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7)
- 2023(7912)
- 2022(6526)
- 2021(5816)
- 2020(4310)
- 2019(10139)
- 2018(9757)
- 2017(18072)
- 2016(9774)
- 2015(11011)
- 2014(11008)
- 2013(11021)
- 2012(10755)
- 2011(10072)
- 2010(10369)
- 2009(9569)
- 2008(9548)
- 2007(8610)
- 2006(8050)
- 2005(7661)
- 学科
- 济(52259)
- 经济(52213)
- 业(26511)
- 管理(24607)
- 企(19228)
- 企业(19228)
- 地方(18052)
- 中国(17401)
- 农(15342)
- 方法(15005)
- 业经(13690)
- 数学(11699)
- 数学方法(11597)
- 农业(10954)
- 学(10785)
- 发(10314)
- 地方经济(10203)
- 融(9179)
- 金融(9176)
- 贸(8993)
- 贸易(8980)
- 银(8920)
- 银行(8901)
- 行(8779)
- 易(8581)
- 环境(8553)
- 理论(8332)
- 制(8068)
- 和(8064)
- 财(7762)
- 机构
- 学院(150396)
- 大学(147693)
- 济(65447)
- 经济(64090)
- 研究(58589)
- 管理(53193)
- 中国(44708)
- 理学(44417)
- 理学院(43845)
- 管理学(43205)
- 管理学院(42939)
- 科学(35765)
- 京(33249)
- 所(30607)
- 财(28771)
- 农(28414)
- 研究所(27574)
- 中心(25360)
- 江(24411)
- 范(22302)
- 农业(22093)
- 师范(22074)
- 财经(21901)
- 业大(21656)
- 北京(21532)
- 院(20892)
- 经济学(20256)
- 州(19926)
- 经(19797)
- 科学院(18456)
- 基金
- 项目(93321)
- 科学(73382)
- 研究(70324)
- 基金(65390)
- 家(57161)
- 国家(56607)
- 科学基金(47672)
- 社会(44706)
- 社会科(42324)
- 社会科学(42318)
- 省(38252)
- 基金项目(33692)
- 划(31466)
- 教育(31368)
- 自然(28803)
- 编号(28612)
- 自然科(28104)
- 自然科学(28100)
- 自然科学基金(27581)
- 发(27199)
- 资助(26307)
- 成果(23623)
- 发展(22289)
- 展(21901)
- 重点(21707)
- 课题(21293)
- 部(19843)
- 创(19699)
- 创新(18404)
- 国家社会(18387)
共检索到246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洪远朋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之一。可见,我们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但是,“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生产力源泉理论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除了现有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外,还要重视生产力内在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邦根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统一,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二是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地增加资本积累,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扩大生产规模;三是保持两大部类和各部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分配的公平程度,增加国内消费需求,以防止和减轻经济危机。这些内容,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再生产 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解放
节约是指活劳动的节约、物化劳动的节约和财力的节约。坚持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活劳动节约 物化劳动节约 财力节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谷雨涵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首先对传统教科书的生产力范畴、生产力核心要素、生产力核心命题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马恩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然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最后从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范畴进行了术语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创新表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进行了创造性思考、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暴力 方凤玲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
关键词:
生产力 创新 生产关系 生态 协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暴力 方凤玲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
生产力 创新 生产关系 生态 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飞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式、调控四个方面 ,分析“天人合一”观巨大的道德指导价值 ,并从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出发 ,对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 道德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种项谭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是经济学价值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梳理、反思我国学界关于"什么创造价值"、"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争论基础上,提出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价值本质是劳动交换中人与人的关系;"相互交换的劳动"创造价值;承认商业劳动创造价值并不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则;劳动并非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平行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崇正
马克思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及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不仅仅或主要是从阶级剥削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的暂时性,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揭露和论证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和暂时性,以及被新的合理社会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必然性、合理性,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共存,从而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才是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马克思理论占主导的应该是他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人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明
关于"生产力",马克思有诸多提法和表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分别就生产力系统的"系统质"、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结构"、系统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是:要把"系统质"的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与内部"要素"和"结构"、外部"环境"和"条件"等具体层面的生产力规定区别开来;前者回答的是生产力"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的则是"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既不能把这些不同层次的生产力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生产力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
关键词:
生产力 系统论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尔茜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是判定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方面要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刻介入各方面体制机制构建,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藩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持久生命力。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尔茜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是判定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方面要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刻介入各方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汤吉军
本文运用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价值与实物双重补偿原理,为可持续发展确立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从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运动入手,需要重视各种投资要素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不仅包括人力资源、人造资源的价值与实物双重补偿,而且还需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与实物双重补偿。只有这些投入要素实现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整个经济社会才能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因此,一切制度的建设与变迁的基本原则,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入要素的动态补偿机制,这对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乃至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