(21439)
(14963)
方法(12553)
(11752)
农业(10811)
中国(10809)
数学(10604)
数学方法(10364)
(9323)
(8877)
(7873)
业经(7854)
(6961)
财务(6948)
财务管理(6939)
(6896)
贸易(6894)
(6884)
银行(6850)
地方(6828)
(6730)
金融(6726)
(6718)
企业财务(6672)
理论(6604)
机构
学院(139154)
大学(139086)
(56165)
经济(54906)
研究(51066)
管理(49649)
理学(42235)
理学院(41696)
管理学(40812)
管理学院(40556)
中国(38849)
科学(31519)
(29153)
(29022)
(26498)
(25852)
研究所(24086)
中心(22732)
(22489)
财经(22085)
(20359)
农业(20269)
师范(20154)
(20055)
业大(19993)
北京(18351)
(18188)
经济学(17544)
(17502)
财经大学(16263)
基金
项目(88764)
科学(69907)
研究(65918)
基金(64349)
(56278)
国家(55756)
科学基金(46897)
社会(41266)
社会科(38870)
社会科学(38862)
(34245)
基金项目(32790)
教育(30997)
自然(30005)
(29532)
自然科(29273)
自然科学(29262)
自然科学基金(28760)
编号(27032)
资助(26604)
成果(24274)
重点(20281)
(19854)
课题(19636)
(19342)
(18204)
(17889)
创新(17006)
教育部(16953)
国家社会(16791)
期刊
(66705)
经济(66705)
研究(44035)
中国(28660)
(25079)
学报(23342)
(21679)
科学(21522)
教育(18440)
管理(18377)
大学(17488)
(16853)
金融(16853)
农业(16720)
学学(16408)
财经(11187)
业经(10492)
经济研究(10470)
技术(10456)
(9610)
问题(8479)
(7944)
(7653)
(7606)
国际(6919)
世界(6532)
现代(6330)
(6098)
论坛(6098)
技术经济(5968)
共检索到21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剑  
从马克思的资本理念可以引出一个资本穷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缺乏资本是贫困的真正根源。由于资本是生产关系的体现,缺乏资本的人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劣势,而这些人的中产思维和群体非理性是资本积累的两大障碍。模型表明,反贫困政策必须基于资本而不是收入。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燕连福  林中伟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难题,面对贫困这一社会癌症的扩散,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分析,科学揭示了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在马克思的视野下,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在贫困主体以及贫困发生的时间、范围和维度等方面具有矛盾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集中、资本扩张、资本危机、资本逻辑等导致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出现主体普遍化、空间差异化、时间波动化、维度双重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站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从价值引领、制度前提、实践主体、实践路径等方面对消除资本主义贫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彻底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正学  
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是最早从制度层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的贫困问题,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贫困的。在深刻揭示无产阶级贫困根源的基础上,马克思还科学地构想了消灭阶级和贫困的未来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指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发展生产,社会财富充分涌流,才可以最终消除贫困。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都阳  
大多数迁移研究都以托达罗绝对收入差距假设作为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依据。但是,该假说有时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实中的迁移现象。因此,国外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建立在相对贫困假说基础上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然而,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往往是间接的。本文利用贫困农村的调查数据,直接检验了相对贫困假说,发现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贫困同时构成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由此引出的政策含义是,缩小农村收入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扭曲,有利于保证迁移健康、有序地进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鲁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夙愿,消灭社会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梳理马克思关于二者关系的讨论,对于中国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高度澄清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雇佣劳动是现代贫困的真正根源,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大悖论性贫困,因此消灭两大贫困必须超越资本及其逻辑。马克思的反贫困哲学同时内蕴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基本前提,以构建公平正义为重要保障。中国化反贫困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有机组合,将马克思思想推进到新的理论高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向仁康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的,"制度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贫困的根源,论及的是相对贫困的范畴;而"失业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失业发生的制度环境,讨论的是绝对贫困的范畴,这也是马克思对市场体制下贫困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应主要以"失业性贫困"来解释,以扩大就业政策来化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林  Sabina Alkire  
本文采用Alkireand Foster于2007年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存在收入之外的多维贫困,城市和农村近1/5的家庭存在收入之外任意3个维度的贫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状况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以收入为标准测量的贫困发生率。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健康保险和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对样本地区的分解结果表明,贵州省多维贫困指数最高。城乡分解结果表明,黑龙江和广西的城市多维贫困比较突出。因此,中国下一个十年(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应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中建  
精准扶贫,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扶贫理念和措施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闪光的理论单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制度性反贫困理念等反贫困的精神内核的继承和实现。从实践看,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采用更丰富的、针对多种贫困类型的工作方案,动员社会合力进行扶贫,形成了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韩文龙  周文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发挥制度优势,通过构建贫困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制度性贫困、生产力贫困和个体贫困等多层次问题,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价值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果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言林  李体欣  
农村贫困,需要金融帮扶,但资金从农村净流出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本文以马克思对土地制度的论述为基础,结合土地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金融资本赖以附着的载体的实际,运用农业投入产出模型和和金融需求供给模型,分析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对农村家庭投资和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农村家庭投资,而且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农村金融反贫困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阳  蔡铨  
经济学关于贫困的定义是动态的,它走过了一个从狭义向广义不断扩展的过程.与此相适应,各国关于贫困标准的确定也经常调整.对贫困成因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资源要素贫困观向贫困文化观再向能力贫困观的转变.首次提出贫困研究的层次论观点,并指出在不同的层次上造成贫困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树广  黄继忠  
贫困研究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贫困的含义及其测定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贫困含义和测定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推动减贫战略和措施选择。到目前为止,从贫困含义所反映的内容看,贫困可以概括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基于贫困含义及其测定演进的视角,察看中国在贫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文健  
通过一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两部门增长模型证明,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提高稳态增长的人均指标和向稳态过渡过程的经济增长率。我国分省的相对价格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991-2006年期间中部和西部地区设备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东部各省,建筑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设备且与投资率变化没有相关关系。这说明,应重视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水平,改善建筑投资的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夏  赵秀凤  
马克思主义对贫困问题从分析贫困根源、剖析贫困实质、明确贫困治理主体和消除贫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逻辑完整的、彻底性的阐释。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贫困治理相关论述,对找准中国未来贫困治理转型的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后,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治理目标、顶层设计、配套机制、制约因素等均会引起贫困治理战略的大转型,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中国贫困治理发展的基本盘,有助于明晰未来贫困治理发展思路。同时,必须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多维贫困问题、推动贫困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无缝衔接、解决扶志与扶智个体发展等问题上下功夫,争取构建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中国贫困治理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自强  
本文拟就公共物品理论从纯公共物品向准公共物品拓展过程中学者们的不同见解做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准公共物品的内涵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同时,对准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做出界定,并就这种界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做出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