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6)
- 2023(12983)
- 2022(11090)
- 2021(10270)
- 2020(8492)
- 2019(19535)
- 2018(19570)
- 2017(38002)
- 2016(20607)
- 2015(23252)
- 2014(23513)
- 2013(23195)
- 2012(21500)
- 2011(19379)
- 2010(19519)
- 2009(17989)
- 2008(17380)
- 2007(15238)
- 2006(13618)
- 2005(12228)
- 学科
- 济(102938)
- 经济(102834)
- 管理(57902)
- 业(53870)
- 企(44653)
- 企业(44653)
- 方法(41188)
- 数学(34977)
- 数学方法(34620)
- 地方(23187)
- 中国(23060)
- 学(22726)
- 农(22676)
- 业经(21080)
- 财(20154)
- 理论(16206)
- 农业(15951)
- 和(15357)
- 制(14709)
- 地方经济(14477)
- 贸(14409)
- 贸易(14401)
- 环境(13871)
- 易(13838)
- 融(12722)
- 金融(12718)
- 教育(12435)
- 银(12200)
- 银行(12151)
- 技术(12000)
- 机构
- 大学(303962)
- 学院(300829)
- 济(127444)
- 经济(124804)
- 管理(117932)
- 研究(104031)
- 理学(102197)
- 理学院(101032)
- 管理学(99404)
- 管理学院(98865)
- 中国(74892)
- 京(64632)
- 科学(63916)
- 财(56314)
- 所(52455)
- 研究所(47862)
- 农(45957)
- 财经(45370)
- 中心(45092)
- 业大(43465)
- 江(43141)
- 经(41115)
- 北京(40979)
- 范(40189)
- 师范(39828)
- 经济学(39225)
- 院(37390)
- 农业(35915)
- 经济学院(34953)
- 州(34946)
- 基金
- 项目(202680)
- 科学(158903)
- 研究(149213)
- 基金(146808)
- 家(127276)
- 国家(126220)
- 科学基金(108088)
- 社会(94178)
- 社会科(89141)
- 社会科学(89117)
- 省(78591)
- 基金项目(77686)
- 自然(69364)
- 教育(67883)
- 自然科(67676)
- 自然科学(67665)
- 自然科学基金(66442)
- 划(65719)
- 资助(60536)
- 编号(60511)
- 成果(49580)
- 重点(45156)
- 部(44659)
- 发(43777)
- 课题(41764)
- 创(41573)
- 创新(38765)
- 教育部(38471)
- 国家社会(38447)
- 科研(38391)
- 期刊
- 济(145698)
- 经济(145698)
- 研究(94121)
- 中国(53150)
- 学报(47270)
- 管理(44384)
- 科学(43462)
- 农(41806)
- 财(41773)
- 大学(35432)
- 学学(33372)
- 教育(32965)
- 农业(29124)
- 技术(26422)
- 经济研究(24043)
- 融(23085)
- 金融(23085)
- 财经(22876)
- 业经(21452)
- 经(19650)
- 问题(18607)
- 技术经济(16215)
- 图书(15291)
- 理论(14982)
- 业(14198)
- 现代(13996)
- 科技(13896)
- 实践(13421)
- 践(13421)
- 商业(13127)
共检索到442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伟林
经济增长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经济增长理论由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衡量、源泉等方面构成。经济增长模型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问题。将制度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古典经济学中早有所见,但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则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增长理论引入了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制度因素。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研究,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有关经济增长模型的源头,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是巨大的,这种区别主要体现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通过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可以推导出包括有哈德罗——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后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等现代西方增长理论基本思想的“增长模型”。由于再生产增长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它还能科学解释现代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的国民收入“人均增长”问题。本文论证表明,再生产增长理论是“一般”,而现代增长理论(含近年出现的“内生增长理论”)是特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长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即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延续。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发现:在原有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引入环境系统去拓展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用于探讨和解决环境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通过系统拓展、部类拓展、价值拓展等得出引入环境的马克思再生产拓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经济增长公式。
关键词:
环境 环境价值 三部类再生产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琨 闫伟
本文从设定经济增长基本方程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构建闭合增长模型的不同思路,进而对两种增长理论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都对收入分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且都坚持阶级、制度、非均衡的分析方法;然而,两者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极限以及增长过程中的市场结构等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视阈及内在逻辑一致性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五堂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使用结构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增长过程,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主义增长具有不稳定性。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利用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保持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平衡。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增长 理论 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拓荒,独立地开辟了后来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据此建立的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借鉴西方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合理因素,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屈炳祥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专门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是,如果不是出于某种固定观念,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明权应当归马克思,至少有马克思的一份。我们看到,在《资本论》中,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国
马克思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如果能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让资本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说,让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宏观经济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则经济可维持稳定可持续增长。政府预防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长效机制应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展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武海荣 苏建军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经济增长的视角、内涵和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将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再生产一个环节进行抽象研究,西方经济学从应用范式角度进行研究。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增长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朱勇
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创造性地将组织、技术、制度和生产要素间的关系结合起来,从动态角度加以分析,得出了具有开创性的经济增长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菲尔德曼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代表成果,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从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假设条件、研究工具、技术与制度的作用、总量生产函数的构造等角度,将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比较,可以得出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能够更好地阐释社会再生产的动态特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忠观
人口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学者比较研究吴忠观[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人口所成都610074]《财经科学》1997/6FINANCEANDECONOMICS马克思主义人口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口增长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艺明 刘一鸣
本文构建了一个马克思两大部类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结合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两大部类模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公式以及利润率平均化等理论,创新之处是考虑了两大部类的利润率平均化,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固定资产投入,并设定了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再结合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公式推导得到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式,还应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重要假设和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支持劳动者实物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比例增长、劳动生产率与生产资料数量同比例增长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等模型设定。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来看,确实存在"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的规律,而用市场价格计算的一般利润率在多数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陈宝林 章永辉 季雷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智强
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纳入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若不考虑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一国的技术越先进,劳动生产率越高,从而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越高,该国的经济增速就越快。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坚持创新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跃升,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转移我国剩余价值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利于弱化剩余价值国际转移,推动世界经济联动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启国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强调资本营运保值增值的情况下,资本的使用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影响会越来越大。笔者通过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级差地租的论述的阅读,发现马克思的论述无不闪耀着经济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