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0)
- 2023(8251)
- 2022(6296)
- 2021(5385)
- 2020(4185)
- 2019(8844)
- 2018(8891)
- 2017(16941)
- 2016(9063)
- 2015(10335)
- 2014(10494)
- 2013(10019)
- 2012(9292)
- 2011(8598)
- 2010(8791)
- 2009(8403)
- 2008(7869)
- 2007(7332)
- 2006(7028)
- 2005(6498)
- 学科
- 济(64559)
- 经济(64412)
- 管理(22396)
- 业(18997)
- 地方(17558)
- 方法(17103)
- 中国(16020)
- 企(15582)
- 企业(15582)
- 业经(14719)
- 数学(12849)
- 数学方法(12796)
- 农(12781)
- 地方经济(12277)
- 学(11848)
- 和(9322)
- 发(8954)
- 理论(8625)
- 农业(8623)
- 制(8118)
- 产业(7924)
- 财(7788)
- 环境(7514)
- 融(7393)
- 金融(7389)
- 教育(7317)
- 发展(7161)
- 展(7146)
- 经济学(7067)
- 体(7019)
- 机构
- 大学(139561)
- 学院(139210)
- 济(69066)
- 经济(67852)
- 研究(53687)
- 管理(46755)
- 理学(39496)
- 中国(39034)
- 理学院(38991)
- 管理学(38316)
- 管理学院(38047)
- 科学(30091)
- 财(29305)
- 京(28899)
- 所(26893)
- 研究所(24189)
- 经济学(23607)
- 财经(23262)
- 中心(22646)
- 江(21774)
- 经(21014)
- 经济学院(20825)
- 农(20397)
- 范(19935)
- 师范(19781)
- 院(18695)
- 北京(18342)
- 财经大学(16936)
- 业大(16808)
- 社会(16786)
- 基金
- 项目(86193)
- 科学(68461)
- 研究(65402)
- 基金(62815)
- 家(53759)
- 国家(53283)
- 社会(46792)
- 科学基金(45535)
- 社会科(43167)
- 社会科学(43150)
- 省(33217)
- 基金项目(32026)
- 教育(29389)
- 划(26966)
- 编号(25486)
- 自然(25407)
- 自然科(24823)
- 自然科学(24819)
- 自然科学基金(24392)
- 资助(24347)
- 成果(21819)
- 发(20536)
- 国家社会(19815)
- 重点(19813)
- 部(18882)
- 课题(18560)
- 发展(17542)
- 展(17305)
- 创(17047)
- 性(16944)
共检索到224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泽一 王春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困惑和不解,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逻辑出发,才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根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大卫·科茨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何特点? 程恩富:作为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学会800名会员的杰出代表,您在我校"中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上以"新自由主义与长期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经济全球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谈论的老话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世界性,马克思在他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作为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运用的世界市场运行规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也把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作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性、表现及发展趋势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朱富强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并对当今全球化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全球化的实质、失业的现象、贫困的加深、利润率的提高、全球范围内阶级的变动,以及知识分工引发的异化强化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飞
19世纪初到30年代,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西斯蒙第等为代表的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家较早地审视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分别从劳动价值论、消费不足、周期性危机等方面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他们有共同的理论旨趣,即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也有共同的实践导向,即建立新的经济—社会组织模型。他们的尝试虽然是非科学的,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构建和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合作组织 资本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飞
19世纪初到30年代,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西斯蒙第等为代表的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家较早地审视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分别从劳动价值论、消费不足、周期性危机等方面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他们有共同的理论旨趣,即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也有共同的实践导向,即建立新的经济—社会组织模型。他们的尝试虽然是非科学的,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构建和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合作组织 资本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飞
19世纪初到30年代,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西斯蒙第等为代表的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家较早地审视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分别从劳动价值论、消费不足、周期性危机等方面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他们有共同的理论旨趣,即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也有共同的实践导向,即建立新的经济—社会组织模型。他们的尝试虽然是非科学的,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构建和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合作组织 资本主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卫国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武器。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经济全球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费利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第二,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个时空观。在空间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在时间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与时俱进。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中国创造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出发点。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其中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制度领域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不仅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还靠发展观的科学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的正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建宁
文章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但是他们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继续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相适应的。由于惯性运动的影响,市场经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时期还将继续存在。文章指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革命取得成功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则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皓文 赵晓磊 王煜
从西方发达国家泛起并向全球蔓延的逆全球化浪潮,表面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一系列逆全球化操作达到维持和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的目的,然而其本质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导致的。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并激化,从而内生出了与其相伴相生的"逆全球化"现象,从自身内部不断地"否定"自己。当前逆全球化现象的本质是对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否定,这恰恰证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所开启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秉持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凸显了政府对资本的有效规制和引导,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的扬弃和超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必将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在世界范围内的此消彼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并走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吉廷 朱进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理论是否仍然具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如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在全球生产链的格局下,劳动价值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和发展?对此,阐释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调整、应对新兴技术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挑战、环境问题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融合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化转变等,旨在为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全球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家琪 朱旭东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民族国家的权力遇到了威胁,它们失去了一些曾经用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权力。同样,传统的教育观念普遍受到了怀疑。韦伯理论中的科层制(bureaucracy),曾经提供过大众教育和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金富
中外经济学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方法大体有五种:一是“激进—渐进”的速度分析方法,二是“目标—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三是“政治—经济”的关联分析方法,四是“成本—效益”的经济分析方法,五是“过程—绩效”的实证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既有其合理性,同时又存在着缺陷。本文认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科学方法。为此,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即“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转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经济转轨实质上是社会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根源在于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