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7)
2023(3571)
2022(2753)
2021(2592)
2020(2053)
2019(4621)
2018(4445)
2017(7903)
2016(4768)
2015(5469)
2014(5454)
2013(5503)
2012(5337)
2011(4522)
2010(4747)
2009(4410)
2008(4884)
2007(4178)
2006(3657)
2005(3242)
作者
(14439)
(12134)
(12081)
(11604)
(7807)
(5714)
(5440)
(4619)
(4580)
(4525)
(4304)
(4239)
(4112)
(4002)
(3997)
(3680)
(3569)
(3555)
(3521)
(3486)
(3176)
(3168)
(2960)
(2930)
(2810)
(2771)
(2766)
(2584)
(2558)
(2466)
学科
(20272)
管理(16633)
(15597)
经济(15567)
(13881)
(12018)
企业(12018)
财政(11696)
(9268)
(7939)
财务(7937)
财务管理(7896)
企业财务(7552)
方法(6456)
(6252)
中国(5876)
(5647)
数学(5269)
(5184)
数学方法(5174)
(4270)
地方(4166)
(4144)
制度(4141)
(3962)
及其(3772)
理论(3693)
体制(3653)
业经(3596)
教育(3441)
机构
大学(70020)
学院(68258)
研究(26050)
(24340)
经济(23814)
(22083)
管理(20943)
中国(19198)
科学(18127)
理学(17940)
理学院(17649)
管理学(17196)
管理学院(17087)
(14874)
(14791)
(13903)
研究所(13306)
财经(13264)
(11951)
(11615)
农业(11055)
中心(10576)
业大(10428)
(10180)
师范(10048)
财经大学(9582)
(9404)
北京(9136)
(8957)
师范大学(8202)
基金
项目(43213)
科学(33065)
基金(31329)
研究(29902)
(28169)
国家(27945)
科学基金(22753)
社会(18448)
社会科(17289)
社会科学(17283)
(16583)
基金项目(16279)
自然(14959)
自然科(14608)
自然科学(14599)
(14336)
自然科学基金(14321)
教育(14046)
资助(12545)
编号(11404)
成果(11149)
重点(10261)
(9547)
科研(8799)
(8687)
(8654)
课题(8590)
(8579)
计划(8439)
创新(8171)
期刊
(29606)
经济(29606)
研究(23471)
(22501)
学报(15438)
中国(15391)
(12537)
科学(12132)
大学(11086)
学学(10539)
农业(8294)
教育(7684)
财经(7310)
管理(7118)
(6493)
财政(6493)
(6201)
会计(5909)
财会(5350)
经济研究(5266)
(5251)
金融(5251)
(5241)
(4141)
技术(3834)
业大(3833)
问题(3690)
通讯(3689)
会通(3677)
(3563)
共检索到110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兴华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学界较少研究。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论著中也一般不讲解这一理论,但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便可以认知这一理论的丰富内容和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财富理论适用于一切社会,但更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预见到,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的财富源泉将充分涌流。劳动时间减少,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就是靠财富的涌流实现的,在现代条件下,研究财富和价格理论比研究价值理论更现实,更贴近生活。马克思一再强调,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研究做出了澄清理论是非的解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贤鑫  朱书刚  吴亚平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具体分析了财富由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转变的过程,论述了财富权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转变为货币权力和资本权力、货币权力演变为支配世界市场的世界权力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货币的内在矛盾及货币权力的扩张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的必然趋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认识财富权力和货币权力的作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合理分配财富以维护本国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平衡等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若痴  刘紫瑶  
财富创造—财富本质—财富分配是马克思财富思想展开的三重逻辑。自由时间一般不直接创造财富,但“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时间在肯定财富源泉中赋能财富有效生成;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自由时间是对财富主体的确认经历基本认同、全面背离到有效确认的曲折历程;真正自由时间能彰显分配正义,体现财富主体性与公共性协同推进。马克思的财富思想启迪我们,自由时间是衡量共同富裕水平的应有尺度。在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中需厚植“享有”自由时间的理念,优化“共创”自由时间的条件,营造“享受”自由时间的氛围。以“共创”为基础实现从“享有”到“享受”自由时间的跃升,是对财富主体性与公共性的深层确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长军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君  
马克思认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财富由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因此,货物和货币都是财富,扩大消费能促进财富增长。信用扩张推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扩张,而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扩张又极大地推动国民总产值及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财富的增长。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活动和投资活动首先表现为金融活动,或者说表现为信贷活动。金融活动决定消费和投资活动,进而决定财富的增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的这种理论和实践是正确的、科学的、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君  
马克思认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财富由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因此,货物和货币都是财富,扩大消费能促进财富增长。信用扩张推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扩张,而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扩张又极大地推动国民总产值及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财富的增长。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活动和投资活动首先表现为金融活动,或者说表现为信贷活动。金融活动决定消费和投资活动,进而决定财富的增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的这种理论和实践是正确的、科学的、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我们在马克思文本中无法找到作为独立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中难以直接找到恰当的理论位置。①本文在对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内涵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认为"三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更符合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类"第二大(经济)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作云  
生产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联系、社会结合方式,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无论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还是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考察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时,有必要把生产方式纳入其中,把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表述为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和矛盾体系,而且其运动规律,也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指导,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际,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在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对此该如何理解?这里选择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加以解释。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以独立的个体为出发点,突出个体选择的重要性。马克思经济学以"关系"或"经济关系"为出发点,从"关系"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从这样分析视角去分析经济循环,不仅可以发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经济循环的内在实现机制,也可以用来解释当代世界经济循环变化的逻辑。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还可以指导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鲁保邕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的剖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物化的现象,并深入地探究了这种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它的各种形式,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它对社会关系、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消灭这种现象的办法,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关系物化的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消费是消费者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消费者不论在何种状态下 ,都有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些权利 ,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多种选择。这种行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仅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因此 ,消费者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 ,除了有一般规律外 ,也会有一些较特殊的规律。消费者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消费者行为固有的客观性与规律性 ,解决好消费领域里的诸种问题 ,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其庆  
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完整、系统的危机理论,但是他对危机理论是十分重视的。马克思一直有系统研究危机理论的计划,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发生机制,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已经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只不过散见在他的许多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的一些政论文章中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大量实证研究。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加以梳理并系统化,同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际材料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宇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介绍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同时,着重论述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异化劳动并不是与生俱来并且永不消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消除异化劳动和实现人性的解放,认清异化劳动的本质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