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1)
2023(10404)
2022(8285)
2021(7890)
2020(6226)
2019(14098)
2018(13727)
2017(25325)
2016(13842)
2015(15515)
2014(15257)
2013(14737)
2012(13799)
2011(12638)
2010(12528)
2009(11792)
2008(11966)
2007(10386)
2006(9467)
2005(8920)
作者
(39065)
(32907)
(32682)
(31289)
(21205)
(15528)
(14660)
(12685)
(12675)
(11619)
(11531)
(11058)
(10639)
(10597)
(10591)
(10201)
(9599)
(9554)
(9478)
(9084)
(8432)
(8030)
(7950)
(7680)
(7520)
(7347)
(7332)
(6845)
(6672)
(6626)
学科
(61438)
经济(61353)
(36495)
管理(35169)
(26684)
企业(26684)
方法(24036)
中国(21380)
(20699)
数学(20185)
数学方法(20001)
业经(14531)
(14458)
农业(14340)
(13819)
(12831)
(12771)
贸易(12763)
(12500)
(10197)
(10189)
金融(10185)
银行(10174)
(9966)
(9949)
(9887)
理论(9715)
地方(9608)
环境(8981)
(8555)
机构
大学(207906)
学院(202703)
(92017)
经济(90548)
研究(78856)
管理(71590)
理学(61637)
理学院(60862)
中国(60313)
管理学(59875)
管理学院(59509)
科学(45307)
(44869)
(42520)
(39641)
研究所(36281)
财经(34104)
(33785)
中心(33520)
经济学(31479)
(31470)
(28916)
北京(28734)
师范(28668)
(28617)
经济学院(28310)
(28065)
业大(26805)
农业(26323)
财经大学(25735)
基金
项目(133812)
科学(107143)
基金(101054)
研究(99688)
(89245)
国家(88530)
科学基金(74626)
社会(67427)
社会科(63749)
社会科学(63733)
基金项目(51732)
(47329)
教育(45709)
自然(44887)
自然科(43878)
自然科学(43862)
自然科学基金(43151)
(41825)
资助(40369)
编号(38057)
成果(33369)
(31933)
重点(31441)
国家社会(30199)
(29481)
中国(28546)
教育部(27763)
课题(27285)
(27255)
(26399)
期刊
(102473)
经济(102473)
研究(66139)
中国(41750)
学报(33497)
(33390)
科学(31991)
(31413)
管理(26891)
大学(25913)
学学(24256)
教育(23658)
农业(22732)
(19613)
金融(19613)
财经(18243)
经济研究(17725)
(15944)
技术(14454)
问题(14189)
业经(13843)
世界(13587)
(13506)
(12568)
国际(12240)
(10547)
技术经济(9141)
现代(8928)
社会(8595)
经济问题(8459)
共检索到308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韩文龙  周文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发挥制度优势,通过构建贫困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制度性贫困、生产力贫困和个体贫困等多层次问题,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价值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果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雷声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圣明  
马克思应用他的劳动价值理论考察世界市场时,创立了国际价值学说。国际价值是各国的国别价值在世界市场上的转化形态。马克思创立的国际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纯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对我国制定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齐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涵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政权的建设、国家治理的方式等国家治理理论,奠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历代党的领导核心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尝试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国家治理实践,经历了以"全能国家"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变迁,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必须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迎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深化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之所以科学,最主要的是它以唯物史观为前提,其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消化、吸收科学的经济制度理论的过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不懈追求的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制度基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较量实质上就是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在内的两种制度体系的较量,社会主义国家一旦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然导致亡党亡国的悲剧发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卫东  王文慧  李玉成  李建军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科学总结。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初步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说明“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置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连杰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描绘与构想,对新常态下中国政府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启发意义。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猛烈批判,并在肯定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从根本目标、价值取向、基金来源和责任主体等方面界定了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理。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中国化"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基于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新常态下中国政府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尽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并在充分保障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发展"新经济",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陈佳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两种生产"原理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充分地体现了"均衡"的基本思想内核。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均衡"为主线的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均衡"的内涵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更系统的论述,这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人口思想上。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人口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圣明研究员最近出版了新的专著《走向贸易强国的理论创新》。这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部探索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伟贤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形成了生产力平衡布局、区域分工协作等思想,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在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阶段、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区域统筹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的演进。进入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统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同步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并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向仁康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的,"制度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贫困的根源,论及的是相对贫困的范畴;而"失业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失业发生的制度环境,讨论的是绝对贫困的范畴,这也是马克思对市场体制下贫困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应主要以"失业性贫困"来解释,以扩大就业政策来化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