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7)
- 2023(10748)
- 2022(9372)
- 2021(8990)
- 2020(7299)
- 2019(17154)
- 2018(17114)
- 2017(33353)
- 2016(18161)
- 2015(20488)
- 2014(20528)
- 2013(20262)
- 2012(18584)
- 2011(16794)
- 2010(16497)
- 2009(15016)
- 2008(14651)
- 2007(12450)
- 2006(10796)
- 2005(9451)
- 学科
- 济(72555)
- 经济(72476)
- 管理(51354)
- 业(48828)
- 企(42236)
- 企业(42236)
- 方法(36451)
- 数学(31111)
- 数学方法(30779)
- 财(18010)
- 中国(17629)
- 农(17492)
- 学(17349)
- 业经(16140)
- 理论(14715)
- 地方(13224)
- 贸(12473)
- 贸易(12468)
- 和(12286)
- 易(12097)
- 务(12090)
- 财务(12032)
- 财务管理(12017)
- 农业(11838)
- 制(11748)
- 企业财务(11448)
- 教育(11006)
- 融(10717)
- 金融(10713)
- 技术(10705)
- 机构
- 大学(261171)
- 学院(257196)
- 管理(104262)
- 济(100830)
- 经济(98606)
- 理学(91093)
- 理学院(90127)
- 管理学(88604)
- 管理学院(88170)
- 研究(83562)
- 中国(62272)
- 京(55016)
- 科学(52768)
- 财(46261)
- 所(41505)
- 农(38708)
- 业大(38362)
- 研究所(38172)
- 财经(37840)
- 中心(37343)
- 江(34977)
- 北京(34744)
- 经(34503)
- 范(34083)
- 师范(33772)
- 经济学(30642)
- 农业(30529)
- 院(30073)
- 州(29192)
- 财经大学(28582)
- 基金
- 项目(179714)
- 科学(141006)
- 研究(131533)
- 基金(130875)
- 家(113436)
- 国家(112514)
- 科学基金(96845)
- 社会(81735)
- 社会科(77317)
- 社会科学(77299)
- 基金项目(70056)
- 省(69366)
- 自然(63800)
- 自然科(62254)
- 自然科学(62243)
- 自然科学基金(61137)
- 教育(60588)
- 划(58763)
- 资助(54054)
- 编号(53826)
- 成果(43887)
- 重点(39807)
- 部(39682)
- 创(37408)
- 发(37001)
- 课题(36609)
- 创新(34754)
- 科研(34502)
- 教育部(34274)
- 大学(34113)
- 期刊
- 济(106038)
- 经济(106038)
- 研究(76149)
- 中国(43496)
- 学报(41685)
- 科学(37809)
- 管理(37097)
- 农(34597)
- 财(34051)
- 大学(31129)
- 学学(29265)
- 教育(29040)
- 农业(24218)
- 融(23680)
- 金融(23680)
- 技术(21237)
- 财经(18713)
- 经济研究(17092)
- 业经(16285)
- 经(15835)
- 图书(13986)
- 理论(13792)
- 问题(13742)
- 实践(12775)
- 践(12775)
- 科技(12502)
- 技术经济(12045)
- 业(11827)
- 现代(11533)
- 版(11418)
共检索到362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31和32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问题,其理论包括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形态上的积累,商业信用的积累,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借贷货币资本形式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转化等。本文着力梳理、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研究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及为何未进入等现实问题提供较可靠的研究起点。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资本 现实资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31和32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问题,其理论包括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形态上的积累,商业信用的积累,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借贷货币资本形式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转化等。本文着力梳理、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研究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及为何未进入等现实问题提供较可靠的研究起点。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资本 现实资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31和32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问题,其理论包括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形态上的积累,商业信用的积累,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借贷货币资本形式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转化等。本文着力梳理、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研究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及为何未进入等现实问题提供较可靠的研究起点。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资本 现实资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进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存在着形式上结论与逻辑上结论之间不一致的矛盾。从资本本质及其内在矛盾的逻辑发展看,资本积累的结果不仅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一定是劳动供给的不足和工人阶级的富裕化;而对资本家阶级来说,资本积累只是使他们得到权力与荣誉,但积累的主要成果却并不被他们所享有。因此,资本积累是对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自我异化过程。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积累 竞争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森堡(1871—1919) 1913年出版的《资本积累论》一书,1959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复旦大学陈其人教授说,他第一次阅读该书时就引起极大的震动。一方面是因为她在书中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要以另一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作为它存在的前提,这是向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挑战;另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闵继胜
资本通过衍生出节约成本的农业技术、控制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农业技术,将农业变成了剩余价值的"提款机",诱发更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渗透农业形成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假象,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成效甚微。因此,应该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生态观,谨慎对待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农业的功能和内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为群
基于马克思工资理论当中的资本积累理论的视角,可以选择适当的资本积累数量和结构来提高工资水平。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揭示资本积累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作用,工资与国民收入比例可以是某一部类积累率的函数。当以持续提高工资与国民收入比例作为目标函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可以成为结构优化的资本积累路径。按照这样的路径,能够持续地提高工资与国民收入比例,并且使工资与国民收入比例收敛到最高或者较高水平。借助《资本论》中的一个举例,计算验证了提高工资与国民收入比例的资本积累路径与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闵继胜
资本通过衍生出节约成本的农业技术、控制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农业技术,将农业变成了剩余价值的"提款机",诱发更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渗透农业形成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假象,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成效甚微。因此,应该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生态观,谨慎对待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农业的功能和内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张建堡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高质适量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高效的资本运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资本积累 ,促进资本的运用 ,这就是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本文首先对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然后转入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形式及途径的考察 ,最后对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积累 资本运用 资本深化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寿涛 鞠新瑞
对金融部门和金融资本的运行机制与内在矛盾进行深度分析是正确理解当代金融危机的基础,伊斯梅尔·侯赛因—扎德提出的以金融资本积累动力学为内核的金融危机理论在此方面有独特贡献。他从历史和理论双重维度确证金融部门独立化的事实,以此为基础,提出金融资本动态积累理论,强调金融资本积累根源于生产资本积累趋势的内在矛盾,是这一内在根本性矛盾的历史转化形式。金融资本动态积累理论揭示出金融资本在金融部门内部系统性自我膨胀的运行机制及其界限。以此为内核,他给出解释当代金融危机的新框架,即“金融部门独立化——金融资本的动态积累(金融资本过度积累)——金融危机——长期性经济衰退”。这一解释框架将以生产资本积累内在矛盾为核心的经济危机理论拓展到以金融资本积累动力学为核心的金融危机理论,实现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时代发展。他的理论对中国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有重要启示,一方面要规制和疏导金融部门独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要防范国际金融资本收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灿 韩文龙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运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周期等经济学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或相互结合,或批判性的继承,采用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关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利润率下降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综述了西方学者从熊彼特主义、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解释。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利润率下降 经济周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郝芮琳 黄宝竹
金融化反映了信用货币体系下金融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相背离的趋势,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背离和实体利润越来越多地分配至金融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信用、就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在就业总量上,金融化会抑制现实资本积累,导致可变资本规模收缩并且单位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就业整体下滑。在就业结构上,金融化带来的金融资本积累使金融业就业经历了从扩张到饱和与高技能化的过程,实体行业则由于现实资本积累的停滞而劳动力需求大幅缩减,同时,其行业工资由于劳动者的激烈竞争而下降,大量高技能人才流向金融业;在实体行业中,新兴行业在金融资本的估值逻辑下受影响较小,传统行业就业则下滑较为严重;金融化对私营企业就业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基于2008—2021年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验证了上述分析。当前的稳就业政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金融资本与现实资本共同积累,着力稳定传统行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以弱化前期的负向影响,防范高技能劳动力“脱实向虚”。
关键词:
金融化 马克思主义 资本积累 就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丰
人力资本与外资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水平对于外资的吸引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但是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则为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实,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显著的。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外资 Panel Data模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军
完整的资本积累过程至少包括储蓄、投资和资本形成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在储蓄和投资主体不一致的情况下,还需要在储蓄与投资之间插进一个将储蓄导向投资的中介环节。无论哪种形式,都只有在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积累过程之后,才能形成以现实的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资本。在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因素,需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
资本积累,储蓄,中介,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