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0)
2023(4715)
2022(3893)
2021(3572)
2020(2777)
2019(6484)
2018(6354)
2017(10609)
2016(5810)
2015(6469)
2014(6284)
2013(6030)
2012(5777)
2011(5488)
2010(5700)
2009(5256)
2008(5622)
2007(4974)
2006(4451)
2005(4120)
作者
(18380)
(15382)
(15256)
(14486)
(10122)
(7228)
(6793)
(5878)
(5805)
(5668)
(5461)
(5257)
(5063)
(4999)
(4892)
(4684)
(4585)
(4532)
(4456)
(4443)
(4006)
(3848)
(3752)
(3710)
(3503)
(3483)
(3427)
(3148)
(3133)
(3112)
学科
(24775)
经济(24740)
管理(17218)
(15983)
(14981)
企业(14981)
方法(10097)
(9326)
理论(7351)
数学(7096)
数学方法(6958)
业经(6717)
(6276)
中国(6045)
教育(5440)
(5327)
(5102)
(4314)
财务(4311)
财务管理(4307)
(4216)
企业财务(4117)
(3921)
贸易(3920)
(3761)
(3682)
金融(3678)
农业(3674)
(3609)
银行(3590)
机构
大学(96547)
学院(93677)
(34898)
经济(34161)
管理(33133)
研究(32952)
理学(28863)
理学院(28454)
管理学(27867)
管理学院(27703)
中国(23267)
科学(21803)
(20757)
(17228)
(17075)
研究所(15836)
(15542)
(14874)
师范(14727)
(14114)
财经(13939)
业大(13611)
中心(13441)
北京(12711)
(12644)
农业(12385)
师范大学(12202)
(11689)
经济学(11427)
(11022)
基金
项目(61460)
科学(48830)
基金(45590)
研究(44219)
(40510)
国家(40181)
科学基金(33960)
社会(28446)
社会科(26688)
社会科学(26680)
基金项目(23777)
(23201)
自然(22240)
自然科(21715)
自然科学(21706)
自然科学基金(21346)
教育(21210)
(20373)
资助(17586)
编号(17364)
成果(15483)
重点(14594)
(13770)
(13069)
(12771)
课题(12552)
创新(12105)
国家社会(11843)
科研(11836)
教育部(11829)
期刊
(40554)
经济(40554)
研究(27347)
学报(17559)
中国(17135)
科学(15838)
(13893)
(13880)
教育(13305)
大学(12738)
管理(12471)
学学(11936)
农业(9223)
财经(7467)
技术(6523)
(6469)
经济研究(6347)
(5962)
金融(5962)
业经(5750)
(5683)
问题(5087)
(4907)
图书(4651)
科技(4339)
业大(4254)
(4097)
技术经济(4022)
商业(3940)
资源(3928)
共检索到135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余文兵  刘晨竹  田沐雨  
地租的几种形式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几个不同阶段,奴隶社会没有地租,奴隶的全部劳动和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初期实行劳动地租,中后期实行实物地租,资本主义社会从本质上只有货币地租,每一种地租形式都有其产生机制,并对劳动者和土地所有者的经济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地租货币化应回归其正常历史进程,即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并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创新土地收益形式,如土地入股制度收益,以保证农民利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宏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以19世纪的土地为研究对象,具有十分典型的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特征和时代特征。在当代资本主义中,资产市场的发展和土地的资产化导致绝对地租以新的"金融租金"形式表现出来。在质上,仍然如马克思所主张的,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对社会总剩余价值的一种再分配和占有;在量上,绝对地租不再表现为超额利润形式,而是表现为一般性的金融资本收益形式。这一收益将与其它资本收益服从相同的规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熙泽  马艳  
文章在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假定条件构建地租理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引入地租理论模型,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同时发生作用这一内涵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地租理论模型的影响。文章还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引入虚拟价值的范畴,并在新假定条件下重新构建了地租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地租理论。最后,文章根据这一新的理论模型,对人类有效使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维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房地产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以及政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消费是消费者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消费者不论在何种状态下 ,都有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些权利 ,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多种选择。这种行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仅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因此 ,消费者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 ,除了有一般规律外 ,也会有一些较特殊的规律。消费者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消费者行为固有的客观性与规律性 ,解决好消费领域里的诸种问题 ,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长军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其庆  
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完整、系统的危机理论,但是他对危机理论是十分重视的。马克思一直有系统研究危机理论的计划,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发生机制,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已经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只不过散见在他的许多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的一些政论文章中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大量实证研究。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加以梳理并系统化,同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际材料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宇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介绍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同时,着重论述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异化劳动并不是与生俱来并且永不消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消除异化劳动和实现人性的解放,认清异化劳动的本质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力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是构建整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敬才编著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其经济哲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并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的实践发展脉络有深远影响。对此,本文深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鸿奇  
<正>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
关键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玉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政府都不应该人为地阻滞这一历史演进过程,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促进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的社会责任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在劳动力转移开始引起整个社会巨大变革的今天,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依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丽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其诞生已有100多年。10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重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进行深入探讨,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瑞祥  
一、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模型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乃至全部地租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分析前提的,即资本自由进入农业(关于土地所有权障碍后面将会谈到)、众多的资本家生产同质的农产品并按完全相同的价格出售。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红霞  
土地作为生存空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条件。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内容丰富多样,其晚年所著《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从制度变迁、产权权能和土地习俗三方面对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更加清晰的诠释,能够为中国农村坚持集体所有土地产权制度理论创新提供原则指导、动力支持,同时也提供了多样性借鉴,并为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法制化进程提供方向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