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9)
2023(2173)
2022(1730)
2021(1508)
2020(1206)
2019(2566)
2018(2466)
2017(4473)
2016(2402)
2015(2706)
2014(2552)
2013(2438)
2012(2364)
2011(2103)
2010(2130)
2009(2178)
2008(2305)
2007(1984)
2006(1655)
2005(1642)
作者
(7249)
(6013)
(5842)
(5822)
(3918)
(2796)
(2745)
(2324)
(2242)
(2211)
(2015)
(2008)
(1996)
(1986)
(1915)
(1848)
(1803)
(1768)
(1694)
(1694)
(1531)
(1473)
(1408)
(1405)
(1403)
(1385)
(1349)
(1228)
(1198)
(1164)
学科
(10281)
经济(10272)
管理(7807)
(6588)
(6332)
企业(6332)
(4000)
方法(3750)
教育(3084)
(3055)
数学(2853)
数学方法(2832)
(2476)
财务(2476)
财务管理(2475)
企业财务(2373)
理论(2342)
(2261)
贸易(2260)
中国(2255)
(2225)
思想(2129)
政治(2113)
业经(2109)
(1864)
思想政治(1797)
政治教育(1797)
治教(1797)
德育(1779)
(1654)
机构
大学(37180)
学院(36490)
(14505)
经济(14228)
研究(12785)
管理(11268)
理学(9733)
理学院(9602)
管理学(9454)
管理学院(9388)
中国(9106)
科学(8043)
(7666)
(7027)
(6466)
研究所(5927)
财经(5751)
(5702)
(5635)
师范(5570)
中心(5314)
(5302)
(5279)
经济学(5179)
业大(5106)
北京(4744)
经济学院(4622)
(4598)
农业(4576)
师范大学(4548)
基金
项目(23864)
科学(18775)
基金(17706)
研究(17322)
(15644)
国家(15503)
科学基金(13066)
社会(11293)
社会科(10532)
社会科学(10530)
(8962)
基金项目(8950)
自然(8463)
教育(8429)
自然科(8251)
自然科学(8250)
自然科学基金(8115)
(7742)
资助(6863)
编号(6641)
成果(5774)
重点(5571)
(5340)
(4995)
课题(4890)
国家社会(4805)
(4784)
(4757)
大学(4690)
科研(4690)
期刊
(16683)
经济(16683)
研究(11611)
学报(7310)
中国(6488)
(6383)
科学(5762)
教育(5591)
大学(5308)
学学(5000)
(4874)
管理(4643)
经济研究(3482)
财经(3381)
农业(3063)
(2937)
(2826)
金融(2826)
技术(2300)
(2229)
(2165)
问题(2140)
业经(2129)
国际(1934)
(1867)
财会(1748)
世界(1701)
科技(1577)
商业(1529)
业大(1525)
共检索到53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秀芹  
只有以自身为目的人类能力的发挥过程才是最高样态的自由。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马克思的自由观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的自由观要义包括自由的基本含义、自由的根本条件、自由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关联。马克思不仅探讨了自由的基本内涵,还深入解析了实现自由的根本条件,以及建立了自由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关联。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自由的观念,不仅有助于深化马克思的文本研究,还有助于从更深的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鹏  
马克思在对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就业观的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逻辑原则出发,构建了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配置理论和劳动就业权理论等内容丰富的就业思想体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我国就业理论和就业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笋元  
本文从正确认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同时结合当代实践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这启迪我们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丽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其诞生已有100多年。10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重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进行深入探讨,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廖安勇  史桂芬  黎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从马克思经济学说中进一步探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分工、科学技术进步、资本流通、社会再生产等角度梳理和分析马克思关于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想,能够揭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革命,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进步与价值观的统一,需要资本"脱虚入实",需要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运用马克思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思想指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不断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更加坚定、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对重农主义进行剖析,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反思,对资本主义农业本质进行发掘研究,对当下农业问题进行指导,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的根本性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合作社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加清  
21世纪世界问题和中国问题的解决,需要马克思《资本论》中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指导。根据马克思思想史,马克思本人提出的"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揭示了其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是一个总体,包括三个要素:其对象是社会生产;其方法是"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其目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结构及其对未来社会的定义,是马克思本人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进行历史分析的证明。本文根据世界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明确指出21世纪世界社会生产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动、被动地位发生新变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消费是消费者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消费者不论在何种状态下 ,都有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些权利 ,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多种选择。这种行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仅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因此 ,消费者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 ,除了有一般规律外 ,也会有一些较特殊的规律。消费者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消费者行为固有的客观性与规律性 ,解决好消费领域里的诸种问题 ,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长军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其庆  
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完整、系统的危机理论,但是他对危机理论是十分重视的。马克思一直有系统研究危机理论的计划,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发生机制,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已经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只不过散见在他的许多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的一些政论文章中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大量实证研究。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加以梳理并系统化,同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际材料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马克思在肯定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对资本和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部,深入到资本矛盾的内在本质,将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等置于批判的核心,在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的基础上揭示资本生产的基本规律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资本的两重性,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有效地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建构政府、资本、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宇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介绍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同时,着重论述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异化劳动并不是与生俱来并且永不消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消除异化劳动和实现人性的解放,认清异化劳动的本质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宋立  
【目的/意义】马克思技术批判的实质是对劳动异化问题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回答。【设计/方法】马克思以技术进入生产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为线索,探讨了二者关系的辩证发展,其核心是以剩余价值规律阐释技术发展的资本逻辑及其对劳动者的异化作用,其根本追求是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结论/发现】马克思技术批判的辩证发展观蕴含着否定之否定规律,预示着劳动者与技术关系在新时代将迎来辩证否定,劳动者终将恢复对技术的支配地位。马克思技术批判辩证观的当代价值是重新确立劳动者对技术的主导地位,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看待技术的作用条件,以及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鸿奇  
<正>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
关键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玉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政府都不应该人为地阻滞这一历史演进过程,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促进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的社会责任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在劳动力转移开始引起整个社会巨大变革的今天,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依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