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3)
- 2023(4942)
- 2022(4095)
- 2021(3901)
- 2020(3022)
- 2019(7176)
- 2018(7255)
- 2017(13922)
- 2016(7714)
- 2015(8696)
- 2014(8633)
- 2013(8603)
- 2012(8292)
- 2011(7474)
- 2010(7782)
- 2009(7171)
- 2008(7270)
- 2007(6385)
- 2006(5764)
- 2005(5238)
- 学科
- 济(28811)
- 经济(28759)
- 业(20900)
- 管理(17226)
- 企(12773)
- 企业(12773)
- 方法(12599)
- 数学(10005)
- 数学方法(9850)
- 中国(9798)
- 农(9298)
- 学(9195)
- 理论(6936)
- 业经(6779)
- 农业(6599)
- 服务(6506)
- 贸(6293)
- 贸易(6291)
- 制(6238)
- 易(6118)
- 工作(6039)
- 财(5865)
- 融(5536)
- 金融(5532)
- 劳(5531)
- 劳动(5514)
- 银(5407)
- 银行(5386)
- 教育(5312)
- 行(5258)
- 机构
- 大学(116564)
- 学院(112170)
- 济(44973)
- 经济(43863)
- 研究(40422)
- 管理(39961)
- 理学(34285)
- 理学院(33828)
- 管理学(33143)
- 管理学院(32938)
- 中国(30373)
- 科学(25491)
- 京(25167)
- 财(21358)
- 所(21220)
- 农(19588)
- 研究所(19438)
- 中心(17619)
- 范(17490)
- 江(17376)
- 师范(17312)
- 财经(17067)
- 业大(15965)
- 北京(15749)
- 经(15570)
- 农业(15536)
- 经济学(14936)
- 师范大学(14283)
- 院(14180)
- 州(13659)
- 基金
- 项目(73501)
- 科学(57649)
- 研究(54166)
- 基金(53636)
- 家(47230)
- 国家(46823)
- 科学基金(39053)
- 社会(34654)
- 社会科(32529)
- 社会科学(32518)
- 基金项目(27789)
- 省(27290)
- 教育(25235)
- 自然(24427)
- 划(23950)
- 自然科(23881)
- 自然科学(23872)
- 自然科学基金(23457)
- 编号(22480)
- 资助(21637)
- 成果(20618)
- 重点(16875)
- 部(16646)
- 发(15538)
- 课题(15248)
- 创(14944)
- 国家社会(14495)
- 教育部(14347)
- 项目编号(14118)
- 创新(13979)
共检索到172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鲁保邕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的剖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物化的现象,并深入地探究了这种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它的各种形式,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它对社会关系、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消灭这种现象的办法,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关系物化的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岭 翟润卓 唐昱茵
经过19世纪的“革命世纪”,超时劳动在20世纪初露端倪后,在21世纪席卷众多国家,包括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性和问题严重性迫切需要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劳动供给理论不能区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而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榨取思想。本文首次系统地整合了马克思的经典劳动强度理论,并通过对马克思之后的劳动强度理论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回归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建模思路。把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模型,有望探索出与适度劳动强度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丽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其诞生已有100多年。10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重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进行深入探讨,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当代价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晶
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生态环境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制度入手,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消费主义这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错误价值观,给予了严厉的抨击。探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金融化 共生 分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莎莎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重要内容,结合西方社会所有制形式与社会历史传统,辩证分析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演化形态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寻遏制、消除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国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破除商品拜物教的错误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拜物教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杉
长期以来,在研究软件产品这类高科技产品价格时,存在对劳动价值论指导意义的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髓,分析了它对于指导软件产品价格研究的重要意义,为软件产品价格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软件 价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军伟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争论不一,但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价值思想应当是确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着三个基本论断:劳动决定价值、活劳动创造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群众。当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就是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彰显劳动价值,深入探讨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与对策,切实让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
劳动 活劳动 价值 劳动价值论 体面劳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和学术扩展性,从其逻辑基点上可以延伸出对一系列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制度及政策选择的科学思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经济分析的逻辑基础,是可运用于或启发我们观察和研究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学术源泉,更是中国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也是在发现新现象中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玉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政府都不应该人为地阻滞这一历史演进过程,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促进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的社会责任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在劳动力转移开始引起整个社会巨大变革的今天,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依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力转移理论 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小瑛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带来的劳资阶级矛盾激化,以及由此出现的深刻社会矛盾,但作为工业化及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中的产物,它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马克思经济学中有许多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认识社会保障的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在我国更具有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性,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社会保障 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侯风云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从人格假设、基本分析方法、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因、条件、方式、过程和作用等方面,介绍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说明其对改革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月 赵海月
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表明,物质变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而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是导致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本原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构建循环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